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姑娘,小城书
这是关于书的一些往事。
(一)阿婆的书摊
我出生成长于秦巴山脉间的小山城,山路曲曲弯弯,一条东流的汉江贯穿了主城区,四面环山的地形把这座城割据得小而又小。
小城小,人也少,能买书借书的地儿也少,偏因母亲喜爱唐诗宋词,我认字稍早,看多了千篇一律的童话书,就更迫切想找一些新奇的书来看。那时候,旧城区还未改造,路抖得自行车叮铃铃的,巷子里还有老阿婆的书摊,每每上完钢琴课路过,我总忍不住停下来,蹲下翻一翻卷着边的书。阿婆的书很杂,20世纪的卡片书也有,老年人惯用的皇历八卦也有,专业的诗词鉴赏也有,顺带卖一些时下流行小说。阿婆人很好,从来不赶只看书不买书的小孩,脸笑眯眯的,像橘子皮一样皱起来,泛着油油的光泽。
后来高中住校,毕业后说再去看看最终还是没去成,今年看望老师的时候路过,却发现老巷再也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青石板还是青石板,但老阿婆的书摊找不到了,手抓饼的店也改成了诊所,我拎着一盒水晶糕怔在原地。
老巷的阿婆不摆书摊了,水晶糕送给谁呢?
门口老大爷摇着蒲扇唠嗑,摩托声嗡嗡地来来往往,热热闹闹。
(二)汉唐书城
初中的时候,学校和汉唐书城离得很近,中午有时候没有睡意,我就跑到里面看书。记不得是哪个系列的书,似乎用着附赠的卡片放到灰色区域就可以知道案情经过,我最喜欢了,常常一看就看到快上课。书挺有意思的,是我看过的侦探读物中很独特的一种,当时便总想着努力攒钱好好买一套,现在长大了,偶尔看着书柜最高层的单本,却再也没有这种念头了,想的是收藏一二且做回忆就可以了。
记忆里,我几乎没有为书愁过口粮,毕竟父母的支持是最大的后盾,唯一一次饿了几天肚子,是下定决心置购一套眼馋了很久的小说。记得那是一个雨天,我握着80元奔向书城,气喘喘地从书架上拿了一套就跑向前台,好笑的是,在付款的那一瞬间,我犹豫了,强烈的不安占据内心父母养家不容易,但从来没在买书上苛求,况且书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折售出一部分破损的书,那时候再买也可以。于是,在前台姐姐奇怪的眼神下,我红着脸把小说放回去了,又摸了摸凉凉的塑封,出门吃饭去了。
几个月后,书店清仓一部分书,我终于购得了心心念念的那套小说,顺带着还买下了两本《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心里十分得意自己当时的“机智”。
(三)书与饮食
我的母亲,是一个将书卷气和烟火气揉和得很好的人。
得母亲之便,我吃得也好,看的书也多,尤其年岁稍长,便更倾向读与饮食相关的书,而在众多记录世间饮食的作家中,梁实秋先生最得我欢喜。每每深夜胃肠饥饿,懒于点外卖,我就读一读他的《雅舍谈吃》,但时常读着读着,肚子不觉又空了下去,口舌生津,馋虫作祟,循环往复,着实让人懊悔不已。
梁先生聪明,精通世俗温度,知道如何用组合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来勾人食欲。在他笔下,20世纪的顺兴楼、正阳楼、东兴楼是鲜活生动的,若有若无的铁锅刺啦声、蒸锅呼噜声一概美妙得遮不住,咕嘟咕嘟将高级的烟火气撺掇出来。有别致的“铁锅蛋”,铁锅黑墩墩的,蛋涨得高高的,焦黄焦黄的,上了桌还有吱吱响的滚沸声,可加新式美国干奶酪,也可什么都不加,原始粗犷;也有孩童爱的“炸丸子”,小小的,温油炸八分熟,捞起蘸椒盐,外焦里嫩,其中鲜美是现在多数餐馆做不到的,毕竟多用的是速冻丸子。
好在我现在做饭还不错,虽做不出梁先生笔下的水平,但偶尔做的蛋炒饭,却是连外边餐馆也比不了的,想着人随书意,我估计也是沾染了些,这要感谢梁先生。
(四)二十年
我来自小城,小城小,有关书的回忆却不少,岁月增减间,承载这些回忆的人、物、景凝固成一缕捉不住的过往,慢慢消失在繁华的新城区。
二十年,青石巷里的阿婆出省了,汉唐书城的规模缩减了,家中柜子里书的封页褪色了;而我,也很久没再这么认真地回忆过它们,也许有一天,这些记忆会变成故事,由我增点色彩与情感,再讲与他人;或许,我也能出一本书,在合适的时机再去深深追忆二十年间与书的点滴,欢笑与共,悲喜与共。□张语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这是关于书的一些往事。
(一)阿婆的书摊
我出生成长于秦巴山脉间的小山城,山路曲曲弯弯,一条东流的汉江贯穿了主城区,四面环山的地形把这座城割据得小而又小。
小城小,人也少,能买书借书的地儿也少,偏因母亲喜爱唐诗宋词,我认字稍早,看多了千篇一律的童话书,就更迫切想找一些新奇的书来看。那时候,旧城区还未改造,路抖得自行车叮铃铃的,巷子里还有老阿婆的书摊,每每上完钢琴课路过,我总忍不住停下来,蹲下翻一翻卷着边的书。阿婆的书很杂,20世纪的卡片书也有,老年人惯用的皇历八卦也有,专业的诗词鉴赏也有,顺带卖一些时下流行小说。阿婆人很好,从来不赶只看书不买书的小孩,脸笑眯眯的,像橘子皮一样皱起来,泛着油油的光泽。
后来高中住校,毕业后说再去看看最终还是没去成,今年看望老师的时候路过,却发现老巷再也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青石板还是青石板,但老阿婆的书摊找不到了,手抓饼的店也改成了诊所,我拎着一盒水晶糕怔在原地。
老巷的阿婆不摆书摊了,水晶糕送给谁呢?
门口老大爷摇着蒲扇唠嗑,摩托声嗡嗡地来来往往,热热闹闹。
(二)汉唐书城
初中的时候,学校和汉唐书城离得很近,中午有时候没有睡意,我就跑到里面看书。记不得是哪个系列的书,似乎用着附赠的卡片放到灰色区域就可以知道案情经过,我最喜欢了,常常一看就看到快上课。书挺有意思的,是我看过的侦探读物中很独特的一种,当时便总想着努力攒钱好好买一套,现在长大了,偶尔看着书柜最高层的单本,却再也没有这种念头了,想的是收藏一二且做回忆就可以了。
记忆里,我几乎没有为书愁过口粮,毕竟父母的支持是最大的后盾,唯一一次饿了几天肚子,是下定决心置购一套眼馋了很久的小说。记得那是一个雨天,我握着80元奔向书城,气喘喘地从书架上拿了一套就跑向前台,好笑的是,在付款的那一瞬间,我犹豫了,强烈的不安占据内心父母养家不容易,但从来没在买书上苛求,况且书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折售出一部分破损的书,那时候再买也可以。于是,在前台姐姐奇怪的眼神下,我红着脸把小说放回去了,又摸了摸凉凉的塑封,出门吃饭去了。
几个月后,书店清仓一部分书,我终于购得了心心念念的那套小说,顺带着还买下了两本《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心里十分得意自己当时的“机智”。
(三)书与饮食
我的母亲,是一个将书卷气和烟火气揉和得很好的人。
得母亲之便,我吃得也好,看的书也多,尤其年岁稍长,便更倾向读与饮食相关的书,而在众多记录世间饮食的作家中,梁实秋先生最得我欢喜。每每深夜胃肠饥饿,懒于点外卖,我就读一读他的《雅舍谈吃》,但时常读着读着,肚子不觉又空了下去,口舌生津,馋虫作祟,循环往复,着实让人懊悔不已。
梁先生聪明,精通世俗温度,知道如何用组合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来勾人食欲。在他笔下,20世纪的顺兴楼、正阳楼、东兴楼是鲜活生动的,若有若无的铁锅刺啦声、蒸锅呼噜声一概美妙得遮不住,咕嘟咕嘟将高级的烟火气撺掇出来。有别致的“铁锅蛋”,铁锅黑墩墩的,蛋涨得高高的,焦黄焦黄的,上了桌还有吱吱响的滚沸声,可加新式美国干奶酪,也可什么都不加,原始粗犷;也有孩童爱的“炸丸子”,小小的,温油炸八分熟,捞起蘸椒盐,外焦里嫩,其中鲜美是现在多数餐馆做不到的,毕竟多用的是速冻丸子。
好在我现在做饭还不错,虽做不出梁先生笔下的水平,但偶尔做的蛋炒饭,却是连外边餐馆也比不了的,想着人随书意,我估计也是沾染了些,这要感谢梁先生。
(四)二十年
我来自小城,小城小,有关书的回忆却不少,岁月增减间,承载这些回忆的人、物、景凝固成一缕捉不住的过往,慢慢消失在繁华的新城区。
二十年,青石巷里的阿婆出省了,汉唐书城的规模缩减了,家中柜子里书的封页褪色了;而我,也很久没再这么认真地回忆过它们,也许有一天,这些记忆会变成故事,由我增点色彩与情感,再讲与他人;或许,我也能出一本书,在合适的时机再去深深追忆二十年间与书的点滴,欢笑与共,悲喜与共。□张语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