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提出
构建“一核三区多园”空间创新布局
本报讯(记者 赵院刚)6月1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获悉,《陕西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已印发,共六部分25个专栏。“十四五”时期,我省将构建“一核三区多园”空间创新布局,实施八大创新发展工程,推进42项重点任务。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迎军介绍,我省创新驱动发展规划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全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建成“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协同高效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型省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形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的创新先导区和全国科技创新增长极。总体布局为构建“一核三区多园”空间创新布局,“一核”是建设西安丝路科创中心,“三区”是关中协同创新走廊、陕北能源革命创新区、陕南绿色循环示范区,“多园”是统筹规划多点支撑、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的创新型园区。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实施源头创新提升、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数字陕西建设、创新企业培育、创新人才引育、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生态优化等八大创新发展工程,推进42项重点任务。
我省将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总体布局,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科学研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到2025年,全省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支出比重达到8%,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到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15%。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先进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八大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5%。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建筑业等重点领域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五年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项目4000个以上。
《规划》还提出,我省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提升公共服务、开放合作水平,加大投融资和财政税收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35家,研发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达到0.7%。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讯(记者 赵院刚)6月1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获悉,《陕西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已印发,共六部分25个专栏。“十四五”时期,我省将构建“一核三区多园”空间创新布局,实施八大创新发展工程,推进42项重点任务。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迎军介绍,我省创新驱动发展规划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全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建成“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协同高效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型省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形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的创新先导区和全国科技创新增长极。总体布局为构建“一核三区多园”空间创新布局,“一核”是建设西安丝路科创中心,“三区”是关中协同创新走廊、陕北能源革命创新区、陕南绿色循环示范区,“多园”是统筹规划多点支撑、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的创新型园区。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实施源头创新提升、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数字陕西建设、创新企业培育、创新人才引育、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生态优化等八大创新发展工程,推进42项重点任务。
我省将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总体布局,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科学研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到2025年,全省基础研究支出占研发支出比重达到8%,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到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15%。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先进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八大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5%。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建筑业等重点领域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五年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项目4000个以上。
《规划》还提出,我省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提升公共服务、开放合作水平,加大投融资和财政税收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35家,研发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达到0.7%。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