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98期:第04版 清风

唐朝贵族的宠物长什么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在西安博物院举办的“花月醉雕鞍——大唐金乡县主展”中,唐代的“动物”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外籍居民聚集

架鹰狩猎胡俑。

金乡县主作为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孙女,她父亲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笔下《滕王阁序》中的滕王——李元婴,县主的婚姻也是由武则天安排的。

金乡县主一生历经中宗、睿宗、武周、玄宗数朝,见证了唐王朝从开疆拓土走向全盛的辉煌历程。在她生活的长安城中,各国侨民和外籍居民占了很大比重。

在金乡县主墓中出土的彩绘狩猎骑马俑、牵驼俑、牵马俑中就有高鼻多须的胡人形象,这就是众多旅居长安的外籍人士缩影。

细心的观众在展览中还发现了猛禽的身影,在该展彩绘狩猎骑马俑的臂上架有鹰鹘之类的猛禽。这些猛禽往往是作为贡品献到长安,而善于骑射狩猎的胡人当然也是调教猛禽的能手,唐人称他们为猎师。

唐代设立管理皇帝鹰犬的机构,称“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和狗坊,五坊官员称为五坊小使,他们官位不高却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五坊鹰犬主要有三种来源:一为进贡,二为皇帝派人征索,三为购买。

引入异域动物

峰牛。

胡人带来的异域文明,让长安人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牵着骆驼往来于西域与唐朝之间,众多精美绝伦的物品从长安城最大的商业中心西市转销到全国,骆驼也会参与到贵族们的狩猎出行活动之中。

从西域来的马匹满足了唐人对宝马良驹的喜好和追求,从西亚、中亚传入长安地区的峰牛也成为唐人重要的出行工具。

峰牛也叫瘤牛,是丝路上的又一代表性动物,这种牛原产于中亚与西亚两河流域地区。中国中原与北方地区不产峰牛,但在唐墓中却时有发现,包括金乡县主墓在内,发现峰牛俑或壁画的唐墓,墓主人身份都较高,说明以峰牛作为随葬品者有一定等级性。

狮子是非洲最威猛的动物,随着两汉丝绸之路的开通,这种威猛动物的艺术形象东传,作为佛界的守护神也被用以镇墓驱邪,保护墓主人的安宁。

该展展出的金乡县主墓中出土的四件镇墓俑,两件镇墓兽、两件天王俑,用以避邪压胜。其中的镇墓兽就有一个是狮面兽身,另一个是人面兽身。

域外贵族宠物

带豹狩猎胡俑。

本次展出的一件陶俑让观众感到惊异,该陶俑马背上有胡人作回首状,还有一只戴颈圈的猎豹。史载开元天宝年间,西域多国都曾献豹于唐,而中亚的波斯、粟特地区有狩猎用豹的传统,产于当地的猎豹属食肉目猫科动物。

豹猎由粟特人引入,西亚狩猎的诸多方式从北周以来不断传入中原。猎豹的使用在唐朝只限于宫廷,而且使用的时间也非常短暂。在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壁画中,也有一幅驯豹图,可见唐代确有驯养猎豹之事。

有观众在展览中发现了一只猫,其实那是猞猁。作为一种猫科动物,波斯人称它是“地底下钻传来的黑精灵”,源于这种动物有极快的速度和极好的弹跳能力,它们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逃到树上躲避起来,有时还会躺倒在地装死,从而躲过敌人的攻击和伤害。

西安博物院邀请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在解读“金乡县主墓与唐人的日常生活”时提到,“猞猁规格高,配置的小毡是为了照顾马匹不被猞猁的利爪惊到使用”。

在金乡县主墓中出土的另一件陶俑的马背上,观众发现了一只卧犬,它竖耳尖喙、瘦身长腿,这就是文献中多有记载的波斯犬,也叫细犬。最初是专职皇家御用狩猎犬,唐代皇室御用狩猎犬种,后传入民间,在我国唐代和汉代时期的古墓壁画狩猎场景中就有它们的身影。

于赓哲在西安博物院主办的讲座中提到:“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所写二郎神的啸天神犬可能就属于细狗系列。”唐人《园陵犬赋》称赞这种狗“嘉彼御犬,即良且驯。蒙先朝之乃眷,向宫室而托身”。这种身形优美的犬类,今天在关中平原的东部,仍然有少量存在。□吴兆轩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