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908期:第04版 文化悦读

感触秦岭

——《秦岭笔记》创作感言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面对秦岭,我一直保持着仰望的姿态。

在我的心目中,秦岭远不止是山脉,而是民族魂魄与生命状态的一种具象存在,坚实、宏阔、神秘、美丽、深刻。

孩提时,我就经常远望秦岭——云雾缭绕的秦岭、连绵不绝的秦岭、高峻雄丽的秦岭。我想,那里的河流湖泊定是清澈透亮、纤尘不染的;那里的花草树木定是五彩缤纷、漫山遍野的;那里的山鸡定是悠闲自得地迈着碎步,“咯咯”地叫着;那里的野兔定是撒着欢随性地追逐奔跑。

步入中年后,我于不经意间闯入秦岭,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当我渐渐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河流山川,熟悉了这里的天空、气息和鸟鸣虫语,孩提时曾完全消散了的梦想重新生发,清晰透彻地生发,强劲有力地生发。

我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景象与我孩提时的梦境无比相似。冥冥之中,我与秦岭有着难解的缘分。孩提时,我的梦萦绕在秦岭;中年时,我的身行走在秦岭。在秦岭的静默中,我渐渐找到了我。

在经历了一段不间断的行走之后,我停下脚步,转而让自己的思想漫游在秦岭的山水之间。我努力去寻找秦岭的魂,去寻找我的魂。我努力忘掉自己,努力忘掉我所看到的山水。我经常闭上眼睛,停止思维,用脚去感触山脉的律动,用身体去感触树影的摇曳、轻风的流动,用耳朵去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我们往往执着于对外在物质与现象的探索与追寻,却忽视了对自我生命的探索与追寻。物质不断丰富,生活日益多元,但我们从这些外在中得到的幸福却是越来越寡淡。幸福,越来越多地依靠精神的充盈。对自我生命的探索与追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在纯粹中得以生长。

我在对秦岭的感触中努力感触自己的生命,并力图将这些感触记录下来,以便我在以后的时光中能不时面对这些文字,唤醒自己对秦岭的记忆,保持对自我生命的感知。这,是我写作《秦岭笔记》的目的。

《秦岭笔记》的写作大约历时两年,包括我置身秦岭的一年和离开秦岭后的一年。写作完成后,我又经历了大约一年时间的修改,才有了最后的定稿。

历时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写作上的困难。我总在试图寻找更为通俗、凝练与准确的语言。为了使文章通俗易懂,我时刻告诫自己不做任何引经据典,包括典故、诗词、格言,不用生僻的字词,全部用常见的字词。为了使语言凝练,每完成一篇,我都要逐字逐句地细读,删去每个多余的字。为了使表述准确,我经常在近义词之间反复斟酌对比,选出我认为最接近自己所要表达内容的词语。

在与秦岭的对话中,在对秦岭的感触中,我也在改变着自己。以往非常看重的东西,如今看得异常寡淡了。以往的卑怯与狂妄,渐渐消逝了。秦岭以它的沉稳、博大、坚毅、包容,震撼着我的感官,滋养着我的魂魄。我慢慢摆脱人为的负累与得失,回归以前的我。于我个人而言,这是写作《秦岭笔记》最大的获得。

我努力忘却自己以前的写作,包括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以避免重复走相同的道路。许多人的一生似乎走了很长的路,却是在相同的道路上反反复复,人生不仅没有丰富起来,相反却是单调、乏味、平庸的。我也努力忘却前人的写作。前人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带给我们惊异与震撼,但我们无法也无须去寻找他们走过的路,甚至需要从他们走过的路中摆脱,以寻觅新的路。

在《秦岭笔记》的写作中,我对自己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曾经的痛苦、欣喜、负重、得到,在回忆与反思中被我一一放下。我的关注在内心,在秦岭,在内心对秦岭的感触与交融中。

作者,要靠作品说话。《秦岭笔记》一书,没有名家的题字与荐文,省略了序与跋,设计上不着一丝色彩。一切的评价,交给阅读者吧。  □张斌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