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991期:第04版 读书

从心所欲 自如有度

关键字:自如,所欲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作家安黎著作颇丰,从体裁上有小说、散文、杂文等,从体量上既有长达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亦有数千字乃至洋洋洒洒万言以上的大散文,抑或千字左右的精短小文,而无论哪种文体,其创作语言都留下了清晰的个人印记,可以称为“安黎的语言”。其语言的最大特征是严谨、实在,所出皆言之凿凿、掷地有声,由这样的语言承载的文本,便也标示出了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思想力量。而这一特征,最是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体现得昭然。

语言的平实与力量

安黎的散文很少披着华丽唯美的外衣去抒发虚无缥缈的个人感情,题材多是纪实的,或家乡的山水风物、家长里短,或身边的人情世故、形形色色,或历史风云,或时政要事,或时令节点等等,内容似乎无所不有,又分明经过严格筛选。既关照现实物事,尊重客观存在,紧接地气,贴近普通大众,又不忘去探索物事现象背后的深意,去探究形而上之的哲理意味,这就要求他融叙事与阐理于一体,他显然做到了。文字在他眼里是严肃庄重的,他舍不得浪费,亦不屑于用庄严的文字去书写那些朦胧模糊的情感和空洞的思想,更不屑于以己之昏昏而妄想使人昭昭。秉持务实精神的他一定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思,每一个句子皆有所指,每个词语的出现皆是必须,所状写情与景,所引用史与典,或为了说清楚一件物事,或意欲阐明一个道理,文章中绝少虚妄言辞的存在。

无论是他的长篇还是短章,皆可见其叙述明确而简练,行文逻辑严谨而又流畅自如,丰富的词语、驳杂的意象无不在恰当的位置。在他的创作中,语言永远只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使用这一工具,是为了还原事物的本质,为了探究人性的本质。形式和技巧只能为内容服务,这是安黎的散文创作中务实精神的又一体现。精确和务实,既是他的语言特色,亦为他行文的要旨,交待清楚事情之后,绝不多说一句话,同时,为了彰明一个道理,也绝不吝惜旁征博引、捭阖纵横。务实精神,让他实现了丰富与节制的矛盾统一;节制,让他的语言极具力量;丰富,又让他实现了表达的自由流畅。

结构的多元与严谨

安黎的散文,尤其是万言以上的篇什,结构层叠迂回,内容博古通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气象和意蕴。但见他纵横驰骋、东西铺排,让人莫名怀了几许担忧,恐他收不回神游,然而他经过一番上下贯穿、左右逢源之后,自然轻松地回到了主题思想,正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放得开、走得远,途中旁见侧出,却又能牢牢地吸取题神,一切笔墨指处,皆可为我所用。譬如他刊发于《钟山》杂志的一篇文化散文《关垭子》,就显见得这一功夫。

安黎特别擅长于历史题材的写作,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熟识事物中,他善于开辟出新的视角,发掘出不一样的深意和价值。比如历史遗迹题材文章《历史的物证——西安城墙漫笔》,在我看来,应该达到了同类文章之教科书级别。被岁月的尘埃覆盖、被历史的风雨剥蚀而伤痕累累的古城墙,被作家还原于时空深处,展现于今人眼前,在他精准的笔下,一砖一石、一灰一线皆是活的,有语言、有音声,有故事、有情感,他于其间左右奔突、自由徜徉,以每个大小静物为中心进行条分缕析、探赜索隐,只要用心聆听,它们便会对你讲述,与你交流,于是,“就是这样的矮墙,却能让我们触摸到汉王朝心脏的律动,能窥探到一个王朝远去的背影,能隐约耳闻一个帝国由盛而衰的呜咽”。此间,古长安今西安的悠久历史和辉煌前世历历在目,穿越千年,中华文明凝结而成的巍巍城墙依然矗立于世,几千年的岁月流转中,它既是帝国王朝的威仪昭彰,亦为“龟缩”自保与故步自封的不那么荣光的标志;既是古文明的见证,是让中华民族自豪的存在,亦对今日之城市发展形成一定束缚,然而时代前进的步伐无可阻挡,如今的西安城早已摆脱这一桎梏,古城墙继续在无声地言说着,“于是,城墙不再是砖和石灰石凝结的固体,而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气象和精神符号”。

思想的深刻与平易

安黎是有着纯粹的文学情怀与使命担当的作家,所谓文章千古事,所谓文以载道,所谓文学即人学,安黎对此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他的文章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那些时如大河滔滔,时如溪流淙淙的文字,承载着他思想的自由意志,随机而现,洋洋洒洒的长篇大作中彰显着思想,精短的千字文中同样明晰着哲思妙理,正是“疏澹含精匀,解寄无边春”。任何一个现实意象,在他手里都能成文,且无不蕴含了切实的效用,他的语言文字是平实的、朴素的,他的文章却是深刻的、不凡的。

安黎认为,好的文章是有善德的,是务实的,负有化育民心的使命,能引导人向上、向善,最能代表这一理念的作品,当数他那些精短小文。譬如他连续创作的系列短文:《文学应守德而为》《文学与善同行》《文学要循道而行》等等,这些散文构思精巧、语言精练、说理透彻,不仅彰显着他的文学观、价值观,也真实体现着他对社会大众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

除了书写历史题材时着墨于时光深处的帝王将相和王朝更迭,他更多着眼于身边的小人物。他的笔触始终在人间,他的文字始终关照着普罗大众,他的心始终聆听着世间的种种微弱音声。是故,我们从他的文字中认识了一个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渐次鲜活于我们面前:以他的文字为翅翼,以他的笔墨为路径,小人物得以被“看见”,民众的酸甜苦辣得以被“看见”,这正是时代赋予他们的温暖光照。□李鹏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