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大医”王开文
2018年,王开文在将到知天命之年,收获了他迄今的最高荣誉——全国交通系统技术能手。
在神华铁路货车公司沧州机车车辆维修分公司工作的第4个年头,维修分公司实现了SS4B电力机车和神华号HXD1电力机车的自主检修。作为公司的技术扛鼎人,王开文带领团队开展了“电制动记录检修”“机车故障显示屏深度检修”“铜排焊修”等多项创新项目,每年节省检修成本100万元以上。2016年10月,以王开文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最初的7人团队如今已壮大到17人。
依铁路而建的沧州机车车辆维修分公司,是目前国际一流的机车车辆检修基地,也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唯一具有承担电力机车大修能力的基地。
一天早上,调车机启动,身长33米、单节机车重达92吨的两节机车沿着轨道缓缓驶入。这个庞然大物将迎来一次重生,业内叫做“机车大修”。
车间内、分解区、清洁区、涂装区……各区域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
行走在车间内的王开文,穿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对这里的每一道工序都了如指掌。他介绍说,根据机车不同公里数和行驶年限,机车维修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这两节车头大概需要在38天的工作周期内,经过解体、清洁、车体检修、涂装、转向架检修、组装、调试、试运等一系列环节,将机车化整为零,拆解到一颗颗螺丝,再化零为整,将不计其数的大小零件重新组装。至此,机车重生。
而在4年前,集团机车的维修要靠“外委”——需要维修的机车要运送到洛阳、太原等地,且不说路途远、周期长,仅与国家铁路进行过轨手续就足够繁琐。
28年的职业积累,让王开文对专业知识轻车熟路,听到机车中的某种声响,就能准确判断出机车的工作状态;看到机车状态屏上的故障提示,第一时间就能预判出故障范围……是熟能生巧,也是厚积薄发。
基地起步的这4年,工期不等人,生产不等人。王开文没有周六日,有技术难题随叫随到。公寓、食堂、车间三点一线的生活,单纯、紧凑而忙碌。
上午10点左右,位于车间内的王开文创新工作室里,3D打印机正在缓慢打印。打印机喷头带着一根PLA材料在热床上缓慢移动,5个小时后,一个纹路清晰、直径大概5厘米的圆柱形部件诞生了。
“这是用来堵住火车管路上一个带扣的‘管堵’,它的作用是防止异物进入机车管路,以防安全隐患。”王开文拿起刚“出炉”的新部件,嘴角扬起了一丝自豪。
这只是海量维修工作中的九牛一毛。这些年,以王开文为主导的工作室,成为检修生产中的“智囊团”。
创新工作室成立后,第一个项目就是BR4B型电制动记录仪的深度检修。电制动记录仪用来计算和统计机车电阻制动运行工况的耗电量,可间接反映司机对空气制动和电阻制动功能的使用情况。这种装置,一直外委检修,王开文带领工作室成员,一干就是20多天,拆解、研究、设计图纸、反复试验,最终破解出自主检修密码,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如今,检修分公司技术日臻完善,大修电力机车120台,铁路货车厂修3000辆次,车辆段修1.2万辆次……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王开文每天依然要迎来层出不穷的技术挑战,为机车解决“疑难杂症”,让机车重获新生。
□李昱霖 杨连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2018年,王开文在将到知天命之年,收获了他迄今的最高荣誉——全国交通系统技术能手。
在神华铁路货车公司沧州机车车辆维修分公司工作的第4个年头,维修分公司实现了SS4B电力机车和神华号HXD1电力机车的自主检修。作为公司的技术扛鼎人,王开文带领团队开展了“电制动记录检修”“机车故障显示屏深度检修”“铜排焊修”等多项创新项目,每年节省检修成本100万元以上。2016年10月,以王开文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最初的7人团队如今已壮大到17人。
依铁路而建的沧州机车车辆维修分公司,是目前国际一流的机车车辆检修基地,也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唯一具有承担电力机车大修能力的基地。
一天早上,调车机启动,身长33米、单节机车重达92吨的两节机车沿着轨道缓缓驶入。这个庞然大物将迎来一次重生,业内叫做“机车大修”。
车间内、分解区、清洁区、涂装区……各区域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
行走在车间内的王开文,穿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对这里的每一道工序都了如指掌。他介绍说,根据机车不同公里数和行驶年限,机车维修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这两节车头大概需要在38天的工作周期内,经过解体、清洁、车体检修、涂装、转向架检修、组装、调试、试运等一系列环节,将机车化整为零,拆解到一颗颗螺丝,再化零为整,将不计其数的大小零件重新组装。至此,机车重生。
而在4年前,集团机车的维修要靠“外委”——需要维修的机车要运送到洛阳、太原等地,且不说路途远、周期长,仅与国家铁路进行过轨手续就足够繁琐。
28年的职业积累,让王开文对专业知识轻车熟路,听到机车中的某种声响,就能准确判断出机车的工作状态;看到机车状态屏上的故障提示,第一时间就能预判出故障范围……是熟能生巧,也是厚积薄发。
基地起步的这4年,工期不等人,生产不等人。王开文没有周六日,有技术难题随叫随到。公寓、食堂、车间三点一线的生活,单纯、紧凑而忙碌。
上午10点左右,位于车间内的王开文创新工作室里,3D打印机正在缓慢打印。打印机喷头带着一根PLA材料在热床上缓慢移动,5个小时后,一个纹路清晰、直径大概5厘米的圆柱形部件诞生了。
“这是用来堵住火车管路上一个带扣的‘管堵’,它的作用是防止异物进入机车管路,以防安全隐患。”王开文拿起刚“出炉”的新部件,嘴角扬起了一丝自豪。
这只是海量维修工作中的九牛一毛。这些年,以王开文为主导的工作室,成为检修生产中的“智囊团”。
创新工作室成立后,第一个项目就是BR4B型电制动记录仪的深度检修。电制动记录仪用来计算和统计机车电阻制动运行工况的耗电量,可间接反映司机对空气制动和电阻制动功能的使用情况。这种装置,一直外委检修,王开文带领工作室成员,一干就是20多天,拆解、研究、设计图纸、反复试验,最终破解出自主检修密码,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如今,检修分公司技术日臻完善,大修电力机车120台,铁路货车厂修3000辆次,车辆段修1.2万辆次……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王开文每天依然要迎来层出不穷的技术挑战,为机车解决“疑难杂症”,让机车重获新生。
□李昱霖 杨连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