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与平凹
——读《路遥别传》《废都里的贾平凹》有感
早在二十多年前,成名的路遥和平凹就成为人们议论的人物。记得有一次和陕西人民出版社的胥真理先生谈及路遥和平凹及其作品,老胥预言性地说:“路遥身体比平凹好,要比平凹长寿,但路遥的作品不一定有平凹的生命力长久。”不幸老胥已去世,他的预言也不幸未言中。曾经壮如牛的路遥二十年前已作古,著名的病人平凹仍健在,二人的作品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依然皆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提及二十年前的往事,无意苛求古人,不是说老胥预言的失准,而是讲路遥和平凹的难以预测。不过读了陕西人民出版社的《路遥别传》《废都里的贾平凹》,对二人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首先知人论世。路遥生长于陕北,有匈奴人的血统和游牧民族的基因,充满英雄气概,敢作敢为;而平凹生长于陕南,有楚湘文化的熏陶,为人低调。比如近30年前,在陕北召开长篇小说促进会,会后组织游览镇北台,驻军要没收相机中的胶卷,路遥大怒,与驻军辩理交涉;而平凹见势不妙,就要知难而退。再说二人对待疾病,从不示弱的路遥发现肝癌后一直保密,也不积极治疗,以致耽误,铸成无法挽回的遗憾;而以弱示人的平凹确实多病,但不讳疾忌医,一直是文坛著名病人,却积极面对、设法治疗,至今康健。
其次说创作规律。路遥曾写过创作谈《早晨从中午开始》,说的是他常常创作到凌晨,然后休息到中午才起床;而平凹基本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运行,上午下午写作,晚上写字绘画或会客。路遥绝对按照既定计划写作,《平凡的世界》计划春节前夕要写完,哪怕身体很不舒适也要撑着写完。而平凹随遇而安,写作《废都》时受路遥去世的刺激,决意离婚后,先到户县朋友单位写作,鉴于窗子为寒风所破,又迁到大荔县朋友家继续写作,终于在苦难中完成安妥灵魂之书。在路遥纪念馆,笔者看到平凹致路遥的一封信,大意是为某杂志或出版社,路遥约平凹写书稿,但平凹因故爽约,路遥动怒,平凹写信解释一番后,感谢路遥的认真负责,认为“确实也是对我爱的一种,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拼死拼活为小李写吧。”
再次说创作态度。路遥和平凹都非常敬业,以创作为生命,但路遥走向极端。一次,刚获茅盾文学奖的路遥到京夫的房间,京夫看到的不是兴高采烈的路遥,而是满面痛苦的路遥,并且听到惊世骇俗的话:我想自杀!惊得京夫呆看路遥半天无语,而路遥再无二话,抽完烟就默默地走了。路遥就是这样的人,不断在寻求突破,追求新的目标,一旦受阻,就会痛不欲生。而平凹呢,也有受到误解或创作受阻的时候,他抱着默雷止谤、圣贤庸行、大人小心的态度,继续顽强创作,以更好的作品回答人们的质疑,在创作中得到自信、解放和自由。
我曾经拥有一张照片,是路遥、平凹和金铮的合照,正值夏季,路遥穿着黑色T恤,平凹穿着红色T恤,金铮穿着白色T恤。黑色太沉重,路遥活得也太沉重,加之超负荷甚至透支生命的创作,使他过早地陨落了;金铮是原《喜剧世界》的主编,后移居京城,人如其名,是一个刚板硬正的硬汉,刚则易折,英年早逝;平凹则如其名,正视人生之路的坎坎坷坷,活像当代的苏东坡,随遇而安,随物赋形,行于当行之时,止于当止之际,在不适应中求适应,在适应中寻求新的突破,在创作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做人的尊严。
路遥虽逝,但其“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将与世长存;平凹仍健,正如孙犁先生所言:“像是在一块不大的园田里,在炎炎烈日之下,或细雨蒙蒙之中,头戴斗笠,只身一人,弯腰操作,耕种不已的农民”,继续为读者奉献着精神的“麦粒”。一个在天堂,一个在人间,或在冥冥之中,或在作品之中,都在激励着我们在废都里消除浮躁寻找带灯获得高兴,在平凡世界里笑看惊心动魄的一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王新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早在二十多年前,成名的路遥和平凹就成为人们议论的人物。记得有一次和陕西人民出版社的胥真理先生谈及路遥和平凹及其作品,老胥预言性地说:“路遥身体比平凹好,要比平凹长寿,但路遥的作品不一定有平凹的生命力长久。”不幸老胥已去世,他的预言也不幸未言中。曾经壮如牛的路遥二十年前已作古,著名的病人平凹仍健在,二人的作品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依然皆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提及二十年前的往事,无意苛求古人,不是说老胥预言的失准,而是讲路遥和平凹的难以预测。不过读了陕西人民出版社的《路遥别传》《废都里的贾平凹》,对二人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首先知人论世。路遥生长于陕北,有匈奴人的血统和游牧民族的基因,充满英雄气概,敢作敢为;而平凹生长于陕南,有楚湘文化的熏陶,为人低调。比如近30年前,在陕北召开长篇小说促进会,会后组织游览镇北台,驻军要没收相机中的胶卷,路遥大怒,与驻军辩理交涉;而平凹见势不妙,就要知难而退。再说二人对待疾病,从不示弱的路遥发现肝癌后一直保密,也不积极治疗,以致耽误,铸成无法挽回的遗憾;而以弱示人的平凹确实多病,但不讳疾忌医,一直是文坛著名病人,却积极面对、设法治疗,至今康健。
其次说创作规律。路遥曾写过创作谈《早晨从中午开始》,说的是他常常创作到凌晨,然后休息到中午才起床;而平凹基本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运行,上午下午写作,晚上写字绘画或会客。路遥绝对按照既定计划写作,《平凡的世界》计划春节前夕要写完,哪怕身体很不舒适也要撑着写完。而平凹随遇而安,写作《废都》时受路遥去世的刺激,决意离婚后,先到户县朋友单位写作,鉴于窗子为寒风所破,又迁到大荔县朋友家继续写作,终于在苦难中完成安妥灵魂之书。在路遥纪念馆,笔者看到平凹致路遥的一封信,大意是为某杂志或出版社,路遥约平凹写书稿,但平凹因故爽约,路遥动怒,平凹写信解释一番后,感谢路遥的认真负责,认为“确实也是对我爱的一种,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拼死拼活为小李写吧。”
再次说创作态度。路遥和平凹都非常敬业,以创作为生命,但路遥走向极端。一次,刚获茅盾文学奖的路遥到京夫的房间,京夫看到的不是兴高采烈的路遥,而是满面痛苦的路遥,并且听到惊世骇俗的话:我想自杀!惊得京夫呆看路遥半天无语,而路遥再无二话,抽完烟就默默地走了。路遥就是这样的人,不断在寻求突破,追求新的目标,一旦受阻,就会痛不欲生。而平凹呢,也有受到误解或创作受阻的时候,他抱着默雷止谤、圣贤庸行、大人小心的态度,继续顽强创作,以更好的作品回答人们的质疑,在创作中得到自信、解放和自由。
我曾经拥有一张照片,是路遥、平凹和金铮的合照,正值夏季,路遥穿着黑色T恤,平凹穿着红色T恤,金铮穿着白色T恤。黑色太沉重,路遥活得也太沉重,加之超负荷甚至透支生命的创作,使他过早地陨落了;金铮是原《喜剧世界》的主编,后移居京城,人如其名,是一个刚板硬正的硬汉,刚则易折,英年早逝;平凹则如其名,正视人生之路的坎坎坷坷,活像当代的苏东坡,随遇而安,随物赋形,行于当行之时,止于当止之际,在不适应中求适应,在适应中寻求新的突破,在创作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做人的尊严。
路遥虽逝,但其“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将与世长存;平凹仍健,正如孙犁先生所言:“像是在一块不大的园田里,在炎炎烈日之下,或细雨蒙蒙之中,头戴斗笠,只身一人,弯腰操作,耕种不已的农民”,继续为读者奉献着精神的“麦粒”。一个在天堂,一个在人间,或在冥冥之中,或在作品之中,都在激励着我们在废都里消除浮躁寻找带灯获得高兴,在平凡世界里笑看惊心动魄的一幕,活出不平凡的人生。□王新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