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906期:第04版 文摘

青山踏遍寻“味道”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国平

这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诗评家今年90岁了,正式迈入“90后”的门槛,“敲门”的礼物是散文集《觅食记》,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这部作品主体内容是“面食八记”“小吃四记”“燕都五记”“寻味十一记”等小辑,记述了谢冕工作之余踏遍青山搜寻美食的经历和心得。

“这个人是一个发光体”

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谢冕经常着正装、系领带;88岁之前洗冷水浴,坚持晨练;83岁步行登泰山,头顶一片雪,丝丝显精神,阔步朝前迈。新书首发式现场,他还是正装出席,戴着助听器,声音从哪里传来,就朝哪个方向倾耳听。

88岁的夫人陈素琰发言时有点“卡壳”了,正在脑海里搜寻合适的词语,他朗声接过话头,给夫人“解围”。参会的都是“小字辈”,坐后排的发言时准备起身,他边招手示意边喊“坐下说”,到了自己致答谢辞时笔直站立,不含糊。得知好友、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书面发言中,对这部散文集有肯定的地方,也有批评意见,他要求“先说批评意见”,因为“大家的评价都太高了”。同事洪子诚主题发言时提及艾青的诗作《太阳》,他不禁脱口朗诵起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洪子诚说:“谢冕这个人是一个发光体。”

“唯诗歌与美食不可错过

谢冕对诗歌研究始终保持着旺盛热情、敏锐感知和深刻洞察,可谓“一生只做一件事”。他也对美食情有独钟,并用心将“吃事”记录下来。“该咸不咸,不吃;该甜不甜,不吃;该油不油,不吃。”这是谢冕的美食箴言,他中意的是食物本身的味道。他不求美食有多“高贵”,也不讲究“排场”,唯独在乎是否正宗、地道。

尝美食和做学问,在谢冕这里是相通的。尝美食,有心人想知道这个味道是怎么出来的,用了哪些材料,又是如何加工的,火候怎么样,要几秒钟还是一分钟,要马上起锅还是一会儿再起锅,要大火还是小火。而读一个作品,研究者也要读出一个味道来,要深究这个味道从哪里来,到底是什么“味”,体现出了什么样的“道”。

“馋翁之意不尽在馋”

谢冕写馒头,“吃馒头不需要排场,陪同它的,一碟咸菜足够了。一个馒头、一碟盐疙瘩,再加上一碗玉米糁,此乃最佳的搭配”;写爆肚,“燕都小吃中最具京城霸气的,并非卤煮,当推爆肚。卤煮当然有‘不容讨论’的强势,但毕竟热腾中见柔婉,而爆肚气势非凡,一个‘爆’字响彻云霄”。

收入《觅食记》中的不少文字,是他在疫情期间写就的。谢冕自称这些都是“闲文”。当下他心中的“正事”,就是希望疫情早点过去,人类恢复正常生活,“让我们所有人能尽快自由地呼吸、握手、拥抱、出行,天南海北走起来,酸甜苦辣尝起来”。

他依然深藏着四处“觅食”的热情,他的内心依然有一团熊熊烈焰在燃烧。

(《光明日报》2022年1月14日)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