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50期:第02版 综合新闻

交上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安康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关键字:成绩,合格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劳模现场指导,帮助蜂农增收。(资料图)

“真没想到,我还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提起市劳模唐甲升,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唐淌村村民唐德礼满怀感激。

唐德礼的脱贫,只是安康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总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技术帮扶等活动,促使297名劳模结对帮扶贫困户5190户,交上了一份合格的脱贫攻坚成绩单。

义不容辞的责任

7月26日下午16时,唐德礼正在自家的羊舍忙碌,他高兴地对记者说:“等这批生态有机富硒山羊出售后,生活就会好起来。”

唐德礼因早年外出务工受伤致使下肢截肢,让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两个孩子面临辍学。经当地工会牵线搭桥,唐甲升与其结对,无偿提供资金、仔猪、鸡苗。通过养殖,唐德礼当年就赚了2000余元,不仅缓解了经济压力,更让他重获生活信心。

唐淌村是关庙镇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唐甲升说:“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这些村民就无法脱贫。帮助他们脱贫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唐甲升投资110余万元,利用家乡山林水草资源优势,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草料,建起了山羊养殖场,注册成立了甲升生态养殖合作社,挂牌成立了汉滨区残疾人扶贫攻坚示范基地,为唐贵齐、唐明平等10余名单身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不仅如此,唐甲升还采取“资金+养殖技术+种苗”的帮扶模式,改“输血”为“输血+造血”,不断提升贫困户的“造血”能力,让贫困户在家创业。

和唐甲升一样,安康各级劳模纷纷响应市总号召,在助力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勇于担当、大胆作为。“助力脱贫攻坚是责任,也是光荣。”安康市劳模王衍成说。作为汉水韵茶叶公司的老板,他在已建成的四个茶叶产业园区中,通过优先流转土地、优先技术培训指导、优先免费提供茶苗、优先安排用工、优先收购鲜叶等措施,对201户贫困家庭的626人进行直接帮扶,确保他们按时脱贫。

“助力脱贫攻坚+X”

短短几年,为贫困户解决就业岗位300余个,建立脱贫帮困基金,用于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累计投入公益资金480余万元。这是安康市劳模、汉阴“博元公益”发起人张元江的成绩单。

“对于企业家来说,人生价值绝不是创造了多少财富,而是为他人、为这个社会贡献了多少力量!”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在汉阴县开展的劳模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可谓别具特色。全县开展“企业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座谈会暨对口签约活动”,24名企业劳模对接帮扶贫困村35个。县级劳动模范李文在扶贫村创办土豆深加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41户,吸纳用工15人。

与此同时,汉阴县总组织全县130余名各级劳模成立“汉阴县脱贫攻坚劳模服务团”,大力开展“助力脱贫攻坚+X”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劳模公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次,专家技术型劳模结对帮扶产业扶贫基地12个,通过产业扶贫、技术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等多种措施帮扶贫困户320多户。

劳模助力脱贫攻坚亮点纷呈

平利县长安镇工会被安康市总工会评为2017年度全市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该县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乡镇工会。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长安镇工会充分发挥各级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6名各级劳模、16家企业、27个产业大户参与社会力量扶贫帮困,通过劳模、企业、产业大户直接帮扶贫困户418户1316人实现稳定增收。

镇坪县劳模龙升贵利用邮政快递工作优势帮助贫困户配送化肥,节省运费。同时,还经常性帮助贫困户缴电话费、给外地的子女汇学费,买日用品、药品、化肥,协助他们购买火车票、汽车票,指导农户使用饲料和施肥,只要老百姓开口,龙升贵都能力所能及地为困难群众减轻负担。

“我不识字,所以我家的杀虫药和饲料都是小龙给买的。”60岁的贫困户周先材逢人就说龙升贵有一颗善心。

不仅如此,瓦子坪的郭丰举、华坪的杜章菊,以及养猪大户谭金刚、困难户夏忠贵、残疾人欧应明等许多种(养)殖专业户不仅请龙升贵购买了便宜的饲料、化肥,还从龙升贵推荐的报刊中受到启发,得到了技术指导,这都是龙升贵心目中的精准帮扶劳模行动!

目前,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在安康市呈现出了思想帮扶、产业帮扶、技术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医疗帮扶等多项亮点。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劳模投入资金1.3亿元,扶持项目53个,解决贫困户就业7583人,贫困户平均增收4169元,助力贫困户脱贫2155户。

“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用劳模精神和创业故事激励困难群众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做到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助力全市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伦宝如是说。(本报记者 杨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