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044期:第04版 秦风

花庙“花”几许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花庙”是船帮会馆在当地的俗称。到过陕南丹凤县城的人,想必对这座古建筑并不陌生。它位于县城西南一隅,占地三千多平方米,始建于清。丹水长流,在丹江北岸它已风雨挺立了两百余年。新中国成立后,曾几经修葺,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当地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作家贾平凹先生手书的馆名,拙朴庄重,使历史遗迹融入些许现代文化气息。

清末,龙驹寨商行分为盐帮、马帮、青瓷器帮、船帮等,其中船帮地位最低。有史料称:清嘉庆二十年农历六月初六逢会,船帮因风雨阻隔,未及洗脚便匆匆到会。其他帮会便诬称船帮是“花腿子”“下贱帮会”,借机侮辱刁难。被激起义愤的船帮,当即邀约所属艄公和搬运工,议定从每一件运送货物的报酬中抽三个铜钱,集资兴建自己的会馆。

光绪十七年,会馆终于建成投入使用。规模庞大,气势恢宏。船帮祭祀、聚会,帮员娱乐、往来食宿等,从此有了自己体面的场所。帮会迅速得以壮大,社会地位和商界影响力显著提升,再也不用寄人篱下,受人欺辱了。

会馆“兼具南秀北雄”之誉,建筑精美,宏伟华丽。其内现保留戏楼和大殿各一座,戏楼在南,大殿在北,两相对峙,风雨相伴。土木结构的戏楼高27米,做工精细。正面木雕镂刻透雕,刀工细腻入微;精品荟萃,山水人物、车马仪仗、楼阁亭台、鸟兽草木等无所不雕,形神兼备。大禹耕田,文王访贤,囊萤映雪,赤壁怀古等数十典故,数百人物栩栩如生。即便是科技水平在各个领域突飞猛进的今天来看,依然堪称“一绝”,令人叹为观止,过目难忘。而另一面,即会馆的门面,雄壮霸气,彩绘、雕塑图案突显两侧对称之传统风格,同样精美绝伦,独具匠心。可见,“花庙”这一称谓,理应专属于花戏楼,不知何时却成为整个船帮会馆的代名词。

尤其是在“和声鸣盛”题额两旁,由八组浮雕人物组成的那副画联,随着岁月流逝,为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难解之谜。

2012年,当地政府一度对外发出邀请,“破译出花庙奇联者,可得一笔数额不菲的现金奖励”。那时,我也曾兴致盎然,几次前往流连于戏楼前浮想联翩,望能豁然顿悟;还把浮雕对联的各个细节用相机拍下来,在家反复看,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现在想来,对于这个全国那么多专家学者都未能破解的百年之谜,我简直就是不自量力,枉费心机。

据说全国有“花戏楼”之称的建筑有两处,一处是被称为北戏楼的丹凤花庙。另一处是安徽亳州的南戏楼。两座戏楼,一大一小,南北对望,遥相呼应,均以“花”字著称于世。体现出我国建筑文化,南北融合统一,又略有不同,各具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而今,我们虽隔三岔五就路过花庙一回,却有点熟视无睹的感觉,脚步很少跨入其中。除非有朋自远方来,才陪伴着去转转。当地政府部门、社团组织等多方人士,倒是常入内探访古迹,追溯历史,传承文化;还有许多外地朋友,慕名接踵而至,便不至于使它显得过于冷寂。

资料记载,自春秋战国始,丹江航道即为“贡道”;为建都长安之历代王朝的主要补给线,百艇连樯,水走襄汉,热闹非凡。于是有时,我满脑子都在疑惑一个问题:而今的丹江上游丹凤至商州段,旱夏常有断流现象。难道古时,就一直江水爆满,航运畅通?

客观地说,若跟那时相比,花庙恐怕无论如何还是落寞冷寂了许多。不过,就像一位历尽沧桑后居家休养的老人,或是一位道行高深的隐士,不管尘世如何繁华与萧瑟,它都始终不急不躁、内心平和,静默于时光与烟雨之中,仿佛在时刻倾诉着,船帮当年的兴盛于繁华……

□王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