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不能再无“下回分解”
刚痛别相声大师常宝华,又惊悉评书大师单田芳逝世的噩耗:9月11日,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单田芳先生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探索别人不敢涉足的评书题材,形成了独特的“单式风格”。他是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他的去世是我国评书艺术的重大损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单田芳先生最火的年代,今天任何一个流量明星,都不可能与他当初相提并论。那个时候没有智能手机,电视也很少,最流行的是收音机,打开小“匣子”,就是一段美好时光。这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熏陶。单先生讲过很多英雄故事,这些英雄人物及其侠义精神已经定格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引导和培塑着人生观、价值观。
可是,“昔人已乘黄鹤去”,甚至连“黄鹤楼”都不见了。对于新生代来说,又有几人知道单田芳这个名字,知道评书这门艺术?新生代的娱乐生活,已经交给了综艺节目、偶像剧和抖音、快手。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很难也不应该要求新生代们再过“一个匣子听半天”的生活,很难也不应该要求他们像当初的我们那样过着没有多少选择的生活。不过,传统文化的式微还是让人痛心,特别是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再无下回分解”,将是一代人无尽的遗憾。
回到历史的河流中去,当年单田芳先生的流行,与相对贫乏的时代有关,但也不能忽视和否认评书这门艺术本身的吸引力,以及单田芳等艺术家对艺术本身的追求。单田芳是“门里出身”,天赋也好,而且他特别勤奋,喜欢钻研,他保存、复制、修缮、增补、改造了许多传统评书,还创造性地提出要讲“红色故事”。家学、天资、用功,成就了一个传奇。他传承与发扬了评书,而评书这门艺术也没有亏待他。不仅是单田芳先生,“评书四大家”中的其他三位——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何尝不是如此。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要拥有辉煌的当下,即便是评书想要保持过去的风光,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关键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应该在“沉默中沉没”。不要说新生代就只喜欢抖音、快手,传统文化本身也有一个宣传、普及、与时俱进问题。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一些听书软件的出现,“声音读物”慢慢流行起来,现在不少孩子也开始用手机听故事。单先生也是一个很“潮”的人,他认为评书艺术应当与时俱进,不仅要创新说书手段,而且还要运用新的媒体传播。
“酒好也怕巷子深”,传统文化也是这样。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要看到确实存在一些“好酒”;要有文化自觉,要努力让“好酒”的香味飘到巷子外去;要有文化智慧,做出适应时代的“好酒”,艺术地让“好酒”为更多人接受。单田芳先生曾经讲过行业的不景气,“不只是年轻演员有问题,中老年演员也有问题。下工夫不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很值得思考。近年来,一些传统文化内塑品质外树形象,通过创新吸引了不少年轻受众,很值得借鉴。
传统文化不能再无“下回分解”。“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不仅是特定时代造成的,与单先生本人的努力,与评书本身的魅力,都有很大关系。让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才是对先生的最好怀念。□乔杉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刚痛别相声大师常宝华,又惊悉评书大师单田芳逝世的噩耗:9月11日,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单田芳先生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探索别人不敢涉足的评书题材,形成了独特的“单式风格”。他是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他的去世是我国评书艺术的重大损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单田芳先生最火的年代,今天任何一个流量明星,都不可能与他当初相提并论。那个时候没有智能手机,电视也很少,最流行的是收音机,打开小“匣子”,就是一段美好时光。这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熏陶。单先生讲过很多英雄故事,这些英雄人物及其侠义精神已经定格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引导和培塑着人生观、价值观。
可是,“昔人已乘黄鹤去”,甚至连“黄鹤楼”都不见了。对于新生代来说,又有几人知道单田芳这个名字,知道评书这门艺术?新生代的娱乐生活,已经交给了综艺节目、偶像剧和抖音、快手。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很难也不应该要求新生代们再过“一个匣子听半天”的生活,很难也不应该要求他们像当初的我们那样过着没有多少选择的生活。不过,传统文化的式微还是让人痛心,特别是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再无下回分解”,将是一代人无尽的遗憾。
回到历史的河流中去,当年单田芳先生的流行,与相对贫乏的时代有关,但也不能忽视和否认评书这门艺术本身的吸引力,以及单田芳等艺术家对艺术本身的追求。单田芳是“门里出身”,天赋也好,而且他特别勤奋,喜欢钻研,他保存、复制、修缮、增补、改造了许多传统评书,还创造性地提出要讲“红色故事”。家学、天资、用功,成就了一个传奇。他传承与发扬了评书,而评书这门艺术也没有亏待他。不仅是单田芳先生,“评书四大家”中的其他三位——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何尝不是如此。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要拥有辉煌的当下,即便是评书想要保持过去的风光,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关键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应该在“沉默中沉没”。不要说新生代就只喜欢抖音、快手,传统文化本身也有一个宣传、普及、与时俱进问题。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一些听书软件的出现,“声音读物”慢慢流行起来,现在不少孩子也开始用手机听故事。单先生也是一个很“潮”的人,他认为评书艺术应当与时俱进,不仅要创新说书手段,而且还要运用新的媒体传播。
“酒好也怕巷子深”,传统文化也是这样。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要看到确实存在一些“好酒”;要有文化自觉,要努力让“好酒”的香味飘到巷子外去;要有文化智慧,做出适应时代的“好酒”,艺术地让“好酒”为更多人接受。单田芳先生曾经讲过行业的不景气,“不只是年轻演员有问题,中老年演员也有问题。下工夫不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很值得思考。近年来,一些传统文化内塑品质外树形象,通过创新吸引了不少年轻受众,很值得借鉴。
传统文化不能再无“下回分解”。“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不仅是特定时代造成的,与单先生本人的努力,与评书本身的魅力,都有很大关系。让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才是对先生的最好怀念。□乔杉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