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调新传 易俗新唱
——西安易俗社春节期间线上线下联动让戏迷过足瘾
观众在现场观看的同时,还拍视频发给亲朋。
演员卢利华回复粉丝提问。
演员张浩(右二)边化妆边直播。
演员杨海燕与粉丝互动。
演员屈鹏向粉丝展示妆扮像。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姐弟姻缘生了变,堂上滴血蒙屈冤……”2月3日,《三滴血》的优美唱腔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回荡,台下上千名观众正有滋有味地欣赏秦腔。
古调新传,易俗新唱。相比以往要到现场听戏,易俗社今年创新演出模式,开展了“线上赏秦腔”活动,通过直播四场大戏和百年易俗社讲解,让广大秦腔爱好者足不出户就能大饱眼福与耳福。此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秦腔艺术被更多人所闻、所见、所欣赏。
老戏新作艺不变 直播更把戏来传
在易俗社后台,正在化妆的青年演员张浩,面对手机一边化妆、一边同爱好秦腔的粉丝互动聊天。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今天演什么戏、主演是谁、自己扮演的角色等情况,还不时普及生旦净末丑以及秦腔的相关知识。
一旁的秦腔著名演员屈鹏,也在直播间里与粉丝互动,同时宣传秦腔文化。目前,网络直播已经成为易俗社演职人员宣传秦腔艺术的重要方式。
现场群众多是长期关注秦腔的老戏迷,在看了易俗社秦腔演员的网络直播后,特意从各地区赶来看戏。
张浩说:“我是去年开始玩直播的,最早直播间只有几个粉丝,心里挺没底,但一直坚持直播唱戏。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目前粉丝已有5.5万,每天直播间有上万人观看。我就是想通过网络平台宣传秦腔文化,让更多人了解秦腔。看台下直播的人每个都有上千粉丝,再加上现场观众,至少也有3万多人同时在线观看。”
网友小迪经常在直播平台上听秦腔。他盛赞易俗社的演员:“他们表演专业,一心为群众演出,受到了粉丝的广泛好评。”
秦腔好戏今又现 戏迷朋友乐开颜
多年来,在西安市区,像这样大规模的露天秦腔演出已难觅踪迹。此次展演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吸引了广大戏迷朋友前来观看。
“唱得好,字正腔圆、扮相出神;演得好,多少年没听过这么好的戏了。”71岁的张忠学老人特意从长安区赶过来看戏。
话匣子一打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起了秦腔。来自沣东新城的70岁老人刘世明说:“我是天天来看,儿子每天把我送到地铁口,再坐地铁过来看戏。我们那里多年都没唱过大戏了,像西安市内连续19天不重样的惠民演出秦腔本戏,非常少见。人家这戏演得就是好,有看头,尤其是青年演员,一板一眼,每个动作做得很到位,处处入戏,很能打动人。”
现场,一位67岁的张姓老人不时拿着手机边看边拍,拍完在抖音、快手、朋友圈把好戏分享给家人朋友。
目前,易俗社演员张浩、屈鹏、郭登、张腊梅等,省戏曲研究院演员朱曼、刘岚、王新仓、谭敏等,都在直播间里唱秦腔,以不同方式弘扬秦腔文化,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作贡献。
□本报记者 刘强 文/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观众在现场观看的同时,还拍视频发给亲朋。
演员卢利华回复粉丝提问。
演员张浩(右二)边化妆边直播。
演员杨海燕与粉丝互动。
演员屈鹏向粉丝展示妆扮像。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姐弟姻缘生了变,堂上滴血蒙屈冤……”2月3日,《三滴血》的优美唱腔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回荡,台下上千名观众正有滋有味地欣赏秦腔。
古调新传,易俗新唱。相比以往要到现场听戏,易俗社今年创新演出模式,开展了“线上赏秦腔”活动,通过直播四场大戏和百年易俗社讲解,让广大秦腔爱好者足不出户就能大饱眼福与耳福。此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秦腔艺术被更多人所闻、所见、所欣赏。
老戏新作艺不变 直播更把戏来传
在易俗社后台,正在化妆的青年演员张浩,面对手机一边化妆、一边同爱好秦腔的粉丝互动聊天。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今天演什么戏、主演是谁、自己扮演的角色等情况,还不时普及生旦净末丑以及秦腔的相关知识。
一旁的秦腔著名演员屈鹏,也在直播间里与粉丝互动,同时宣传秦腔文化。目前,网络直播已经成为易俗社演职人员宣传秦腔艺术的重要方式。
现场群众多是长期关注秦腔的老戏迷,在看了易俗社秦腔演员的网络直播后,特意从各地区赶来看戏。
张浩说:“我是去年开始玩直播的,最早直播间只有几个粉丝,心里挺没底,但一直坚持直播唱戏。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目前粉丝已有5.5万,每天直播间有上万人观看。我就是想通过网络平台宣传秦腔文化,让更多人了解秦腔。看台下直播的人每个都有上千粉丝,再加上现场观众,至少也有3万多人同时在线观看。”
网友小迪经常在直播平台上听秦腔。他盛赞易俗社的演员:“他们表演专业,一心为群众演出,受到了粉丝的广泛好评。”
秦腔好戏今又现 戏迷朋友乐开颜
多年来,在西安市区,像这样大规模的露天秦腔演出已难觅踪迹。此次展演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吸引了广大戏迷朋友前来观看。
“唱得好,字正腔圆、扮相出神;演得好,多少年没听过这么好的戏了。”71岁的张忠学老人特意从长安区赶过来看戏。
话匣子一打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起了秦腔。来自沣东新城的70岁老人刘世明说:“我是天天来看,儿子每天把我送到地铁口,再坐地铁过来看戏。我们那里多年都没唱过大戏了,像西安市内连续19天不重样的惠民演出秦腔本戏,非常少见。人家这戏演得就是好,有看头,尤其是青年演员,一板一眼,每个动作做得很到位,处处入戏,很能打动人。”
现场,一位67岁的张姓老人不时拿着手机边看边拍,拍完在抖音、快手、朋友圈把好戏分享给家人朋友。
目前,易俗社演员张浩、屈鹏、郭登、张腊梅等,省戏曲研究院演员朱曼、刘岚、王新仓、谭敏等,都在直播间里唱秦腔,以不同方式弘扬秦腔文化,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作贡献。
□本报记者 刘强 文/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