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项国家级QC成果奖……28年来,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兢兢业业、倾尽韶华的坚守——
他心里总是装着施工项目
——记宝鸡二建集团党委委员、全国优秀建造师刘亚军
一年最好暮春时。四月的灞河,一分流水、两分成林,波光潋滟、绿柳覆荫,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4月21日,迎着初升的太阳,刘亚军再次来到位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广运潭大道的碧桂园·锦唐项目。看着小区进进出出的人们,他的内心满是成就感,“这项工程我干了三年,付出很多、期望很大。看到人们安居乐业,一切都值了!”
身为宝鸡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的刘亚军,此时顾不上欣赏灞河之美,因为今天他心里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西安市“雁塔杯”要对碧桂园·锦唐项目进行验收,还要为省上的“长安杯”验收做准备。
对于刘亚军心中的牵挂,与他同事多年的赵元博最有发言权:“在工地摸爬滚打28年,让他从见习生到项目经理再到公司党委委员,可谓水到渠成。一项项第一就是最好的见证。”
“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在大伙眼中,刘亚军是领导但更像“泥腿匠”。
用“泥腿匠”形容刘亚军一点也不为过,工地上哪里泥泞最多、最艰苦,他就往哪里走;哪里的“硬骨头”迟迟啃不下,他就在哪里扎根;哪里质量出了问题,他就“大发雷霆”。若是谁问施工上的事,他了然于胸……对他而言工地是家、工友是亲人。
如此敬业的工作作风,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对职业的敬畏和一种习惯养成。
1994年走出校门后,刘亚军来到施工一线见习。那些年,施工环境差、设备落后,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把吃苦视为成长的最佳路径,只要能学到东西,再累也无怨言。
付出就有回报。刘亚军的表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3个月转正的“壮举”让他至今难忘,“那时年轻,有的是力气和精力。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要让人说咱不行。”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刘亚军的人生便与一栋栋建筑结缘。风餐露宿是常态,夜以继日是日常,加班加点是自愿。从三秦大地到祖国边疆,从青春年华到不惑之年,一晃数年,他成了企业骨干。
回想起2010年担任西安高新区美光生产厂房(二期)项目经理兼党支部书记的那段时光,刘亚军至今难忘:“项目的业主是美国micron集团,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储存及影像产品制造商之一,管理方是日本佐藤建筑事务所,二者在国际上大名鼎鼎,对人、对事非常严谨。”
年轻的领头人、年轻的团队,能否担起这一重任?让许多业内人士产生了大大的问号。
面对质疑,刘亚军以不服输的性格、攻坚克难的干劲,再次赢得了人们的赞许。
在得知管理方负责人伊藤曾当过数学老师,对数字特别敏感的消息后,刘亚军提前对劳动力、机械设备及材料的配置等数据进行列报,并合理组织施工顺序、估算相应资源投入量,在第一次施工汇报时,不但引起了伊藤的兴趣,更得到他的肯定和赞许:“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在充分的信任下,刘亚军和团队不但出色完成了施工任务,还为西安的招商引资作出了贡献,被评为2011年度最佳职业经理人。
“西安速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一次次拿下“硬骨头”,一次次打造精品工程,让刘亚军的“业务越做越大”。
2014年,西安高新区引来金凤凰——中兴手机。面对这一大项目,刘亚军以在建筑市场的良好口碑,顺利拿下厂房建设项目。
为了干好这一工程,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刘亚军提出了“大体量工程必须实行质量网格化管理,分块分专业,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的精准把控工作理念。作为负责人,他带头每天开展质量安全巡查和进度盘点,短短一个多月,现场质量大大提升,在第三方驻场检查及月度质量评估中成绩突出。四个半月后,团队全面完成施工任务,保证了第一部手机如期下线,得到业主及社会各界好评,创造了超越深圳速度的“西安速度”。
硬仗一场接一场,是对刘亚军的认可也是挑战。2018年10月,在他的主导下,公司通过多方努力,承接首个单体造价超10亿元的地标建筑——宝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
项目设计新颖、系统繁多、工艺复杂;在建筑机电安装方面,无论施工经验和技术都是空白……面对难题,刘亚军收集各类资料,积极向兄弟单位请教,迅速掌握了机电施工群体工程垂直、水平运输组织、竖向管道安装等关键技术。他还牵头自主研发了清水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群体过程水平动线管理技术,大胆采用建筑工程BIM技术,对各安装系统进行优化。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实践,让刘亚军和团队既取得了经济效益又取得了社会效益,最终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
“与建筑打交道如同和家人相处”
两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12项陕西省优质工程“长安杯”;
5项国家级QC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两项省级工法;
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全国优秀建造师……
28年来,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兢兢业业、倾尽韶华的坚守。
“建筑是有生命的,与它打交道如同和家人相处,要全身心投入,培养对它的深厚感情。只要用心了解施工步骤,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同事翟晓辉将刘亚军的话牢记在心,“一场场硬仗,我们是用心、用情打赢的。”
刘亚军对团队的指导不仅在业务层面,更多的是思想引领。“正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让我们团队取得了一项项骄人业绩。”赵元博感慨道。
这个“五一”假期,刘亚军的工作日程已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灞柳风雪”的美景他无暇欣赏,而施工一线的劳动美,他百看不厌。这个劳动的节日,他终将以劳动来庆祝!
本报记者 王琴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一年最好暮春时。四月的灞河,一分流水、两分成林,波光潋滟、绿柳覆荫,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4月21日,迎着初升的太阳,刘亚军再次来到位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广运潭大道的碧桂园·锦唐项目。看着小区进进出出的人们,他的内心满是成就感,“这项工程我干了三年,付出很多、期望很大。看到人们安居乐业,一切都值了!”
身为宝鸡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的刘亚军,此时顾不上欣赏灞河之美,因为今天他心里有一件更重要的事——西安市“雁塔杯”要对碧桂园·锦唐项目进行验收,还要为省上的“长安杯”验收做准备。
对于刘亚军心中的牵挂,与他同事多年的赵元博最有发言权:“在工地摸爬滚打28年,让他从见习生到项目经理再到公司党委委员,可谓水到渠成。一项项第一就是最好的见证。”
“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在大伙眼中,刘亚军是领导但更像“泥腿匠”。
用“泥腿匠”形容刘亚军一点也不为过,工地上哪里泥泞最多、最艰苦,他就往哪里走;哪里的“硬骨头”迟迟啃不下,他就在哪里扎根;哪里质量出了问题,他就“大发雷霆”。若是谁问施工上的事,他了然于胸……对他而言工地是家、工友是亲人。
如此敬业的工作作风,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对职业的敬畏和一种习惯养成。
1994年走出校门后,刘亚军来到施工一线见习。那些年,施工环境差、设备落后,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把吃苦视为成长的最佳路径,只要能学到东西,再累也无怨言。
付出就有回报。刘亚军的表现让所有人刮目相看,3个月转正的“壮举”让他至今难忘,“那时年轻,有的是力气和精力。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要让人说咱不行。”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刘亚军的人生便与一栋栋建筑结缘。风餐露宿是常态,夜以继日是日常,加班加点是自愿。从三秦大地到祖国边疆,从青春年华到不惑之年,一晃数年,他成了企业骨干。
回想起2010年担任西安高新区美光生产厂房(二期)项目经理兼党支部书记的那段时光,刘亚军至今难忘:“项目的业主是美国micron集团,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储存及影像产品制造商之一,管理方是日本佐藤建筑事务所,二者在国际上大名鼎鼎,对人、对事非常严谨。”
年轻的领头人、年轻的团队,能否担起这一重任?让许多业内人士产生了大大的问号。
面对质疑,刘亚军以不服输的性格、攻坚克难的干劲,再次赢得了人们的赞许。
在得知管理方负责人伊藤曾当过数学老师,对数字特别敏感的消息后,刘亚军提前对劳动力、机械设备及材料的配置等数据进行列报,并合理组织施工顺序、估算相应资源投入量,在第一次施工汇报时,不但引起了伊藤的兴趣,更得到他的肯定和赞许:“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在充分的信任下,刘亚军和团队不但出色完成了施工任务,还为西安的招商引资作出了贡献,被评为2011年度最佳职业经理人。
“西安速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一次次拿下“硬骨头”,一次次打造精品工程,让刘亚军的“业务越做越大”。
2014年,西安高新区引来金凤凰——中兴手机。面对这一大项目,刘亚军以在建筑市场的良好口碑,顺利拿下厂房建设项目。
为了干好这一工程,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刘亚军提出了“大体量工程必须实行质量网格化管理,分块分专业,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的精准把控工作理念。作为负责人,他带头每天开展质量安全巡查和进度盘点,短短一个多月,现场质量大大提升,在第三方驻场检查及月度质量评估中成绩突出。四个半月后,团队全面完成施工任务,保证了第一部手机如期下线,得到业主及社会各界好评,创造了超越深圳速度的“西安速度”。
硬仗一场接一场,是对刘亚军的认可也是挑战。2018年10月,在他的主导下,公司通过多方努力,承接首个单体造价超10亿元的地标建筑——宝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
项目设计新颖、系统繁多、工艺复杂;在建筑机电安装方面,无论施工经验和技术都是空白……面对难题,刘亚军收集各类资料,积极向兄弟单位请教,迅速掌握了机电施工群体工程垂直、水平运输组织、竖向管道安装等关键技术。他还牵头自主研发了清水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群体过程水平动线管理技术,大胆采用建筑工程BIM技术,对各安装系统进行优化。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实践,让刘亚军和团队既取得了经济效益又取得了社会效益,最终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
“与建筑打交道如同和家人相处”
两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12项陕西省优质工程“长安杯”;
5项国家级QC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两项省级工法;
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全国优秀建造师……
28年来,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他兢兢业业、倾尽韶华的坚守。
“建筑是有生命的,与它打交道如同和家人相处,要全身心投入,培养对它的深厚感情。只要用心了解施工步骤,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同事翟晓辉将刘亚军的话牢记在心,“一场场硬仗,我们是用心、用情打赢的。”
刘亚军对团队的指导不仅在业务层面,更多的是思想引领。“正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让我们团队取得了一项项骄人业绩。”赵元博感慨道。
这个“五一”假期,刘亚军的工作日程已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灞柳风雪”的美景他无暇欣赏,而施工一线的劳动美,他百看不厌。这个劳动的节日,他终将以劳动来庆祝!
本报记者 王琴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