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64期:第03版 专题

二十大代表风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薛莹:执着坚守航空梦


薛莹检查蒙皮装配。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30年来,薛莹始终怀揣着航空人的梦想,在中航西飞国际航空部件厂铆装钳工岗位上发扬工匠精神,时刻保持对产品质量的追求,用智慧和汗水践行着航空报国的誓言。

她曾获“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最美劳动者”等殊荣,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

2000年,正是波音737-700飞机垂尾试制的关键时期,年仅27岁的薛莹任波音垂尾前缘班班长。在她的带领下,这个80%都是女职工的班组,以严谨和细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订购方波音公司对737-700飞机垂尾前缘提出了十分严苛的要求:蒙皮不许有丝毫划痕,更不许打磨,还要做到用一个大拇指以小于5磅的推力使前缘组件上300多个孔上下同心。

面对这种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薛莹带领组员艰难攻关,每天进行繁重的劳作和反复试验。她们尝试改变铆接顺序,最大限度消除蒙皮应力;不断改变工艺方法,优化加工流程,使蒙皮装配后力量分布均匀、保持一条直线。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前缘装配终于达到要求。

2005年,薛莹所在的班组被命名为“薛莹班”,先后获得了“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等荣誉。

目前,薛莹所在的中航西飞国际航空部件厂不仅承担了国际航空部件合作项目生产任务,还承担了AG600、ARJ21等国内民用航空部件的生产。

薛莹班组成员冲锋在前,不断改进生产方法,加强质量意识,用更加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生产中。即使在西安市疫情提级管控期间,班组成员仍然坚守一线,按节点圆满完成了国际部件的交付任务。

薛莹还十分注重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成立了技能大师创新工作站,开展技术攻关和技能传承活动,解决现场瓶颈问题,培育更多的“工匠大师”,将更多的新时代的工人培养成为“智慧型工人”,让工作效率更高、质量更优,在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薛莹在省内外作过许多场报告,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航空报国精神带到企业,带进班组,带给职工。她还给众多青年学子分享自己的成长之路,讲述自己从铆工学徒到班组长再到大国工匠的奋斗经历,在他们心中种下航空报国的种子。

□本报记者  刘强


柯小海:带领村民共致富


柯小海(右二)为村民讲解村中规划。

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前位于大山深处、交通闭塞的“烂杆村”,如今完全换了一副光景:一排排崭新的小洋楼,宽敞干净的道路,家家门前花团锦簇,村民在风景如画的田园里忙碌着……

延安市黄陵县双龙镇索洛湾村发生的变化,离不开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的努力。

1998年末,柯小海放弃了收入颇丰的工作,回到索洛湾村参选村干部,这让很多村民疑惑不解。“我一个人富了,看着乡亲们还在受苦,怎么能心安!一定要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柯小海说。

从此,柯小海背负起了索洛湾村民的期盼和梦想。

为解决贫困问题,2000年柯小海一上任,就带领村民发展大棚蔬菜,这是他在外闯荡时就考察好的产业。

“当时村子里经济比较困难,大多数人拿不出建大棚的钱。”柯小海说。

为了给村民办贷款,柯小海骑着一辆破旧摩托车没日没夜往城里跑。去一趟镇上7公里,去一趟县城47公里,路上煤尘荡天,几个往返下来,柯小海成了“黑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月,村里先后建成蔬菜大棚40座,培植蘑菇、香菇600多平方米。第二年,又先后建成蔬菜大棚116个,实现户均一棚。随后,又有了稻田养鱼专业户、养鸡专业户、养牛专业户。

2003年,黄陵矿业集团二号煤矿投产运营,每天上百辆拉煤车不断从索洛湾村边经过,柯小海一下子看到了商机。

在企业的帮助下,索洛湾村以“村集体控股,全体村民入股”的方式建起了停车场、洗车场,组建起了运输公司,当年就为村集体创收100多万元。

2013年,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在索洛湾百药沟动工建设,索洛湾村迎来了展翅腾飞的发展机遇。借助森林公园的东风,柯小海又领着村民开发沮河漂流,筹建峡谷寨景区,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经过3年多的时间,室外卡丁车场、沮河漂流等投入使用,果蔬冷库、连栋温室、空地等返租倒包为花园餐厅、山核桃工艺品加工厂、半亩田生态餐厅,索洛湾村以旅游产业为主,矿郊农业、矿区服务业为辅的“一级两翼”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在柯小海和村民的不懈努力下,现在的索洛湾村产业板已涵盖工、农、商、服、游等多个领域,群众生活由“贫困落后”向“家道小康”转变,昔日的贫困村变成全国有名的小康村、明星村、标杆村。

今年以来,黄陵县委、县政府针对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在全县农村党组织推行“两带一提”机制(即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索洛湾村随即对发展较弱的几个村进行全面帮带,通过带动转移就业、产业托管、技术改进等方式,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是农民,不能忘了本,要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柯小海说,他们在桥山街道韩塬村发展了160亩果园,帮助杜洛尾村、石头坡村制定产业发展计划,通过技术指导、项目扶持、市场销售等方式,带动弱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吸纳群众到果园务工,对无劳动能力的群众开展土地流转,让他们获得租金,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一村富裕不算富,一富带众富才是真本事。”柯小海说,他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村民小组和老百姓,带领大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起致富。

□本报记者  李旭东


张莲莲:誓让荒山变绿林


张莲莲(左一)与家人上山种树育林。

陕西版图上的黄沙黄土,被越来越多的绿色覆盖,这样巨大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大批扎根土地、植树造林、守护青山的人。

延安市安塞区金明街道办东营行政村雷坪塔村民小组组长张莲莲,41载育苗不止、种树不辍。今年她又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相比于叫她的名字,村里更多人称她为“树痴”。因为这么多年,张莲莲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种树,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水土流失年成瞎,糜谷旱得拧麻花”曾是雷坪塔村的真实写照。1981年,张莲莲嫁到了雷坪塔村。看着光秃秃的山和穷得响叮当的人,张莲莲不甘为贫,誓要为人先、破穷根。

在父亲的鼓励下,她把自家30亩耕地置换成数百亩荒坡地,和丈夫省吃俭用,攒钱买树苗、种树。

为了自己的绿色梦,张莲莲扛起老镢头、挑起铁水桶,上山栽树,向荒山宣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起早贪黑地栽苗、浇水、锄草,一干就是10余年。十年树木,第一批杨树刺槐成材,张莲莲家也开始摆脱贫困。

“种树就能甩掉‘穷帽子’!”在张莲莲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跟着她植树造林。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1995年,张莲莲承包了村集体上百亩地,种上苹果树、桃树和杏树。几年后,果园进入盛果期,最多卖到过三四十万元。

1999年,延安作为全国试点,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这时起,张莲莲栽树的劲头更足了,同时还免费给村里人提供树苗,带动大家一起绿化山林。

2005年,53岁的张莲莲被村民选为雷坪塔村村民小组组长。在带领大家一起种树致富的同时,她也积极为集体办实事,争资金跑项目,努力改变雷坪塔村的落后面貌。

10年后,张莲莲一家利用千亩林地建起农养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万只莲花鸡生态农场,并与金明街道1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共同发展养殖业,使每户每年稳定增收1000多元,带动群众通过养鸡致富。

如今,雷坪塔村已变成绿树成阴、山清水秀的新农村,林草覆盖率达98%。

40多年来,张莲莲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先后带着4个儿女和9个孙辈种树20多万棵、造林1750亩,带领全家人在自己承包的荒山荒坡上播绿撒翠,将昔日满目苍凉、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坡变成绿色林海。

岁月变迁,延安精神和劳模精神始终在黄土高原传承。年逾古稀的张莲莲成为西北地区“退耕还林”时代的领跑者。她依然每天上山种树,在参天的密林间不断播撒下绿色的未来。张莲莲说:“把荒山治理成青山,这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鲜康


郝春侠:一腔赤诚显担当


郝春侠通过直播平台推销苹果。

昔日的铜川市耀州区西古庄村民,住在深沟,走在险要盘山道,一下雨便被“封锁”在山沟里,人均纯收入不超过600元,过着“借着吃、打下还”的苦日子。

“能折腾”的郝春侠嫁到西古庄村后,养羊、养鸡,搞设施化养殖,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成为邻里称赞的“小能人”。

2000年8月,西古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村里老党员看中了郝春侠的闯劲、韧劲,一致推荐她为新接班人。看着大家一双双渴求脱贫的目光,郝春侠下定决心:干,带着乡亲们一块儿富!

那年,她28岁,是全村最年轻的党员。

上任后,郝春侠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彼时,走水泥路对耀州后塬山区的村民来说,还是一种奢望。郝春侠多方联系,争取到国家通村道路建设项目资金146万元,带着全村村民投工投劳,拉土、平地,完成了6.5公里通村道路硬化工程,让村民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困境。

修路工程告一段落后,她继续兑现承诺:筹集资金68万元,为全村进行绿化美化;为村民解决饮水和孩子上学难题……

然而,西古庄村民没钱依然是郝春侠的心头病。村里虽有种植苹果的传统,但价格低、产量不高、运不出去,发展处处受制约。

“不能守着金饭碗要饭!”郝春侠经过反复调研,将大面积发展高质量苹果产业定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个大、果优、色泽好、含糖量高、商品率高的有机苹果成为郝春侠的首选。“铜川适宜的环境和气候形成了苹果的优生区,但是要保证苹果的品质,还需要科学种植和精心管护。”郝春侠说。

她建成高标准双矮苹果示范园,实施土壤改良,使用营养液发展有机苹果。“双矮苹果丰产期亩产可以达到1万斤,产量是传统栽植方式的一倍,色泽、亮度、口感也更好。”

在郝春侠的带领下,西古庄村成立了西古庄村文王山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示范种植和苹果种植托管,解除了果农的后顾之忧。

郝春侠又一鼓作气,建设高标准农田600亩,每年为群众增收12万元;新栽海升模式高标准双矮苹果示范园600亩,为稳定村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建成东古装淤地坝一座,蓄水6万方;投资610余万元建成节水灌溉水站一座,灌溉1200亩果园;投资16万元建成50吨果库一座……

如今,西古庄村苹果面积达到1620亩,苹果产业带动全村153户589人增收致富,并于2018年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合作社每年为群众销售苹果3000吨,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村里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厂1个,母猪繁育场2个,年出栏生猪10000头,养殖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另一条好路子。

2019年开始,郝春侠又开始了新的尝试——直播带货。“除了卖苹果,我们还卖鸡蛋、手工馍、手工挂面。谁擅长干啥就干啥。通过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推销模式,又为村民带来一笔收入。”郝春侠说。

2021年,西古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00元,大大超越了耀州区平均水平。村上环境改善了,群众生活富裕了,郝春侠又带领“两委”班子主持修订了村规民约、村民守则,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调解协会、秧歌队等组织,丰富村民生活。通过创建“平安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及“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带动西古庄村社会风气不断好转,乡村治理不断完善。

“未来,村里将沿着党指引的方向,着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真正让大家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有甜头。”看着日新月异的西古庄村,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郝春侠说。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