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煤业走出绿色智能发展之路
面对新时期全球能源的机遇挑战,作为省属特大型煤炭企业和国家确定的陕北大型煤炭基地的两个开发主体之一,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西煤业)积极拥抱“双碳”时代,在逐步打造智能化、碳中和矿区中,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智能发展的新路径。
“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一个都不能少!”陕西煤业坚持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推进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实现安全绿色开发、清洁低碳利用。
井下无煤柱开采、保水开采、矸石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为实现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以建成蒲白建庄矿业示范地热能矿区为例,利用“热换型”技术与浅层“地源热泵”技术,使地热能供暖代替天然气锅炉供暖,实现了区域供热“零碳化”,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75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6316吨。几年来,陕西煤业通过各种节能技术应用,不断开创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新局面。
煤炭一头牵着能源保供,一头牵着碳减排,该如何兼顾?陕西煤业主动履行国企担当,积极释放优质产能,全力以赴稳产保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智能转型的道路。
数据显示,陕西煤业2021年原煤生产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6%,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47个,智能化产能占总产能的97%;建成四大类50套快掘系统,所有矿井的生产辅助系统全面实现智能化;5大类机器人和智慧平台加速推进应用。
可以说,陕西煤业在应用中加速技术迭代升级,基本实现了“有人巡视、无人值守”,从生产源头提升了安全智能精准开采水平,极大地推动了煤矿行业智能化绿色开采。
近年来,陕西煤业积极布局生态产业,先后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总体规划》等,不断健全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本底和矿山生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近几年,陕西煤业共打造了27家绿色矿山,其中11个国家级绿色矿山。预计2022年底,绿色矿山入库率达80%,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占比50%。还利用矸石山生态恢复,荒漠治理等政策,建立了一批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生态修复产业创新示范园。
“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赋能绿色发展,以初心和使命迎接‘双碳’发展机遇,建设清洁低碳、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世界一流绿色能源企业,努力争做煤炭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陕西煤业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面对新时期全球能源的机遇挑战,作为省属特大型煤炭企业和国家确定的陕北大型煤炭基地的两个开发主体之一,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西煤业)积极拥抱“双碳”时代,在逐步打造智能化、碳中和矿区中,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智能发展的新路径。
“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一个都不能少!”陕西煤业坚持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推进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实现安全绿色开发、清洁低碳利用。
井下无煤柱开采、保水开采、矸石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为实现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以建成蒲白建庄矿业示范地热能矿区为例,利用“热换型”技术与浅层“地源热泵”技术,使地热能供暖代替天然气锅炉供暖,实现了区域供热“零碳化”,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75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6316吨。几年来,陕西煤业通过各种节能技术应用,不断开创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新局面。
煤炭一头牵着能源保供,一头牵着碳减排,该如何兼顾?陕西煤业主动履行国企担当,积极释放优质产能,全力以赴稳产保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智能转型的道路。
数据显示,陕西煤业2021年原煤生产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6%,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47个,智能化产能占总产能的97%;建成四大类50套快掘系统,所有矿井的生产辅助系统全面实现智能化;5大类机器人和智慧平台加速推进应用。
可以说,陕西煤业在应用中加速技术迭代升级,基本实现了“有人巡视、无人值守”,从生产源头提升了安全智能精准开采水平,极大地推动了煤矿行业智能化绿色开采。
近年来,陕西煤业积极布局生态产业,先后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总体规划》等,不断健全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本底和矿山生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近几年,陕西煤业共打造了27家绿色矿山,其中11个国家级绿色矿山。预计2022年底,绿色矿山入库率达80%,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占比50%。还利用矸石山生态恢复,荒漠治理等政策,建立了一批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生态修复产业创新示范园。
“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赋能绿色发展,以初心和使命迎接‘双碳’发展机遇,建设清洁低碳、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世界一流绿色能源企业,努力争做煤炭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陕西煤业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