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74期:第04版 憩心亭

不能忘却的往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柏峰

今年,是我父亲的百年诞辰。

父亲身板挺拔、魁梧、敏捷。他在世的时候,很少谈起自己的履历与生活。有关他的情况,我也只是知道一鳞半爪,大致的情况是:他小时候,在本村的初小读过两年书。后来,因为家寒,也就失学了。1929年陕西饥荒,他只有五六岁,饿得实在不行,在地里挖了人家一个蔓菁根生啃着吃。年纪稍大,他就跟着我三爷一起,出去给别人家打工,乡村称之为“熬活”。后来,在渭北群山脚下的地方下煤窑,在这里参加了地下革命工作。

他虽然上学不多,字却写得非常漂亮。他喜欢写日记,大都是会议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之类,很少记载日常生活琐事。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热爱学习,喜欢读书,有不少书籍。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选集》,竖排本,封面上有毛主席浮雕头像,还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尤其喜欢读报纸。长年订阅有《参考消息》等报纸。

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带我去老坟地,我问他:“柏树怎么不落叶?”父亲说:“落呀,它也要新陈代谢,只是看不见它落叶。你看地上就有柏树的落叶。”说完,他指了指地上细碎的枯干的枝叶,说:“这就是它落的叶子。”

我从父亲口里,第一次知道了“新陈代谢”这个词。这说明父亲有一点的自然辩证法和哲学知识,并能运用到观察和解释自然现象中去。

我上中学的时候,县城里的新华书店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定价记得是5元多,父亲看我很喜欢,就给我买了。他去上海出差,还给我买回来一部苏联哲学史家尤金主编的《哲学辞典》。这两部辞典,对我的学习帮助非常大。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外地读书,在书讯报上看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鲁迅全集》的消息。放假回家,与父亲闲谈,说很想要一部《鲁迅全集》。他说:“既然喜欢读鲁迅,那就买。”新出版的《鲁迅全集》共有十六册,价格在当时确实不菲。

父亲正直、善良,乐于助人。听母亲说,父亲在黄河岸边一个铁厂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好像是过节,上级慰问一线的干部和工人,发给他几块点心。他舍不得自己吃,藏在家里的一个小洋瓷盆里。看见房东的孩子饿得不行,父亲便把这几块点心送给了他们,我们家人却没有尝到一口。

记得他单位有一位从部队转业来的老同志,是山西人,患了癌症,父亲帮他联系省城医院治疗,他给父亲写来一封厚厚的信,除了表达在他患病期间父亲对他照顾的感激之情外,还很动情地说如果有来生,还要与父亲共事。还记得,单位炊事班有个老炊事员是临聘人员,家里生活困难,父亲帮他解决了孩子的工作问题。这位老炊事员甚为感激,请家人专门做了一双布鞋要送给父亲,但父亲谢绝了。

父亲退休时,除过平时穿戴的衣物等生活用品外,只带回家一张三合板做的小棋盘。他生活节俭,一年四季都是穿我母亲做的布鞋。有一套浅灰色的中山装,平时也舍不得穿,整整齐齐放在房间的木箱里这个木箱,是挖了老家后院里一棵大泡桐树做的,还给我做了一个保存书籍小木箱。

父亲很重亲情,常常去洛河岸边的村庄看望他的舅父,也就是我的老舅。老舅屈良臣,是著名的务棉能手,人很开明。记得有一次,老舅带父亲和我一块去看他作务的棉田,其中有一株特别高大,棉桃很繁,老舅说:“这是从新疆引进的优良品种。如果能引进成功,棉产就能大幅度提高。”

退休后,父母从县城回到老家,过上了田园生活。整洁的院子里有几丛玫瑰,一到春天鲜花怒放。老家土脉深厚,吃水不易。父亲请人在前院凿了一孔水窖,储蓄雨水,用来洗衣浇花。

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血栓、心脏病严重影响了父亲的身体健康。后来,加之骨折,他卧病在床,但是父亲仍然很乐观,对生死看得很淡。一次,我故意问他:“爸,你怕死不?”

父亲平静地回答:“不怕。”

他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同志早上参加了革命,下午就壮烈牺牲了。父亲说:“那时候,是提着脑袋闹革命,能活到现在,算是万幸了!”说完,父亲抬起身,试探着说:“我想回去看看。”

父亲已经预感到自己时间不多了,他想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上走一走、看一看,做最后的告别。然而,他却没有力气坐车了……

历史犹如苍茫的长河,个人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然而这滴水,却也能折射出自己的光华。父亲从一个给人“熬活”的童工到去煤矿谋生,青年时代参加革命工作,经历了风风雨雨,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的一生是追求进步和光明的一生,是磊落坦荡的一生,他善良正直和不懈奋斗的精神,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如今,父亲已经去世30多年了,每到初春,他的坟墓上开满了金黄色的迎春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