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市集:周末时光,年轻人热衷赶集
过去,在农村,赶集是老少咸宜的事。如今,周末去创意市集里拍照打卡、见识创意好物,正成为都市青年人一种新的生活潮流。
创意市集一词最早源于英国伦敦,在伦敦东区,一些独立设计师、地下艺术家、手工艺爱好者集结在一个大场地,贩卖自己的原创设计作品。在中国,创意市集也不是新鲜事物,各类文创、表演、售卖相结合的艺术品市集的云涌,创意集市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发展,并且从一线城市不断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创意集市的策划者和发起人,多是一些爱生活、懂时尚、有创意的青年人,以品牌市集为阵地,凝聚了许多刚刚起步的年轻品牌主理人、设计师。这两年,火遍全国的青年亚文化市集在各大城市开花,让城市绽放新的消费活力。
周末新休闲:逛市集,泡工作坊
周末约上三五好友逛创意市集,成为北京女孩殷晓芙的新休闲方式。中午出发,下午逛市集,拍照打卡、参加工作坊。如果遇到特别喜欢的市集,她能待到晚上6点才回家。“出片儿”“好物”“个性”是她和朋友们热爱逛艺术集市的关键词。
殷晓芙说:“在集市上,你能看到很多平时没见过的小玩意儿,我基本上都是为特别有创意的产品‘剁手’。另外,创意市集拍照很‘出片儿’,适合晒到朋友圈。”
“90后”高艺璇是抱着学习摆摊艺术去市集的。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设计专业、去英国留学读设计学硕士的她说:“外国有很多有趣的市集,卖古董的、做手工艺的、街头卖艺的都在市场摆摊,好逛极了。”高艺璇发现国内的市集上也有许多人卖创意首饰,看着这些手工制作的非标准化产品,她回想起本科做珠宝设计作业时的快乐,渐渐萌生了自己摆摊的想法。
一位市集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这里整合了年轻品牌的线上流量,并且把线上流量引导到线下,为初创品牌营造线下零售场景。一些市集还会邀请达人打卡体验,形成二次传播。”
母女搭档,创意集市温馨一幕
春寒料峭的一个周末下午,北京市朝阳区的郎园Vintage兰境艺术中心逐渐热闹起来。花样繁多的创意手工艺品、工作坊、画展和如梦似幻的轻纱置景,这里正在举办主题为“梦游派对”的创意市集,别具一格的市集吸引来众多年轻的文艺爱好者。
在手工毛毡摊位前,56岁的和玺女士刚刚把手工毛毡摆件、毛毡杯垫、毛毡包包和装饰画布置好,就听见几个年轻女子的赞叹声:“这个好有意思!多少钱?”这些毛毡工艺品是和玺的女儿王乐美子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制作的。和玺告诉笔者,女儿有美术功底,闲暇时喜欢做毛毡制品。去年,女儿注册了一个毛毡主题时尚设计品牌,把业余爱好正式变成了副业。和玺就成了女儿的“销售”和“助理”。
开市不到一个小时,和玺就卖出了三个毛毡包,营业额近900元。为期三天的市集,母女俩的毛毡摊位一共收入6000多元。王乐美子告诉笔者,目前她还没有开设实体店铺,但常去参加创意市集,为以后开设实体店积累经验。
“现在线上流量获客成本攀升,品牌流量变现难度更大,对于刚创业的年轻人并不友好。”市集策划创业者金含阳向笔者介绍:“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线下销售平台有需求,所以我就产生了做市集策划的想法。”
流光溢彩,轻盈透彻,一只水银般的“蝴蝶”落在明艳的绿色人造皮草上。在北京隆福寺“大娃怪市”集市上,一组奇特的微观“雕塑”吸引了笔者的注意。“这些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概念是海底流动的珊瑚。”摊主轩儿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她的滴胶珠宝作品。这个“90后”山西女孩曾经在北京、上海当过平面设计师,现在,“赶集摆摊”成为她的生活常态。
从设计、制作到销售,轩儿全部自己负责。厌倦了循规蹈矩的上班生活,创业做首饰设计,在轩儿来看是件“滋养灵魂”的事情。
创意集市为什么那样“红”
随着各类创意市集的兴起,“90后”城市骑行爱好者徐宇宙的周末时光又有了好去处。“我发起了一个自行车骑行组织,经常在周末带大家去各种好玩、好看的地方,创意市集是我们最近喜欢去的打卡地。”徐宇宙说:“我们都是一群比较爱生活的人,创意市集上可以认识设计师、艺术家、诗人,他们都是‘美好生活家’。”
34岁的姜姜曾是一名互联网“大厂”白领,她自称是“大厂下岗搞艺术的自由手艺人”。几年前,她以猫咪造型为基础,用软陶、石膏、黏土等不同材料,塑造出可爱又奇特的造型,经常在市集上得到消费者好评。
林钰夕是新闻专业大四学生,最近她去了一个声称关注疫情后青年创业的“策展式”市集。在那儿,她听到了许多创业者的故事,同时参观了一个小型美术展,“觉得挺有意思的”。不过,她还是有点儿小失望。“因为我是抱着学习策展的心态来的,但摊位布置没有很突出亮点。”的确,由于许多摊主会跟着市集走,同一个摊主出现在差异较大的不同市集上,往往背离市集的初衷。
如今,创意市集就像春天的花一样绽放在城市空间。和过去的农贸大集不同,人们在这里出售和购买创意产品、拍照打卡,但它又像很久以前的赶集,顾客和摊主可以讨价还价,热闹非凡。每一个创意市集都在营造着城市烟火气,闪耀着创新的火花。各具特色的主题市集吸引着城市里不同兴趣圈层的消费群体,这已成为一种都市新潮流。
烟火气与时尚风共存,古老的形式被文化创意赋予了新的内涵,城市“市集”的复兴,既是传统的回归,亦是创新的延伸,为城市发展探寻出内生动力。这就是市集带给我们的惊喜,也是城市更为充满活力的因子。□韩佳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过去,在农村,赶集是老少咸宜的事。如今,周末去创意市集里拍照打卡、见识创意好物,正成为都市青年人一种新的生活潮流。
创意市集一词最早源于英国伦敦,在伦敦东区,一些独立设计师、地下艺术家、手工艺爱好者集结在一个大场地,贩卖自己的原创设计作品。在中国,创意市集也不是新鲜事物,各类文创、表演、售卖相结合的艺术品市集的云涌,创意集市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发展,并且从一线城市不断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创意集市的策划者和发起人,多是一些爱生活、懂时尚、有创意的青年人,以品牌市集为阵地,凝聚了许多刚刚起步的年轻品牌主理人、设计师。这两年,火遍全国的青年亚文化市集在各大城市开花,让城市绽放新的消费活力。
周末新休闲:逛市集,泡工作坊
周末约上三五好友逛创意市集,成为北京女孩殷晓芙的新休闲方式。中午出发,下午逛市集,拍照打卡、参加工作坊。如果遇到特别喜欢的市集,她能待到晚上6点才回家。“出片儿”“好物”“个性”是她和朋友们热爱逛艺术集市的关键词。
殷晓芙说:“在集市上,你能看到很多平时没见过的小玩意儿,我基本上都是为特别有创意的产品‘剁手’。另外,创意市集拍照很‘出片儿’,适合晒到朋友圈。”
“90后”高艺璇是抱着学习摆摊艺术去市集的。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设计专业、去英国留学读设计学硕士的她说:“外国有很多有趣的市集,卖古董的、做手工艺的、街头卖艺的都在市场摆摊,好逛极了。”高艺璇发现国内的市集上也有许多人卖创意首饰,看着这些手工制作的非标准化产品,她回想起本科做珠宝设计作业时的快乐,渐渐萌生了自己摆摊的想法。
一位市集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这里整合了年轻品牌的线上流量,并且把线上流量引导到线下,为初创品牌营造线下零售场景。一些市集还会邀请达人打卡体验,形成二次传播。”
母女搭档,创意集市温馨一幕
春寒料峭的一个周末下午,北京市朝阳区的郎园Vintage兰境艺术中心逐渐热闹起来。花样繁多的创意手工艺品、工作坊、画展和如梦似幻的轻纱置景,这里正在举办主题为“梦游派对”的创意市集,别具一格的市集吸引来众多年轻的文艺爱好者。
在手工毛毡摊位前,56岁的和玺女士刚刚把手工毛毡摆件、毛毡杯垫、毛毡包包和装饰画布置好,就听见几个年轻女子的赞叹声:“这个好有意思!多少钱?”这些毛毡工艺品是和玺的女儿王乐美子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制作的。和玺告诉笔者,女儿有美术功底,闲暇时喜欢做毛毡制品。去年,女儿注册了一个毛毡主题时尚设计品牌,把业余爱好正式变成了副业。和玺就成了女儿的“销售”和“助理”。
开市不到一个小时,和玺就卖出了三个毛毡包,营业额近900元。为期三天的市集,母女俩的毛毡摊位一共收入6000多元。王乐美子告诉笔者,目前她还没有开设实体店铺,但常去参加创意市集,为以后开设实体店积累经验。
“现在线上流量获客成本攀升,品牌流量变现难度更大,对于刚创业的年轻人并不友好。”市集策划创业者金含阳向笔者介绍:“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线下销售平台有需求,所以我就产生了做市集策划的想法。”
流光溢彩,轻盈透彻,一只水银般的“蝴蝶”落在明艳的绿色人造皮草上。在北京隆福寺“大娃怪市”集市上,一组奇特的微观“雕塑”吸引了笔者的注意。“这些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概念是海底流动的珊瑚。”摊主轩儿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她的滴胶珠宝作品。这个“90后”山西女孩曾经在北京、上海当过平面设计师,现在,“赶集摆摊”成为她的生活常态。
从设计、制作到销售,轩儿全部自己负责。厌倦了循规蹈矩的上班生活,创业做首饰设计,在轩儿来看是件“滋养灵魂”的事情。
创意集市为什么那样“红”
随着各类创意市集的兴起,“90后”城市骑行爱好者徐宇宙的周末时光又有了好去处。“我发起了一个自行车骑行组织,经常在周末带大家去各种好玩、好看的地方,创意市集是我们最近喜欢去的打卡地。”徐宇宙说:“我们都是一群比较爱生活的人,创意市集上可以认识设计师、艺术家、诗人,他们都是‘美好生活家’。”
34岁的姜姜曾是一名互联网“大厂”白领,她自称是“大厂下岗搞艺术的自由手艺人”。几年前,她以猫咪造型为基础,用软陶、石膏、黏土等不同材料,塑造出可爱又奇特的造型,经常在市集上得到消费者好评。
林钰夕是新闻专业大四学生,最近她去了一个声称关注疫情后青年创业的“策展式”市集。在那儿,她听到了许多创业者的故事,同时参观了一个小型美术展,“觉得挺有意思的”。不过,她还是有点儿小失望。“因为我是抱着学习策展的心态来的,但摊位布置没有很突出亮点。”的确,由于许多摊主会跟着市集走,同一个摊主出现在差异较大的不同市集上,往往背离市集的初衷。
如今,创意市集就像春天的花一样绽放在城市空间。和过去的农贸大集不同,人们在这里出售和购买创意产品、拍照打卡,但它又像很久以前的赶集,顾客和摊主可以讨价还价,热闹非凡。每一个创意市集都在营造着城市烟火气,闪耀着创新的火花。各具特色的主题市集吸引着城市里不同兴趣圈层的消费群体,这已成为一种都市新潮流。
烟火气与时尚风共存,古老的形式被文化创意赋予了新的内涵,城市“市集”的复兴,既是传统的回归,亦是创新的延伸,为城市发展探寻出内生动力。这就是市集带给我们的惊喜,也是城市更为充满活力的因子。□韩佳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