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谜一样的非洲
闲暇时,我放纵思维的野马,常常把目光瞄向贫瘠而美丽的非洲。我曾沉醉于凯伦《走出非洲》的精彩叙事,也曾细读过我的师长郭超人的非洲笔记。也许是灵犀相通,对那里有一种割不断的情愫。
我走进了非洲。
“从空中看非洲,透过水面闪着光的白底显出惊人的、难以置信的天蓝色,蓝得那么清澈,那么不可思议,水域像一大片明亮的海蓝宝石般卧在黄褐色的暗淡土地上。你会看到很多古老的浅灰色猴面包树,它们似乎根本不像地球上的植物,而更像多孔的化石和巨大的箭石;在猴面包树之间,经常可见灰色石头砌成的房屋、尖塔和水井的废墟。它们是古代从事象牙和奴隶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居住的小镇遗迹。
那里的房屋大多是煤油桶的铁皮捶平后搭建而成,锈蚀程度不一,看上去就像珊瑚礁,或远古的化石,现代文明的精神正离开这个区域,渐行渐远。土著人听觉敏锐,善于隐蔽,一旦受惊吓,就会迅速躲进自己的世界,正如被你突如其来的动作所吓跑的野生动物一样,转眼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非洲能教会我们这一点:上帝与魔鬼是一体,是威严而永恒的共同存在,它们是永存的一体而不是两体,土著人既不将人混淆不清,也不将神一分为二。他们对各种不测都安之若素,对各种意外都视若平常。从某种意义上说,命运就是他的家,是茅屋中习以为常的黑暗,是他扎根其中的深坑。面对生活中的任何变化,他都不动声色。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干什么,他的心思你永远捉摸不透。特别是马赛勇士,有特殊智慧,胆识过人,他们的脖子肌肉隆起,带有一种奇特的凶险意味,就像发怒的眼镜蛇和雄豹,有一种典型的男子气概,坚定不移地忠于自己的天性,忠于与生俱来的理想。但他们心灵手巧,有一种独特的能力。”
其实,这是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丹麦作家凯伦·布里森代表作《走出非洲》的部分段落,她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如诗如画般的肯尼亚。1 9 1 4 年至1 9 3 1 年,凯伦在肯尼亚恩贡山麓这片毫不肥沃也不富饶,却仿佛是大自然所净化的辽阔大地经营咖啡馆。骑马、狩猎、行医,从这基点生发开去,饱含深情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描绘大自然的胜景,非洲乡镇的一组组风情画,将雄奇瑰丽的景物与多难的人和事融为一体,全面展示那一片热土上的风情、世情和人情,既忠实又富有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再现了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是“描写非洲最好的书之一”,成为2 0 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这是一部精彩纷呈、风格独特的散文长卷,各篇既单独成章,内涵却相统一,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与安徒生齐名的丹麦“文学国宝”,海明威、麦卡勒斯推崇备至。
凯伦·布里克森婚后随有贵族头衔的丈夫去东非,丈夫自由放荡不受拘束花天酒地,不愿为一地一人困守的个性,使彼此的心灵愈来愈远。她独自经营咖啡园1 8 年。因她善良、善感、热爱大自然,感受到非洲大地独一无二的高远与荒凉,也和那里的土著们打破隔阂、建立友情,帮他们战胜疾病、主持正义,独自和仆人一起穿过非洲荒原,用牛车为一战时的部队供应战争物资。她曾在马赛勇士的大营地扎营,年青的勇士涂着战斗文身,手持长矛和大盾,头戴狮皮头饰。年轻的娘子兵就像发怒的小食肉兽,打听战争和德国人的消息。她赢得土著人的友谊,自愿为她组织大型舞会恩贡玛。
她不仅收获了非洲的美景,也与探险人丹尼斯从相知而至相爱。丹尼斯带她飞往蓝天,近看野牛群,尽享夕阳月色,还一起狩猎雄狮……飞越让她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那令人惊喜的不断组合与变幻的光与色,那沐浴着阳光的绿色原野上的彩虹,那巨大而垂直的云朵,那黑沉沉的狂风暴雨,像鞭子抽白了天空,无法用语言描绘体验,需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创造出新的字眼。当她生意失败准备回国时,丹尼斯不幸飞机失事遇难,她卖掉了自己所有的豪华镜子和各种艺术品,专程到蒙巴萨的丹尼斯墓地凭吊,只带了几本丹尼斯留下的书返欧。透过非洲美景我们还聆听了一阙荡气回肠的经典爱情恋歌。 □银笙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闲暇时,我放纵思维的野马,常常把目光瞄向贫瘠而美丽的非洲。我曾沉醉于凯伦《走出非洲》的精彩叙事,也曾细读过我的师长郭超人的非洲笔记。也许是灵犀相通,对那里有一种割不断的情愫。
我走进了非洲。
“从空中看非洲,透过水面闪着光的白底显出惊人的、难以置信的天蓝色,蓝得那么清澈,那么不可思议,水域像一大片明亮的海蓝宝石般卧在黄褐色的暗淡土地上。你会看到很多古老的浅灰色猴面包树,它们似乎根本不像地球上的植物,而更像多孔的化石和巨大的箭石;在猴面包树之间,经常可见灰色石头砌成的房屋、尖塔和水井的废墟。它们是古代从事象牙和奴隶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居住的小镇遗迹。
那里的房屋大多是煤油桶的铁皮捶平后搭建而成,锈蚀程度不一,看上去就像珊瑚礁,或远古的化石,现代文明的精神正离开这个区域,渐行渐远。土著人听觉敏锐,善于隐蔽,一旦受惊吓,就会迅速躲进自己的世界,正如被你突如其来的动作所吓跑的野生动物一样,转眼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非洲能教会我们这一点:上帝与魔鬼是一体,是威严而永恒的共同存在,它们是永存的一体而不是两体,土著人既不将人混淆不清,也不将神一分为二。他们对各种不测都安之若素,对各种意外都视若平常。从某种意义上说,命运就是他的家,是茅屋中习以为常的黑暗,是他扎根其中的深坑。面对生活中的任何变化,他都不动声色。谁也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干什么,他的心思你永远捉摸不透。特别是马赛勇士,有特殊智慧,胆识过人,他们的脖子肌肉隆起,带有一种奇特的凶险意味,就像发怒的眼镜蛇和雄豹,有一种典型的男子气概,坚定不移地忠于自己的天性,忠于与生俱来的理想。但他们心灵手巧,有一种独特的能力。”
其实,这是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丹麦作家凯伦·布里森代表作《走出非洲》的部分段落,她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如诗如画般的肯尼亚。1 9 1 4 年至1 9 3 1 年,凯伦在肯尼亚恩贡山麓这片毫不肥沃也不富饶,却仿佛是大自然所净化的辽阔大地经营咖啡馆。骑马、狩猎、行医,从这基点生发开去,饱含深情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描绘大自然的胜景,非洲乡镇的一组组风情画,将雄奇瑰丽的景物与多难的人和事融为一体,全面展示那一片热土上的风情、世情和人情,既忠实又富有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再现了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是“描写非洲最好的书之一”,成为2 0 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这是一部精彩纷呈、风格独特的散文长卷,各篇既单独成章,内涵却相统一,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与安徒生齐名的丹麦“文学国宝”,海明威、麦卡勒斯推崇备至。
凯伦·布里克森婚后随有贵族头衔的丈夫去东非,丈夫自由放荡不受拘束花天酒地,不愿为一地一人困守的个性,使彼此的心灵愈来愈远。她独自经营咖啡园1 8 年。因她善良、善感、热爱大自然,感受到非洲大地独一无二的高远与荒凉,也和那里的土著们打破隔阂、建立友情,帮他们战胜疾病、主持正义,独自和仆人一起穿过非洲荒原,用牛车为一战时的部队供应战争物资。她曾在马赛勇士的大营地扎营,年青的勇士涂着战斗文身,手持长矛和大盾,头戴狮皮头饰。年轻的娘子兵就像发怒的小食肉兽,打听战争和德国人的消息。她赢得土著人的友谊,自愿为她组织大型舞会恩贡玛。
她不仅收获了非洲的美景,也与探险人丹尼斯从相知而至相爱。丹尼斯带她飞往蓝天,近看野牛群,尽享夕阳月色,还一起狩猎雄狮……飞越让她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那令人惊喜的不断组合与变幻的光与色,那沐浴着阳光的绿色原野上的彩虹,那巨大而垂直的云朵,那黑沉沉的狂风暴雨,像鞭子抽白了天空,无法用语言描绘体验,需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创造出新的字眼。当她生意失败准备回国时,丹尼斯不幸飞机失事遇难,她卖掉了自己所有的豪华镜子和各种艺术品,专程到蒙巴萨的丹尼斯墓地凭吊,只带了几本丹尼斯留下的书返欧。透过非洲美景我们还聆听了一阙荡气回肠的经典爱情恋歌。 □银笙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