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296期:第04版 秦风

柞水洋芋糍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制作洋芋糍粑。


柞水洋芋糍粑是商洛特色名小吃之一,香软柔韧,开胃提神,营养丰富,老少咸宜,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青九间房,洋芋当主粮。要得生活来改善,洋芋糍粑稀巴烂。”这是流行在柞水红岩寺一带的民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有“柴门吃糍粑”的诗句,更是把这种平常农家小吃的意境提高了一个档次。

对于洋芋糍粑,且不说网上查不出多少资料,连许多食谱里也没有文字记载。但在柞水,随便走到哪个村,只要你提出吃洋芋糍粑,厚道的山里人都会热情地为你打上一盘地道的糍粑。据考证,柞水最好吃的洋芋糍粑在九间房街,因为这里才是柞水糍粑的起根发苗之地。

九间房街一带靠近秦岭山脊,属高寒山区,洋芋生长期长,这里的洋芋蒸熟后稍微晾凉,在石板上用木槌一压开,纤丝粘连,一两个来回就黏黏糊糊。当抡起木槌反复捶打时,就像砸在凝脂上般舒适惬意。木槌起时,扯一条白练,仿佛白龙舞动。

这里的洋芋做糍粑不仅好打省力,还特别好吃。你道是怎样个打法?其实简单极了。把刮掉皮的洋芋放在锅内焖熟或于笼屉里蒸熟,放在案板上稍加摊晾,然后将其放在门口偌大的糍粑石上开打。先用专制的糍粑木槌将洋芋研磨成泥状,再行反复捶打。

打糍粑要有一定的技巧,初开打时一定要用暗力研磨,待研成一团时开始用力捶打。一手持铁铲把泥状的团儿翻来挑去,反复捶打,直到把洋芋打得没了魂儿,捣至浆糊状,团成团,用手拍之,似凉粉坨儿一般,即成。双手一托,柔若无骨,丰则有余,一团白嫩、筋道的凝脂装进盆里。拿回家,放在砧板上,用刀使劲一切,柔而不散。放在调料锅里烫热时,香气直往鼻孔里钻,很是诱人,胃口也随之大开。特别是当地人自制的酸浆水,是调配糍粑的绝味。

关于洋芋糍粑的来历,在商洛还有一段民间传说。

说是在柞水九间房街一带,虽然平地不少,但因高寒,不长麦子,也不长水稻,连玉米有时都成熟不了,老百姓主要靠洋芋为生。大家顿顿吃的是蒸洋芋、煮洋芋、炒洋芋、洋芋丝丝、洋芋片片。这里原来住的几户富人家,经常吃的白米、白面,逢年过节时,还把蒸熟的糯米放在石板上用木槌砸成糍粑,把吃不完的糯米糍粑用来炸年糕。大多数百姓很少能吃上大米,糯米糍粑和糯米年糕更是不敢奢望。

有一年过年,一户穷人家的孩子看见富人家把香喷喷的糯米放在石窝里砸,回家吵着要吃糯米糍粑。大过年的又不好打骂孩子,大人只好把蒸好的洋芋拢成一团放在石窝里捶,一来二去,还真把洋芋捶得跟糯米糍粑一样,再蘸上酸浆水,吃起来非常可口。从那以后,老百姓都开始效仿着开始做洋芋糍粑。

常言富有富吃法,穷有穷兑搭,穷富之间各有所得。但是,富人的糯米糍粑不能多吃,吃多了会消化不良,造成食滞生病。穷人的洋芋糍粑可以敞开胃口当饭吃,越吃越健康。时间长了,连富人也不做糯米糍粑而改吃洋芋糍粑了。大家彼此在石板上捶着洋芋,说起富人不吃糯米糍粑改吃洋芋糍粑的事儿,都为穷人的发明创造而自豪。

传说归传说,柞水九间房、万青都是沙砾土壤,松林茂密,海拔高但山势平坦,气温低、光照少,适宜洋芋生长。洋芋做糍粑是物理作用下,单糖变成多糖、蛋白变成糊浆的过程。洋芋糍粑做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洋芋的蛋白含量,蛋白质越高,做出的洋芋糍粑就越黏。九间房街一带正是典型的秦岭凹地气候特点,洋芋的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少之,由于弱光,洋芋经络和杂质也少,所以最适合做洋芋糍粑。

在这里,因为生活习惯的传承,人们多把洋芋糍粑用酸浆水、咸菜水煮热当主食吃。其实洋芋糍粑有多种吃法,既可咸吃,又可甜吃,更佳者为油炸了吃。甜吃时,给糍粑调上白糖或蜂蜜,吃起来甜丝丝,比吃雪糕还来劲。油炸糍粑,我不说,由你任意去猜那味儿吧!□田家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