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29期:第04版 百味

齿颊间的记忆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每小平

记忆中,每逢中秋节,条件好的人家,晚上会吃月饼或点心,那是很奢侈的事。一般人吃了团圆馍,就算过了中秋节。儿时,家中姊妹多,每逢中秋节,母亲烙的团圆馍就是最好的吃食。几十年里,总感觉母亲烙的带着麦香味的团圆馍比月饼还好吃,更具有诱惑力。曾记得儿时的我,只要有好吃的就行,哪知道母亲为烙团圆馍所付出的心血。

印象中,母亲将面团揉成圆轱辘状,用刀切成大小一律的面团。给案板上撒些干面粉,再一个一个擀开成薄饼,饼内放入白糖、红糖等,经济条件好的还能放芝麻、核桃、花生等。

勤劳能干的母亲,头顶手帕,在狭窄闷热的灶房里忙碌着,额头上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流淌。她全然不顾,专心制作团圆馍。为了好看,母亲将我们在少陵原上挑回洗净后约4寸长的雪蒿一枝枝摆好,然后用手将做针线活儿的顶针按压在团圆馍正面,压出简洁的圆环,再用木梳来回按成菱形。还有人用木模具、八角、红颜料等为团圆馍“美容”。既增加了艺术性的美感,又将雪蒿固定在了圆饦饦馍上。此外,除过手掌大小团圆馍外,母亲还会烙一个大团圆馍。

母亲做团圆馍时,父亲会将麦秸柴堆放在锅灶旁,做好烧锅前的准备。父亲低头拉风匣专注烧火,母亲把锅盖一揭开,热气四散,一股热烘烘的麦香味在屋内弥漫,吸入鼻孔的是谗人的馍香味。我们姊妹六人围在锅台旁,看着锅里的馍流口水,在喜悦中期待着。母亲倒是不急,一会儿揭锅盖把热饼翻个面,一会儿揭锅盖把热饼转一转,不知道反复了多少次……

团圆馍象征着人们过中秋的快乐记忆,也是人们儿时最难忘的记忆。曾记得1978年,19岁的我在延安打工,待到春节回家后,母亲给我拿出精心保存已干得硬邦邦的两块团圆馍,我用牙一咬似肉骨头。随口就说:“你平时都很节约,咋能把馍搁到现在?”母亲背过身流出了难过的眼泪。父亲说:“小平!你年少无知,咱这里民俗讲究,出门在外的人要留一份团圆馍,意思全家人团圆……”羞愧难当的我,赶紧向母亲道歉,用手帕给母亲擦去眼泪。

团圆馍象征着家里人的大团圆,代表的不仅是香甜可口,而是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和爱心。成家后,无论儿女在外地上学或工作,我和妻子都会秉承父母亲的做法,给没吃上团圆馍的子女留上一份。

母亲烙的团圆馍,让人记忆深刻,那种咬在嘴里香香的、油油的、酥酥的感觉仍留在心中,留在齿颊和味蕾中,使人回味无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