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91期:第04版 读书

一个人不会作诗不要紧,要时常想到诗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读后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高中的时候,在《读者》上读到一篇文章,摘自《比我老的老头》,作者黄永玉。文中人物刻画独到,笔法利落精彩,语言妙趣横生。我便深深记住了文章出处以及作者名字。

2018年10月30日,金庸仙逝,我立刻去搜索黄永玉先生的年龄——与金庸同年。在身边很多人抢购《金庸武侠全集》的同时,我买了当时能买到的黄老的所有书。

2021年,我读完了黄老的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系列。黄老写得洋洋洒洒,我读得连哭带笑,仿佛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洗礼。

黄老是画家,人物描写寥寥数笔,其形象便跃然纸上,还带着他独特的幽默快活。比如这段:样子长得怪,大脑门当中一道深深的沟直抵眉梁;大悬胆鼻子,下嘴唇长过上嘴唇;腮帮到下巴长满修剪得十分蹩脚的连鬓胡髭根。矮而瘦,上半身单薄,下半身萧条,一对大脚板,走在石板路上啪啦啪啦响。

除了人物肖像刻画到位,各种讽刺也信手拈来,比如写母鸡下蛋:鸡娘特别像不高明的作家,稍微出两本书就大喊大叫,弄得左邻右舍心烦。不过鸡蛋比那些大作要实际得多。

写喜欢品评别人诗作的人:一般品评的人,自己诗都作得不大好,只是品位高;谈起别人的诗,像后娘打前娘崽……

老人家深谙人情世故,却又深怀慈悲之心。家道中落,面对人走茶凉、世态炎凉,他说:

表姐表哥也来得少了。这个“某人某人以前来得多,现在来得少”的问题,一直是个历史性、世界性、社会性的大问题。

只顾自己怨尤,不考虑别人也有人生。

以前提携过的部下、学生……现在都来得少了。你没想到人人各有各的衣禄前程,各有各的悲欢。有的人的确把你忘了;可能是得意的混蛋,也可能惭愧于自己的沦落无脸见人。大部分人却是肩负着沉重担子顾不上细致的感情。

你要想得开;你要原谅世人万般无奈和委屈……

虽然是个浪荡汉子,但也不乏细腻的感情。家里失火,父亲最珍爱的手风琴被烧毁,他这样写父亲的落寞:风琴没有了他真的就不想音乐了。一想音乐就摇头,就嘘气。经过天主堂、福音堂、女学堂,听到风琴本来放慢的脚步,一下子、一下子就快起来,像一个输光老本的赌徒,像一阵没东西好刮的干风。

黄老的作品里充满了对旧时代妇女的同情。二舅因幼年生病,心智停在十岁左右,为了照顾他的衣食起居以及后半生,家里给他娶了家境贫寒、贤惠懂事的童妻。对苦命、认命的二舅妈,黄老说:生活停止不动,曾经有过悲哀,有过寂寞,有过牵挂……都过去了。屋子深而大,地下是石板,周围是高墙,房里塞满柜、台、桌、椅和箱子笼屉,厚厚的木地板……隔绝了她从来不懂的外界的消息和文化。

他也礼赞那些坚强独立的女性。负责照顾他的奶妈王伯一生凄苦,性格铁血又柔情。王伯曾经拿枪指着偷看她洗澡的土匪,把对方吓得尿裤子;也在主人落难时,毫不犹豫带着他们的独子住到乡下保他平安。黄老这样写王伯:王伯从没讲过后悔当女人的话。各人有各人的衣禄。一个人活得有没有仪派是不论男女的。

春节是中国人辞旧迎新、寄托了最多美好祈望的节日,战争时期的春节,更加意义非凡:

战争时期,对双方指挥来说,“过年”是个“息怒”的“暂停”。太平年月,老百姓把破坏了的民族庄严性质用过年的形式重新捡拾回来。抚摸创伤,修补残缺。

所以,过年是一种分量沉重的历史情感教育。

文化上的分寸板眼,表面上看仿佛是一种特殊“行规”,实际上它是修补历史裂痕和绝情的有效的黏合物,有如被折断的树木在春天经过绑扎护理重获生命一样。

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里,有无数让人捧腹的瞬间,也有很多让人落泪的章节。嘉善保卫战,上千牺牲的官兵,都是朱雀城的子弟。留下一城孤儿寡妇,整个朱雀城悲伤得没有了哭声……

黄老出生于战争年代,数次死里逃生,见证过山河染血、民族落难,也见证了文化被摧残、遗弃,又重新艰难生长。他的作品,质朴浑厚,字里行间都藏着山河岁月,苍凉大气,充满悲悯、爱与希望。他笔下的老百姓,是中国人民的缩影,坚韧、良善、柔肠又铁骨铮铮。朱雀城的小人物,纯朴踏实,努力营生,认命又倔强。朱雀城的大人物,富甲一方,底蕴深厚,扶贫济困。大人物和小人物互相照拂,谁也不欺负谁,谁也离不开谁。不经意的深情,生生不息的传承,从来不肯放弃的希望,是藏在老百姓中间,藏在这个国家的力量。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值得被我们、被我们的时代细细品读并珍视,因为他提醒我们记得,也提醒我们去爱。就像黄老说的,一个人不会作诗不要紧,要时常想到诗……□周彦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