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
□李拴伍
小时候看戏,重在看热闹,如今年过半百了,回味儿时看戏,才悟到那吼出的秦腔便是社会,是人生。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大队突然开始排“老戏”了,什么是老戏?原来是传统的秦腔戏,戏衣华丽多彩,头饰华美,珠宝闪亮,官帽两个耳朵不停地上下摇晃,脸都画成峨眉红桃,花脸、红脸、白眼窝的,有坏人奸贼、有小姐丫鬟……关键是吼唱,西北汉子那种豪迈粗犷、有磁性地唱。
起初,全县只有我们村子有老戏衣。大队有个姓秦的奏腔老把式,几乎所有秦腔戏都会,无论是生、丑、净、旦的角色,还是本戏、折子戏,都熟背于心,是我们村秦腔戏的总教练,秦老汉珍爱那好几大箱戏衣,视戏衣为生命,将戏衣藏于窑洞内保存了下来。
晚上,秦老汉窑内可热闹了。煤油灯下,二十多个男男女女的社员,有背台词的、比画动作的、拉弹曲子的,都在排戏。虽然大多不识几个字,但都努力排演着。我几个晚上看排戏,竟然记下了《十五贯》里那个衙役的台词。一部戏要排一个多月或更长时间才能上台演出,但叔叔伯伯们坚持着,认真排练着。
戏台是用椽、门板、木板、帆布搭成的露天台子,前台是演出,后台是演员换衣服、放道具的地方。台下小木凳上坐的站的大多是上了年岁的,站在台口一看,黑压压一片,眼睛都盯着台口。突然,板胡、二胡、锣鼓、锁啦响了,戏开了。有的演员缓缓碎步出场,有的急急翻个跟斗出场,唱、念、做、打,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拉开世道的大门,台上的人、景、物、情都有了现实人的灵魂。
小时候看戏,就图个热闹。走时,母亲让我换身衣服出门,给一二毛钱,看戏中买个哄嘴的东西。在戏场,我基本是在台下乱窜,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感受人挤人的热闹,先在本村看,然后跟大人到十多里外的村子看。热闹中,也记住了不少戏,《十五贯》《三滴血》《铡美案》《千古一帝》……分清了好人坏人、好官坏官,看出生、丑、净、旦,能感知苦难、欢笑、幸福,原来戏在演绎世间百态,人生百态。
当时,全县最好的戏班子是县剧团的,下来就属我们村上的戏班子,被称为“凤北二团”,虽然是一个村子的小剧团,但实力也不可小觑,还曾多次出市巡演。演员都是白天干活,晚上排练,逢年过节就巡演。在一个村子,一般要唱三四天,在特定的时间唱,大多是庙会平安戏,祝福五谷丰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最爱看的是武戏,演员背上插着四个小旗子,身子捆绑得紧紧地,手里拿着枪、刀、棍、棒、剑等,翻个跟头劈个叉,杀杀打打,便觉得神奇威武得很,也特别对包拯、寇准这些好官很佩服。
那时的戏有大戏、小戏之分。大戏,搭台子,真人穿着戏衣唱;木偶戏、皮影戏叫小戏。木偶戏是人挑着木头做的各种木偶,穿着小戏衣,笨拙地扭来晃去,跟着唱腔做动作;皮影戏就更小了,用线挑着皮影,灯光照着影子,随腔而动。
小时候看戏,重在看热闹,如今年过半百了,回味儿时看戏,才悟到那吼出的秦腔便是社会,是人生。(单位:宝鸡市凤翔区教师进修学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李拴伍
小时候看戏,重在看热闹,如今年过半百了,回味儿时看戏,才悟到那吼出的秦腔便是社会,是人生。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大队突然开始排“老戏”了,什么是老戏?原来是传统的秦腔戏,戏衣华丽多彩,头饰华美,珠宝闪亮,官帽两个耳朵不停地上下摇晃,脸都画成峨眉红桃,花脸、红脸、白眼窝的,有坏人奸贼、有小姐丫鬟……关键是吼唱,西北汉子那种豪迈粗犷、有磁性地唱。
起初,全县只有我们村子有老戏衣。大队有个姓秦的奏腔老把式,几乎所有秦腔戏都会,无论是生、丑、净、旦的角色,还是本戏、折子戏,都熟背于心,是我们村秦腔戏的总教练,秦老汉珍爱那好几大箱戏衣,视戏衣为生命,将戏衣藏于窑洞内保存了下来。
晚上,秦老汉窑内可热闹了。煤油灯下,二十多个男男女女的社员,有背台词的、比画动作的、拉弹曲子的,都在排戏。虽然大多不识几个字,但都努力排演着。我几个晚上看排戏,竟然记下了《十五贯》里那个衙役的台词。一部戏要排一个多月或更长时间才能上台演出,但叔叔伯伯们坚持着,认真排练着。
戏台是用椽、门板、木板、帆布搭成的露天台子,前台是演出,后台是演员换衣服、放道具的地方。台下小木凳上坐的站的大多是上了年岁的,站在台口一看,黑压压一片,眼睛都盯着台口。突然,板胡、二胡、锣鼓、锁啦响了,戏开了。有的演员缓缓碎步出场,有的急急翻个跟斗出场,唱、念、做、打,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拉开世道的大门,台上的人、景、物、情都有了现实人的灵魂。
小时候看戏,就图个热闹。走时,母亲让我换身衣服出门,给一二毛钱,看戏中买个哄嘴的东西。在戏场,我基本是在台下乱窜,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感受人挤人的热闹,先在本村看,然后跟大人到十多里外的村子看。热闹中,也记住了不少戏,《十五贯》《三滴血》《铡美案》《千古一帝》……分清了好人坏人、好官坏官,看出生、丑、净、旦,能感知苦难、欢笑、幸福,原来戏在演绎世间百态,人生百态。
当时,全县最好的戏班子是县剧团的,下来就属我们村上的戏班子,被称为“凤北二团”,虽然是一个村子的小剧团,但实力也不可小觑,还曾多次出市巡演。演员都是白天干活,晚上排练,逢年过节就巡演。在一个村子,一般要唱三四天,在特定的时间唱,大多是庙会平安戏,祝福五谷丰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最爱看的是武戏,演员背上插着四个小旗子,身子捆绑得紧紧地,手里拿着枪、刀、棍、棒、剑等,翻个跟头劈个叉,杀杀打打,便觉得神奇威武得很,也特别对包拯、寇准这些好官很佩服。
那时的戏有大戏、小戏之分。大戏,搭台子,真人穿着戏衣唱;木偶戏、皮影戏叫小戏。木偶戏是人挑着木头做的各种木偶,穿着小戏衣,笨拙地扭来晃去,跟着唱腔做动作;皮影戏就更小了,用线挑着皮影,灯光照着影子,随腔而动。
小时候看戏,重在看热闹,如今年过半百了,回味儿时看戏,才悟到那吼出的秦腔便是社会,是人生。(单位:宝鸡市凤翔区教师进修学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