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飘逝的白围巾
当前版:第04版上一期  下一期上一版  下一版
第8049期:第04版 视角

飘逝的白围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丹影

养母李辩。

养父刘西有(右)1958年北京领奖归来。

生母宫秀云。


饱含着母爱与温情的白色围巾,承载着母亲的亡灵飘向了天国,它留给我的是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与思念。

20世纪60年代末的那个冬天,似乎要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前一天还是艳阳高照、秋高气爽的仲秋,却突然在第二天清晨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瞬间飘得天地一片洁白,骤降的气温让沉浸在暖阳里的乡下人始料未及。

那场雪下了多长时间,我已记不得了,只记得那是雪霁后的一天午后,姐姐把正在外边玩耍的我叫了回来,说家里来客人了,客人姓宫,是从商州城里专门来看我的。我纳闷,一位城里人,为啥要大老远跑到乡下来看我?以前只知道,那里有位老屈叔,每隔一年半载要来家里住上一天半天。他是驻队工作组成员之一,除此以外,再没听说过那里还有什么亲戚。

我忐忑地回到家,只见堂前的小木桌旁,坐了位干部模样的中年妇女。这时,妈妈叫我喊她老宫姨。我怯怯地喊了声“:姨!”她应答得有点含糊,脸上的表情也不是很自然。见此情景,妈妈打破僵局,让姐姐领我去外边玩。

突然到访的老宫姨,让我一时无所适从。家里的她似乎一直在盯着我,好像我身上有什么秘密似的。去外边与伙伴玩耍,村里人看我的眼神也不像从前了,真不知道我与这位老宫姨是种什么样的亲戚关系。

慢慢熟悉后,这位被我称为老宫姨的妇女,似乎对我很亲切,除了给我和姐姐带点心、糖果外,还带给我俩一人一条棉围巾。姐姐的围巾是红色的,我的围巾是白色的,这一红一白两条围巾成了我和姐姐童年时最为奢侈的物品,温暖着我幼小的心灵。

虽然我对老宫姨心存感激,但我还是与她保持着一定距离。反倒是她一直试图亲近我,每次我从外边玩耍回到家,她都把我拉进怀里,用手摸摸我的脸,再拉拉我的手,然后在我的病腿上来回摩挲,显得很悲戚的样子。由于我长期待在大山里,对来家里的客人有种陌生感,所以对她的这一举动难以适应,很快就从她怀里挣脱出来,一瘸一拐地钻进了妈妈的怀里。每当这时,老宫姨的脸上就布上了层怅然若失的密云。

老宫姨在我家住了四五天后回商州了,此后一段时间里,她再也没有来过我家,但她那写满惆怅的脸和那条洁白的棉围巾,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我隐隐知道了些什么。自从老宫姨从我家走后,妈和爸的内心似乎发生了变化,虽然对我的爱始终没变,但他们的表情再没有从前那么自然、那么亲切,总好像有心事瞒着我,尤其是妈妈,常常发出一些莫名的叹息。

与此同时,有关我身世的风言风语在村里愈来愈多,往往是几个人凑在一块,正说得起劲,只要一看到我,都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我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端倪。老宫姨是不是……终于,我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那年冬季的一天下午,我在外边与几个小伙伴玩耍闹了别扭,一个伙伴骂我是野种,是从外地抱的别人不要的孩子。伙伴的辱骂让我十分委屈,便哭着回到家里质问妈妈:“我是不是没人要的野孩子?”妈妈一时莫名其妙,她反问我:“是谁说的?”我哭着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这时,只见她的身子抖了一下,面容变得十分吓人。她把我拉到怀里安慰道:“不是的,别听他胡说。是谁在乱嚼舌根子,咋不给我娃说好话哩!”骂着骂着竟哭了起来,那凄厉的哭声吓得我和姐姐也跟着哭,还引来了不少邻居围观。大伙纷纷劝说,那位骂我的伙伴也遭到了他父母的一顿痛打。

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我再也不敢惹妈妈生气了。但同时,我似乎隐隐约约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从此,我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待在小房里,对着顶棚发呆,那个伙伴的话,我既希望不是真的,妈和爸那么疼我爱我,如果我不是他们亲生的,他们能如此疼爱我吗?同时我又希望那是真的,回想起老宫姨在我家里的情形来,那种温文尔雅的气质和得体的穿着,妈妈的身上就没有显现出来。如果我真是老宫姨的孩子,那么我就是城里人。想着想着,我不禁对商州那个地方充满了向往与期待,对那条白围巾爱不释手。

早上,我趁妈妈去干农活的机会,将那条围巾拿了出来,正要往脖子上围,却被妈妈发现了,她说:“你现在还小,不适合围围巾,让妈给你保存起来,等将来上学了再拿出来围。”说着从我手里拿走了围巾,锁在了炕头上的箱子里,这是我第一次从她脸上读出了不悦。

尽管如此,父母对我的爱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在他们的眼里,开始蒙上了其他人不易察觉的愁绪。随着我的年龄不断增长,那种愁绪愈来愈明显。最直接的表现是,每当老屈叔来到我家里,教我背诵唐诗和儿歌,晚上要我和他一起住时,他们就委婉地加以制止。

自从妈妈将那条白围巾锁进箱子里后,我就天天盼着有上学的一天。多少次,我看着村里的伙伴们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去上学,我就缠着妈妈也要去。而她只能流着眼泪安慰我说:“我娃不哭,等你的腿好了就送你去。”我哭闹着问她:“我的腿啥时候能好?”这时,她把我搂在怀里说:“快了,用不了几天就好了。”说着说着,眼泪仿佛断线的珠子,无声无息地滚落出来。

也许是老屈叔的苦苦劝说,也许是妈爸看我年龄大了,十岁那年我终于盼来了这一天。记得过完春节不长时间,学校就开学了,我穿戴一新由姐姐背着去学校报到。

初来乍到,学校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十分新鲜。但同时,我的出现也引来了不少人围观,虽然我的腿脚不便,但我那条洁白的棉围巾却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他们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有几个与姐姐熟悉的同学,轮番来到我跟前,你摸一把他摸一把,甚至有个同学央求我,能不能让他围一下?我自豪地说:“你试一会儿吧!”他刚围了一会儿我就说:“还我吧!”

从此,我常常想起老宫姨来,不仅对她心怀感激,还时不时地跑到房后的山梁上,对着遥远的西山眺望,那一朵朵祥云的下边,也许就是美丽的商州城,在那里,居住着老屈叔和老宫姨,那儿一定会是人们传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真正知晓我的身世是在上了高中之后。

1979年冬季的一天,上午放学后,我正要去租住的地方做饭,班主任老师突然喊住我说:“你在这等会儿,你妹妹要接你回家吃饺子。”老师的话让我的脑子霎时一片空白。妹妹?我还有个妹妹,多么陌生的称谓呀!以前只知道我有姐姐,一个啥事都让着我的好姐姐,原来我还有一个妹妹,她是怎样的一个妹妹呢?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脖子上的围巾,心想是不是她也围着和我一样的围巾?我还没回过神来,一声“二哥”的喊声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回来。此刻,一个十分阳光的女中学生,推着自行车正向我走来。

妹妹来到我面前,让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然后骑上车子出了校门一路向东而去,还没等我想清楚该怎么回家,就被带到了县冶炼厂门口。我木讷地下了车,跟着她战战兢兢地走进了位于冶炼厂后塬上的家里。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刚进家门时的情景。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有一张小饭桌,桌上摆满了做好的饭菜,父母早就坐在木桌前等着。进屋后,我先喊了声:“老屈叔!”父亲虽然勉强地应了我一声,声音却没有以前那么洪亮。

再转向母亲时,我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以前见面都是姨长姨短地叫着,今天是不是应该喊她一声妈?可我却怎么也喊不出声,最后还是父亲招呼让我坐下。此时,母亲的双眼不停地瞅着那条与我的穿着极不相称的白围巾,好像记起了什么似的,眼睛开始红了。

“这是不是你小时候我给你买的?”

“是的。”

“这么多年了你咋还围着它?”

“从上学那天起,我就一直围着它,它鼓舞着我要好好学习,天天上进。”

母亲听到这里,爱抚地拍了拍我的肩,拍了拍白围巾说:“我娃真是个好娃!”

停了会儿,父亲从他的写字台下拿起一张写着“与儿子丹影分别留念”的照片,将我的身世娓娓道来。

1960年初春的一天上午,身为商县广播站记者的父亲,在丹江南岸一个叫马炉的小山村采访,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原来,他所采访的全国劳模刘西有,因膝下无子,抱了他堂兄一个儿子,待儿子长到快两岁的时候,又被他堂兄要了回去。为使劳模尽快从失去养子的痛楚中解脱出来,他将还未出生的我许诺给他做养子。尽管母亲极不情愿将我送人,但还是忍痛割爱地答应了。1961年仲秋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我降生在商洛山一个叫莆峪的乡村小学里,三个月后被从商州城抱到了乡下,那位劳模成为我的养父……

父亲真真切切的讲述让一家人泣不成声,原本做好了的饭菜谁都没有去动筷子,一个团圆的冬至饭就这样在充满泪水的追忆中结束了,但它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在那天与父母相见时,我本应甜甜地喊她一声:“妈——!”那是母亲等了近20年的亲情呼唤,而我却始终没有喊出,为此,这不仅成了母亲终生的痛,更成为我终生的内疚。

父亲讲完了我的身世后,一再叮嘱我:“今天我将事情的真相讲给你,让你知道父亲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并不是养不起你。记着,不论啥时候,都不要忘了你的养父养母,不论啥时候,你都永远姓刘!”原来,我从商州城来到了南部山村,是父亲许下的大于生命的承诺!从此,我将这段亲情埋藏心底,将那条白色的围巾尘封起来,开始以一个养子的身份尽着一个儿子的责任与义务,将养父母一一养老送终。尤其是养母,她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迈入老年后又患上了半身不遂,失去了自理能力。面对这一变故,我想起了那天与父母见面时父亲的话,与妻子悉心照料卧病在床的养母。七八年时间里,我俩为她端水端饭、接屎接尿,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此期间,我偶尔也回家看望父母,而每次见到母亲,她都要难过很长时间,原因是对于父亲的承诺她一直耿耿于怀,加之我行走不便。为此,她的心里仿佛总有块石头压着,一直轻松不起来,好在我能理解,才使她没有过多内疚与自责。

我先是披麻戴孝地送走了养父养母,此时,生父生母也已步入耄耋之年,尽管他俩有我哥、我妹、我弟照管,但无论从心理还是精神上,需要每个做儿女的关爱与呵护。这时,我便将长时间深埋在心底里的那段母子情重新释放,携妻子、儿女常常利用节假日,往返于商洛与省城西安和父母团聚,以弥补那句没喊出“妈”的遗憾。

在与父母团聚的日子里,我深知母亲是既十分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母亲。她虽然只有中专文化,却有着中国传统女人的良好品德。几十年来,一直秉承着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逆境时不灰心丧气、不怨天尤人,顺境时不张扬、不跋扈,即使在父亲担任商洛市文化局长期间,她从不参政议政,更不盛气凌人,而是尽着一个家庭主妇的责任,为来家里的客人烧水沏茶、炒菜做饭,使来过我家的人,不论是当官的为民的,不论诗人作家,抑或唱戏的写字的画画的,对母亲都极为尊敬,一句“好人宫大嫂”可涵盖一切。

作为儿子的我,对母亲的爱更是有着别样感受。每当回到家里,不论啥时候,她都会笑容满面地嘘寒问暖、问饥问渴。就在她走的一个月前,我儿子去塞外女朋友家相亲,已步入85岁高龄的母亲,用刚刚学会的微信语音,对远在巴彦淖尔的孙子吩咐:“雨绵,你要好好表现,婆盼你早日成亲哩!”可见她老人家是多么在乎孙子的终身大事。不仅如此,每次我从家里返回丹凤时,她都要挽留我多住几天。当得知我要回去上班,实在挽留不住时,就送我到楼梯口,一再叮嘱我:“路上小心。到家后别忘了回电话!”显然她对我的残腿放心不下。

有几次我已下楼,以为她回家了,等我猛一回头,才发现她还站在那里,那满头的银发,那驼着的身影,一次次令我泪流满面。即使在她成为遥远天宇上的一颗星辰后,仍是放心不下,时时关注着我。

一天午饭后,趁天气暖和我陪父亲去楼下花园散步,那是母亲生前常和父亲散步的地方,当我和父亲来到花园中央,突然发现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股旋风一直刮到我和父亲跟前才戛然而止。早前我就听说过,过世的人在牵挂心上人时,就会出现这种异常现象。仔细琢磨,是不是母亲还在操心着我呢?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

再次看到母亲却是在西京医院抢救室里。

2017年初冬的一天清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说来也怪,我一向睡眠尚好,不知那晚是怎么了,躺到床上后却烙饼似的辗转难眠,快熬到天亮时才迷迷糊糊睡着。这么早的电话让我预感到不妙,待我战战兢兢拿起电话,是妹妹打来的,她在电话里带着哭声告诉我:“妈在西京医院抢救,你赶紧来西安!”

我心里咯噔一下,怎么会呢?一个月前的国庆假期,我还在西安家里与父母谈笑风生,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那天的饺子皮还是母亲早上擀好的。但妹妹的哭声已告诉我消息是真的。挂掉电话,我心里堵得慌,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一边抑制住情绪,吩咐妻子收拾东西,一边给女儿、女婿打电话。

前往西安的路上,天色阴郁,寒风凛凛。尽管车子仿佛离弦的箭在路上飞奔,但我还是觉得太慢了,便不停地催女婿开快点,再快点。

待我赶到医院抢救室,隔着玻璃窗远远就看到了母亲躺在病床上,浑身插满了管子,妹妹在床前已哭肿了双眼,弟弟因公出差还在国外,哥嫂一夜没合眼刚回家休息,剩下弟媳一人办理各种手续。和弟媳交谈了几句后欲进去探望母亲,却被护士拦了下来,说是抢救室不能随便进入,好在妻子和女儿不知怎么溜了进去,总算看了母亲一眼。因父亲一人在家,加之妻子因先天性心脏病刚做过手术,还在恢复期不能劳累,我们便回到家里照看老父亲。

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也是难熬的。

十余天的抢救中,一家人度日如年,天天期盼,夜夜祈祷,盼望着能在哪天的清晨有奇迹出现,有好消息传来,总觉得母亲能躲过这一劫,因为在我看来,她是天底下最好的人,不是说好人一生平安吗?

可盼来的却是她一天不如一天的坏消息。三天后的早上,当我再次站在她面前,一声声呼唤着“妈——!妈——!”的时候,她却始终没有应答。妈——,你是多么在乎我喊你一声“妈”,你咋不应我一声,你哪怕是用眼睛看我一下也行呀,可她却似乎还在记恨着我,总是不肯应答,那双呆滞的眼睛一下也不肯眨。原来是我忽视了她的病情,据医生讲,她的心、脑已大面积梗死,已经没了意识,仿佛风地里的灯,随时可能熄灭。

11月20日是值得我永远记忆的日子。

那天凌晨时分,我做了个好长好长的梦,在梦里母亲与我来到一面开满山花的陡坡上,坡上的风很大亦很冷,母亲怕我冻着,就给我围好围巾。我和她在花丛中跑呀跑呀,只见母亲脚下一滑,身子向后倾倒下去,我刚要去拉她,却有一阵风袭来,把我的围巾刮走了,等我去抓围巾时,发现母亲已不见了,我一时着急就大声地喊着:“妈妈——!妈妈——!”

喊声在山间回荡,却没有听到她的应答。这时,只见那条白色的围巾在空中飘呀飘呀,看着越飘越远的围巾,我失声痛哭……突然,又是一阵急促的电话把我惊醒,摁下接听键,就听到了哥哥低沉的声音:“妈在5时55分走了……”

挂断电话,我将头埋在被窝里失声痛哭,母亲呀,你走得太匆忙了,匆忙得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没有给我留下尽孝的机会,我后悔中秋节那天没有听你的话,那天你多次挽留我过完假期再走,可我却执意要回丹凤,如果我知道那次是永诀的话,我会一直陪伴着你,与你多拉拉家常,多听听你的唠叨,多感受感受人世间的母爱。你这一走,我不知道张嘴喊谁呀。从此,成了没有妈的孩子!但人生从来没有如果,正可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大概是我的哭泣声惊动了老父亲,他从睡梦中突然惊醒后,询问我是啥声音?是不是你妈有啥意外了?我强抑制住哭声说:“没有,我妈好好的,你再睡一会吧。”想到老父亲从此以后成为孤零零的、再也没有妻子陪伴的人,我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三天之后是送行母亲的日子。那天在殡仪馆的安魂大厅里,哀乐低回,悲声四起,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亲朋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中。

这时,父亲把他用了60多年、由母亲一针一线缝绣的那条“丹江夜曲”的枕套,展现给前来吊唁的人观看,一下子勾起了我对那条白围巾的记忆,那是母亲最早送给我的珍贵礼物。在今天看来,它是一条极为普通的围巾,但在五十多年前、物质极端匮乏、又十分闭塞的乡下农村,能够拥有它,无疑是最奢侈、最自豪、最赏心悦目的事。

母亲送给我的,不仅仅是条能御寒的围巾,更是母亲送给我的自信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期盼,凝聚着母亲对儿子殷切的期望与关爱。只可惜我没有将其很好地珍藏,在一次次辗转搬家中,竟然将它弄丢了。回想起那条陪伴我走过美好童年的白围巾,深为自己的粗心而后悔不已。白围巾呀白围巾,虽然你已离我而去,但你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里,几十年来,已成为我的精神支柱,不管何时何地,无论在困难面前还是在收获当中,那条白色的围巾都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随着告别仪式的开始,我与哥嫂、弟妹含泪来到母亲身旁,看到鲜花翠柏中的母亲,满脸疲惫,眉宇间似有一丝隐忍与憾意,我知道那是她放心不下父亲,便轻声地说:“妈!你安心地走吧,我爸有我们哩,你不在了,我们绝不会让他受罪的……”

说着说着,母亲的遗体被徐徐推进了火化间,看着母亲与我们越来越远,从此阴阳相隔,我一声妈还没喊出就晕了过去。

恍惚中,那条萦绕在脑际的白围巾在空中飘逝着,越飘越高,越飘越远,继而幻化成天边的一朵云彩,一颗星辰,是那样洁白,又是那么明亮……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