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43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云山入目叙花事

——读《云山花事经眼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读潘小娴、朱苏权著,朱晴鹤摄影的新书《云山花事经眼录》,徜徉在“春色”“夏影”“秋韵”“冬彩”四时奇花异卉的盛景美图中,满心满眼的花香,满心满眼的诗情画意,读得人情醉意迷、如梦如幻,真是难得的艺术享受了。

生活在繁华大都市广州的作家潘小娴一家三口,爱生活、爱文学、爱植物,迷恋超然宁静的大自然。十九个春夏秋冬,十九年坚持不断的寻访,十九年的观察记录,成就了这一套《云山花事经眼录》。

每个周末,潘小娴一家三口,就会走进白云山,赏花爬山,养眼养性。他们寻访隐藏在山间崖畔的各色花卉,也发现寻常花草的四时美态、兴枯盛衰,这些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不仅入眼,更养心入脑。潘小娴的儿子小朱从小跟随父母,爬山、看花,他善于观察,喜欢摄影,对灵花异草,自然是远近高低一阵狂拍细摄。潘小娴的老公老朱,更是一枚“花痴”,他负责记录花草所在的地点、数量、结的果子等等,要说最“悠闲”的当然是潘小娴了,她只管赏花。但其实,最不悠闲的还是潘小娴,她在赏花之后,要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白云山上各色花的特点、习性、故事,甚至它们背后的文化渊源、悠远历史、美丽传说。在此基础上,巧妙编织,细心结撰,连缀成篇,敷衍成文。然而,她喜欢这样的生活,这大概是读书人的一种癖好吧。正如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说石菖蒲那样,人们喜欢花,倒是跟开不开花没多大关系:“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

这一本图文并茂的《云山花事经眼录》,既是潘小娴他们一家三口十九年坚持爬山赏花的结晶,也是他们不计春秋、淡泊名利、涵养性情的典范之作。在朱苏权看来,“你若逐花,幸福自来”。他们一家的赏花访花写花,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寻访花事的“副产品”,是“无迹可求”“妙手偶得”。十九年来,在白云山上,他们看遍了花开花落的盛景,也邂逅了白云山许许多多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妙花景。在他们的眼里,这每个周末的爬山,不仅仅是赏花爬山的“经眼”之旅、锻炼之旅,更是“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文化之旅、心灵之旅。

朱苏权是大学教授,他对爬山赏花,概括得很透彻,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回归了大自然,二是密切了亲情,三是能够快乐学习。整日忙碌的现代人,应该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回归自然,“细嗅蔷薇”,安然的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泰然。潘小娴,有一支生花妙笔,简简单单的花儿,在她的笔下,含着露、带着笑,随风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她说橙黄黄的无忧花,在雨天,“沾满了雨珠儿,一如小朱那天真无邪的笑脸,灿烂无比,可爱无比,快乐无比。此时此刻,老朱和我,那颗一直被大都市紧张生活牵绊着的烦躁之心,刹那间也卸下了困顿,变得清净与澄明。”

读《云山花事经眼录》,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在文字和图片的描述中,更为真切、直观,对于我这个“花盲”来说,就是一次难得的免费的植物科学普及了。但在我,更愿意把它当成我工作松懈之时精神的“加油站”、心灵的“充电桩”,因为这里不仅仅会收获四时花色之美,更会享受到人文盛景、历史传说和美丽故事。□胡忠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