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技术创新的熔炼人
——记西安市职业技能带头人、斯瑞科技员工梁相博
笔者眼前这位白白净净、身形瘦弱,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边框眼镜的青年人,自硕士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铜合金材料的熔炼、铸造技术攻关和技术研发工作中,经过十余年的摸爬滚打,已经从一名一线技术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研发工程师、生产部长。他就是西安市职业技能带头人、西安斯瑞先进铜合金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梁相博。
不改初心
“金属熔炼是一门古老的技术,我国早在商朝时期就掌握了先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我们年轻一代的技术人员要沿着前人创造的辉煌继续奋斗。”梁相博一边收拾材料,一边侃侃而谈。
目前,梁相博和他的团队正专注于先进铜合金材料的熔炼技术攻关,以改变国内高端铜合金材料需从国外进口的问题。
“学生时代,我曾经去过许多熔炼厂,地面上厚厚的积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加上炉内上千度的高温和刺眼的熔体,让许多同学毅然选择了转行。”梁相博回忆道。
冶炼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虽然技术装备有了飞速发展,但工作条件仍然比较艰苦,致使大多数年轻人望而却步,许多细分领域研究人员短缺,而梁相博却坚定地留了下来。
身为西北汉子,在云南冶金集团工作了几年的梁相博,2016年初响应西安市人才落户政策,加入了西安斯瑞先进铜合金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大家庭。
梁相博接到的第一个艰巨任务就是开发法国某公司发电机组上的关键铜零件。由于金属熔炼场地简陋,“每天铸造完,全身上下只有牙是白的。最难受的是夏天,汗水里面都夹杂着灰尘,让人浑身发痒。累了就席地而坐,倚着墙就睡。”和梁相博共过事的一位老师傅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对这位斯文的糙汉子生发出由衷的佩服。
“熔铸”匠心
铬锆铜合金作为全球最热门的高强高导铜合金之一,最好的技术和材料均被外国工业强国控制。我国起步晚,技术基础薄弱,而梁相博就选择以铬锆铜合金材料为突破口,发奋攻克这项“卡脖子”技术。
让梁相博印象最深的是电磁兼容CuFe合金材料的研发,因铜铁元素难混熔,熔铸温度又高,如何铸造是世界难题。“这种合金材料研发起来异常艰难,熬夜、烫伤、遭遇‘滑铁卢’是家常便饭。”
面对一次次困难和挫折,他毫不气馁,坚韧不拔,愈挫愈勇。向其他科研人员学习请教,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借鉴他山之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3年来,梁相博不断改进思路,带领团队攻破层层技术难关,进行了百余次试验,“熔”掉失败,化解瑕疵;“铸”出自信,锻造精品。刚刚还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惆怅与无奈,蓦然回首,眼前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丽与旷达。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梁相博终于成功研发出电磁兼容CuFe合金材料,使公司成为该材料的全球唯一量产生产商,并和几个国家的龙头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
“虚心学习,大胆试验,跨行借鉴,敢为人先。”这既是梁相博奉行的技术革新经验,也是他对自己的鞭策。通过7年的不断积累,梁相博先后突破了多个高强高导铜合金大规格铸锭的细晶铸造难关,能够稳定批量生产Φ600mm的圆锭,为国内大规格特种铜合金产品制造奠定了原料基础;通过高强铬锆铜大规格扁锭连铸技术研发,先后完成了宽幅370mm/420mm/ 620mm扁锭的铸造,部分产品已经替代进口,实现了国产化。梁相博和他的团队还先后申请专利18项,已经授权8项。如今,梁相博正带领团队向1040mm超宽幅扁锭发起进军。
育人臻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产品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相比技术研发而言,梁相博觉得人才培养更为重要。
国外研学的经历使梁相博在人才培养上始终坚持“扬长补短”,在人才使用上注重“扬长避短”,在人才保护上恪守“扬长容短”。他反复强调,专注,就是把你所有的时间、精力、资源,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去。只有删减冗杂,才能聚焦重点。这就像高金属熔铸,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看清奥妙。“熔炼行业人才短缺比较严重,技术工人青黄不接非常明显,改善环境、吸引人才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
为了提升全员素质,梁相博给基础好的员工“吃小灶”,对悟性高的徒弟压担子,对普遍性的问题办讲座,结合生产任务攻难点。同时,充分利用QC课题攻关和技改项目培养骨干,锻炼队伍。由于专心、精心,团队20多名优秀人才中,绝大多数已走上关键岗位,为通过技能打造精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孟锦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笔者眼前这位白白净净、身形瘦弱,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边框眼镜的青年人,自硕士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铜合金材料的熔炼、铸造技术攻关和技术研发工作中,经过十余年的摸爬滚打,已经从一名一线技术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研发工程师、生产部长。他就是西安市职业技能带头人、西安斯瑞先进铜合金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梁相博。
不改初心
“金属熔炼是一门古老的技术,我国早在商朝时期就掌握了先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领先于世界,我们年轻一代的技术人员要沿着前人创造的辉煌继续奋斗。”梁相博一边收拾材料,一边侃侃而谈。
目前,梁相博和他的团队正专注于先进铜合金材料的熔炼技术攻关,以改变国内高端铜合金材料需从国外进口的问题。
“学生时代,我曾经去过许多熔炼厂,地面上厚厚的积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加上炉内上千度的高温和刺眼的熔体,让许多同学毅然选择了转行。”梁相博回忆道。
冶炼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虽然技术装备有了飞速发展,但工作条件仍然比较艰苦,致使大多数年轻人望而却步,许多细分领域研究人员短缺,而梁相博却坚定地留了下来。
身为西北汉子,在云南冶金集团工作了几年的梁相博,2016年初响应西安市人才落户政策,加入了西安斯瑞先进铜合金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大家庭。
梁相博接到的第一个艰巨任务就是开发法国某公司发电机组上的关键铜零件。由于金属熔炼场地简陋,“每天铸造完,全身上下只有牙是白的。最难受的是夏天,汗水里面都夹杂着灰尘,让人浑身发痒。累了就席地而坐,倚着墙就睡。”和梁相博共过事的一位老师傅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对这位斯文的糙汉子生发出由衷的佩服。
“熔铸”匠心
铬锆铜合金作为全球最热门的高强高导铜合金之一,最好的技术和材料均被外国工业强国控制。我国起步晚,技术基础薄弱,而梁相博就选择以铬锆铜合金材料为突破口,发奋攻克这项“卡脖子”技术。
让梁相博印象最深的是电磁兼容CuFe合金材料的研发,因铜铁元素难混熔,熔铸温度又高,如何铸造是世界难题。“这种合金材料研发起来异常艰难,熬夜、烫伤、遭遇‘滑铁卢’是家常便饭。”
面对一次次困难和挫折,他毫不气馁,坚韧不拔,愈挫愈勇。向其他科研人员学习请教,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借鉴他山之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3年来,梁相博不断改进思路,带领团队攻破层层技术难关,进行了百余次试验,“熔”掉失败,化解瑕疵;“铸”出自信,锻造精品。刚刚还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惆怅与无奈,蓦然回首,眼前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丽与旷达。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梁相博终于成功研发出电磁兼容CuFe合金材料,使公司成为该材料的全球唯一量产生产商,并和几个国家的龙头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
“虚心学习,大胆试验,跨行借鉴,敢为人先。”这既是梁相博奉行的技术革新经验,也是他对自己的鞭策。通过7年的不断积累,梁相博先后突破了多个高强高导铜合金大规格铸锭的细晶铸造难关,能够稳定批量生产Φ600mm的圆锭,为国内大规格特种铜合金产品制造奠定了原料基础;通过高强铬锆铜大规格扁锭连铸技术研发,先后完成了宽幅370mm/420mm/ 620mm扁锭的铸造,部分产品已经替代进口,实现了国产化。梁相博和他的团队还先后申请专利18项,已经授权8项。如今,梁相博正带领团队向1040mm超宽幅扁锭发起进军。
育人臻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产品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相比技术研发而言,梁相博觉得人才培养更为重要。
国外研学的经历使梁相博在人才培养上始终坚持“扬长补短”,在人才使用上注重“扬长避短”,在人才保护上恪守“扬长容短”。他反复强调,专注,就是把你所有的时间、精力、资源,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去。只有删减冗杂,才能聚焦重点。这就像高金属熔铸,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看清奥妙。“熔炼行业人才短缺比较严重,技术工人青黄不接非常明显,改善环境、吸引人才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
为了提升全员素质,梁相博给基础好的员工“吃小灶”,对悟性高的徒弟压担子,对普遍性的问题办讲座,结合生产任务攻难点。同时,充分利用QC课题攻关和技改项目培养骨干,锻炼队伍。由于专心、精心,团队20多名优秀人才中,绝大多数已走上关键岗位,为通过技能打造精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孟锦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