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912期:第04版 憩心亭

蒸年馍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徐玉虎

每年腊月二十五、二十六,我们这里就开始蒸年馍。

蒸年馍的前夜,还需要烧炕。先用高大的棉花秆、玉米秆把火炕烧得滚烫,再在麦场里揽一大抬笼麦糠煨炕。烧烫的火炕是要煨的,不然后半夜炕凉了,放在炕上盆里的酵面,自然不会发酵。

那天晚上,父母亲是最操心、最辛苦的。半夜起来要续面,就是给一小盆发得虚虚的酵面再加好多面,然后放在热乎乎的火炕头,让这些面继续发酵。

黎明时分,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然后就是看面发酵了没。如果发酵了,她一边为我们烧洗脸水,一边喊我们快快起床。大家叠好被子,揭开褥子,露出竹席,打扫好火炕,抬上小桌,便开始蒸馍。

蒸年馍时,母亲心里很有数。奓馍蒸多少,角角馍蒸多少,她都算得头头是道。拜年这种习俗很有讲究,一般给长辈拜年,要拿六个奓馍,两个角角馍。吃完饭临走时,长辈会留下四个奓馍,两个角角馍,长辈不能让晚辈空着布袋回家,那样显得没礼节。这也是长辈对晚辈的期许吧,也就是期望晚辈亲情常在,年年有余。对于回拜(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的亲戚,去时只拿四个奓馍,晚辈只留两个,那份期许也是相同的。

开始蒸年馍了,我们都有任务。父亲揉面,我们也分到一小块面模仿着父亲的样子去揉。揉好面,等母亲检验合格后,就开始做年馍。母亲的手很灵巧,揉好的面在她手里仿佛变魔术似的,三五下就变成光滑又带着小花的奓馍、角角馍。我们也好奇地模仿着母亲的样子去做,可同样的面团,在我们手里总是不听使唤,捏出的年馍歪歪扭扭。

有亲戚的孩子要完灯(舅舅给外甥送灯笼到十三岁,十三岁后不再送叫完灯),母亲要做一对嘴巴馍,形似一条鱼。一双又圆又大的眼睛,是用两颗大红枣镶嵌的,寄予着完灯的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美好的心灵。最后,母亲总忘不了做一对鱼馍,这些馍不许我们当下吃。父亲把它挂在炕的顶篷上,昭示着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等到农历二月初二“咬虫虫”时,我们才可以将那一对已经风干的鱼馍吃掉。

蒸年馍烧锅很重要。一开始用大火去烧,那样馍就泛得很虚,蒸出的馍既白又圆。等到大火烧到气圆时,要用微火烧,我们这里叫“游锅”。大约半个小时后,年馍就蒸好了。这时的揭锅更有讲究,先用炭锨在炉膛里铲一点兰炭放在锅沿上,预示着避邪,再开始揭锅。我们安静地盯着锅里,当看到出锅的年馍又圆又白时,屋子里洋溢起一阵快乐的笑声。

儿时的蒸年馍,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预示着农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到现在也令人记忆深刻。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