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之“气”难救欧洲之“急”
德国总理朔尔茨日前访问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主要目的是寻求能源合作,缓解德国面临的能源危机。与此同时,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能源公司近期也与卡塔尔达成了液化天然气增产协议。
德法等欧洲国家因乌克兰问题与俄罗斯关系恶化,对俄实施全方位制裁并试图减少对俄能源依赖,因此将目光转向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东国家。分析指出,受多重因素制约,中东对欧洲能源供应短期内难有大幅提升,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欧洲当前的能源危机。此外,国际局势的变化使中东能源生产国重要性凸显,随着沙特、阿联酋等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提升,其外交政策自主性也在增强。
德法目光瞄向中东
朔尔茨9月24日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会谈,双方重点讨论了能源合作问题。在此访第二站阿联酋,双方宣布签署关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加快工业增长的战略合作协议,并讨论了可再生能源合作等议题。在朔尔茨与卡塔尔领导人的会晤中,双方着重讨论了加强经济、能源等领域合作。
据德新社报道,作为此访成果之一,阿联酋今年将向德方供应13.7万立方米的首批液化天然气,但这一数量不及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今年年初时一天的输送量。美国彭博社报道说,朔尔茨仅仅从阿联酋获得了“一批液化天然气和一份不具约束力的能源协议”,这远不能缓解德国的“气荒”。
法国也在中东地区积极寻求能源合作。道达尔能源公司和卡塔尔能源公司9月24日在多哈签署投资协议,成为卡塔尔北方气田南扩项目的首个外国合作伙伴。此前,道达尔能源公司已于今年6月签署协议,投资20亿美元参与卡塔尔北方气田东扩项目。法国总统马克龙8月访问阿尔及利亚,宣布与其重建伙伴关系,目的也是加强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障碍重重
分析人士认为,受多重因素制约,中东与欧洲之间的能源合作短期内提升空间有限,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欧洲面临的能源危机。
卡塔尔经济学家纳比勒·哈桑表示,德法等国近期加快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步伐,寻求扩大能源进口,特别是从卡塔尔进口天然气,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较大。
首先,卡塔尔更愿意向亚洲国家出口天然气,对向欧洲国家出口心存疑虑。因为,亚洲国家进口卡塔尔天然气完全是商业行为,没有政治目的,而欧洲国家却经常把商业行为政治化,动辄与“民主”等问题挂钩。
其次,尽管卡塔尔希望与德国加强经贸合作,但对朔尔茨政府的政策走向心存疑虑。因为,朔尔茨上台后改变了前总理默克尔时期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一味跟随美国,尤其是不计后果地叫停已经完工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引发卡塔尔的警惕。
此外,卡塔尔现有天然气田的生产能力几乎已达峰值,增产能力有限,且绝大多数天然气出口额度都已有对应的长期供应合同。即使开发新气田,短期内也难以投产。因此,卡方目前无力向欧洲国家大量出口天然气。
海湾国家地位凸显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能源危机凸显出中东能源生产国尤其是海湾国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沙特、阿联酋等国正凭借充沛的资源与财力,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增强外交政策自主性。
沙特立足能源外交和地区外交,改善与伊朗和以色列关系,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不断提高自身影响力。在美国总统拜登今年7月访问沙特后不久,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就与俄总统普京通话,沙特近期还在筹划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最近,在沙特的斡旋下,俄罗斯释放了一批受雇于乌克兰的外籍雇佣军,其中包括英美等国公民。
阿联酋在改善与伊朗关系等外交政策上自主性也在提升。今年8月,阿联酋宣布向伊朗重新派驻大使。9月,阿联酋驻伊朗大使赛义夫·穆罕默德·扎阿比时隔逾6年重返德黑兰恢复履职。而阿联酋的迪拜则逐渐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甚至全球中心所在地,影响力不断增强。□杨振海 胡冠 王海洲 苏小坡 杨元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德国总理朔尔茨日前访问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主要目的是寻求能源合作,缓解德国面临的能源危机。与此同时,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能源公司近期也与卡塔尔达成了液化天然气增产协议。
德法等欧洲国家因乌克兰问题与俄罗斯关系恶化,对俄实施全方位制裁并试图减少对俄能源依赖,因此将目光转向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东国家。分析指出,受多重因素制约,中东对欧洲能源供应短期内难有大幅提升,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欧洲当前的能源危机。此外,国际局势的变化使中东能源生产国重要性凸显,随着沙特、阿联酋等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提升,其外交政策自主性也在增强。
德法目光瞄向中东
朔尔茨9月24日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会谈,双方重点讨论了能源合作问题。在此访第二站阿联酋,双方宣布签署关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加快工业增长的战略合作协议,并讨论了可再生能源合作等议题。在朔尔茨与卡塔尔领导人的会晤中,双方着重讨论了加强经济、能源等领域合作。
据德新社报道,作为此访成果之一,阿联酋今年将向德方供应13.7万立方米的首批液化天然气,但这一数量不及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今年年初时一天的输送量。美国彭博社报道说,朔尔茨仅仅从阿联酋获得了“一批液化天然气和一份不具约束力的能源协议”,这远不能缓解德国的“气荒”。
法国也在中东地区积极寻求能源合作。道达尔能源公司和卡塔尔能源公司9月24日在多哈签署投资协议,成为卡塔尔北方气田南扩项目的首个外国合作伙伴。此前,道达尔能源公司已于今年6月签署协议,投资20亿美元参与卡塔尔北方气田东扩项目。法国总统马克龙8月访问阿尔及利亚,宣布与其重建伙伴关系,目的也是加强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障碍重重
分析人士认为,受多重因素制约,中东与欧洲之间的能源合作短期内提升空间有限,无法从根本上缓解欧洲面临的能源危机。
卡塔尔经济学家纳比勒·哈桑表示,德法等国近期加快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步伐,寻求扩大能源进口,特别是从卡塔尔进口天然气,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较大。
首先,卡塔尔更愿意向亚洲国家出口天然气,对向欧洲国家出口心存疑虑。因为,亚洲国家进口卡塔尔天然气完全是商业行为,没有政治目的,而欧洲国家却经常把商业行为政治化,动辄与“民主”等问题挂钩。
其次,尽管卡塔尔希望与德国加强经贸合作,但对朔尔茨政府的政策走向心存疑虑。因为,朔尔茨上台后改变了前总理默克尔时期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一味跟随美国,尤其是不计后果地叫停已经完工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引发卡塔尔的警惕。
此外,卡塔尔现有天然气田的生产能力几乎已达峰值,增产能力有限,且绝大多数天然气出口额度都已有对应的长期供应合同。即使开发新气田,短期内也难以投产。因此,卡方目前无力向欧洲国家大量出口天然气。
海湾国家地位凸显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能源危机凸显出中东能源生产国尤其是海湾国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沙特、阿联酋等国正凭借充沛的资源与财力,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增强外交政策自主性。
沙特立足能源外交和地区外交,改善与伊朗和以色列关系,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不断提高自身影响力。在美国总统拜登今年7月访问沙特后不久,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就与俄总统普京通话,沙特近期还在筹划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最近,在沙特的斡旋下,俄罗斯释放了一批受雇于乌克兰的外籍雇佣军,其中包括英美等国公民。
阿联酋在改善与伊朗关系等外交政策上自主性也在提升。今年8月,阿联酋宣布向伊朗重新派驻大使。9月,阿联酋驻伊朗大使赛义夫·穆罕默德·扎阿比时隔逾6年重返德黑兰恢复履职。而阿联酋的迪拜则逐渐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甚至全球中心所在地,影响力不断增强。□杨振海 胡冠 王海洲 苏小坡 杨元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