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34期:第04版 秦风

探访三兆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大唐不夜城三兆村社火表演。

2019年农历正月十二,家住西安三兆村的堂妹给儿子“全灯”,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全灯”是关中地区的传统风俗,即孩子年满十二岁,在正月初六至正月十五之前,主要的亲戚前去家里道贺。21世纪以前,“全灯”的那天,舅家人要买几个灯笼送给外甥,寓意“舅家灯笼照亮外甥的前途”。这些年,随着城乡经济的空前提高,孩子“全灯”不再只是送灯笼,更多的是送玩具、衣服、电脑等多样化礼品,再简单的就是直接上礼金。临近正月十二前几日,堂妹打电话嘱咐二叔,让亲戚们来的时候不要拿灯笼了,亲戚们纷纷猜测西安城里人“全灯”大概不再讲究传统风俗了,索性准备好礼金更方便。

堂妹是二叔的长女,2006年嫁到西安三兆村。二叔提前包了一辆中巴车,正月十二一大早,拉着老家十几位亲友从铜川出发去给外孙“全灯”,我们一家也在其中。一个多小时后,车子到了三兆村。足有十米宽,五米高的村门楼上金光闪闪的“三兆村”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两个大红灯笼随风舞动,村子里楼房林立,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红灯笼,春节喜庆的气息扑面而来。堂妹、妹夫、堂妹的公公和小外甥在村口迎接我们,我们一行人下车跟着他们步行了二三百米到了堂妹家。走进堂妹家,我抬头一看,是一栋自建的五层楼房,不大的院子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三张圆形餐桌摆在院子里,我们在礼房上了礼金,热气腾腾的臊子面摆上了桌,春节里天天大鱼大肉,能吃上一碗臊子面,真是酣畅淋漓。吃完饭,堂妹的公公把我们请进了客厅边喝茶边聊天。五十多岁的亲家公姓赵,中等身材,文雅可亲,他说自己是曲江中学的历史老师,祖祖辈辈住在三兆村。家里的五层楼房,一层自家住,还有个灯笼作坊,其余几层租住给外来务工者。赵叔笑着说,不让大家远道而来拿灯笼是他的主意,因为他们家几辈人都做灯笼,说我们带的灯笼有可能还是商贩从三兆村批发的。从下车走进三兆村,我就感觉这里是灯笼的海洋,各式各样的灯笼简直看得人眼花,明显比我们家乡集市上的灯笼品种多。

喝着茶,我们听亲家公赵叔谝起了三兆村。

三兆村为千年古村落,位于雁塔南部杜陵塬下,与长安交界,隶属雁塔区曲江街道办事处。这里东临浐河,南望终南,西接曲江,北瞰古城。村呈南高北低状,村南川塬叠层,地势高耸,汉宣帝陵雄卧塬头,周围陪葬墓群星罗棋布。三兆村,原称三兆镇,曾是蓝田、商洛一带通往长安的交通枢纽,村按自然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门,辖十五个村民小组,一千三百多农户五千多人,是西安最大的行政村之一。

赵叔呷了一口茶,继续说。据村史记载,唐代此地为乐游乡。宋、明代为三兆里。清代为三兆社。民国为三兆村、三兆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三兆联四、五两堡(东、南门是四堡,西、北门是五堡)。1982年至今为三兆村民委员会,下设十五个村民小组。据祖辈相传,北宋时期,民耕联畔,居住分散,三户五户、十户八户,多则二三十户为一庄院,没有统一村民。大家就产生了合村起名的意念。当时庄院集中有八家,即孙家窑、纪史坊、车家门、熊家什字、张家场、陈家庄、呼家营园、集贤巷,八个庄院合成一村起名“三兆”。为何起名三兆,其意有二:一是“兆”者在此取吉祥之意;二是鸿鹄塬南起秦岭北麓,北至渭河南岸,形成多处冲击台吧,三兆为第三台地,故称三兆。三兆村村历史上是一个人口流动较大的村,现存的姓氏还有二十多个。

三兆村附近曾出土过一篇墓志,文中提道:“唐乾符三年九月葬于京兆府万年县三兆村。”可见唐时此地已有三兆村。而据村中老辈人说,三兆村早在汉代便已形成,当时住着杜陵的守墓人。三兆村实为杜陵邑,也就是汉宣帝的守陵人。

民国时,河南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城,城南各村落惨遭刘部劫掠,三兆村自发组织民团,依靠村墙自卫,刘部见状未敢侵犯。三兆虽得安保,但旁边的汉宣帝杜陵却危在旦夕,刘镇华想象着里面的宝贝,垂涎三尺,随后召集军官策划“盗宝”。消息传到了三兆,这些守陵人后代不慌不乱,立马组成一个“三兆神团”,联合附近各村民团一同护陵。刘镇华看到城南村民自发护陵,恼羞成怒,派土匪出身的王老虎领队夜袭三兆。但王老虎的“奇袭”走漏了风声,在三兆村墙下遭到了民团的迎头痛击,士兵还未攀上墙就被打得落荒而逃。被三兆村民打败,这让刘镇华大为震惊,他立即在三兆东北的马腾空召集部队,亲自组织反扑。但这次行动又被民侦队员提前发现,三兆神团趁敌军转移至张家桑园途中,主动出击,与刘镇华所部展开激战。三兆村民两线作战寡不敌众,战斗中民勇接连倒下,村民陈光让、阎光奇等多人壮烈牺牲。在村墙即将失守之际,一支奇兵杀来,冲乱了敌军阵脚。原来西安城守军及附近村庄得知三兆有难,火速组成援军前来,他们与三兆神团并肩作战,经过殊死搏斗,终将敌人打退。

赵叔不愧是历史老师,村史方志熟烂于心,他起身给各个亲友的茶杯里续了开水,坐下来接着说。三兆村最负盛名的属灯笼。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而三兆村制作的灯笼也始于汉代,当时,汉宣帝刘询陵园埋葬在村南,这里曾是皇家墓群,最早落户的村民几乎都是守陵人。传说三兆村民作为守陵人需要照明,于是开始做灯笼,后来代代相传,做灯笼的手艺就流传了下来。现在,三兆村一千多户村民中,95%以上的人家都会做灯笼。20世纪80年代初,西安市面上90%以上的宫灯、造型灯,大都来自这个村。而灯笼村的灯笼不仅在西安有名气,还远销到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有眼光的村民甚至把生意做到了国外。每到年节时分,几乎每户人家都在赶制灯笼。灯笼,已经成了三兆村的品牌。

赵叔滔滔不绝地介绍道,除了灯笼,三兆村的社火在西安也是出了名的。三兆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盛行于明清。是古长安地区优秀社火表演的大村镇之一,也是长安乡土年节庆典,传统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三兆社火多次参加过省市区举办的年节庆典。

守陵大战、灯笼、社火,三兆村的故事好像被赵叔谝说成一部精彩的电影。大家正听得入迷,忽然大门外鼓乐齐鸣,清脆的唢呐声传遍了村巷。刘叔兴奋地说:“你们来得巧,村子里的社火表演今天彩排,正月十五参加区里的社火表演赛呢!”众人纷纷起身来到门外,只见红男绿女个个精神抖擞列队而过,踩着两米多的高跷的小伙子,化妆成抽旱烟的老太太、西游记人物、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社火队伍足足有几百米长,真如赵叔谝得那样精彩。

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三点,赵叔用丰盛的酒席招待大家,感谢亲友们百忙之中来给他孙子“全灯”。酒席上,赵叔频频给大家敬酒,最后突然有些悲伤,他说再过两年三兆村可能要拆迁了,家里的灯笼作坊过完年也不开了,还有些灯笼送给大家留个纪念。临别的时候,我们人人手里提了两个灯笼,红红的灯笼上是赵叔亲笔题的“三兆村”三个金字。□雷焕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