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351期:第04版 读书

民族的选择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书中储藏着历史,书中凝聚着智慧。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我们都想知道共产党是什么样的人?红军是不是都留着胡子?毛泽东价值二十五万大洋的头脑在想什么?六千多英里他们是怎么走下来的?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娱乐?怎样恋爱?”

1945年7月,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一行6人到访延安,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气象之后,他深思说:“我生六十余载,耳闻的不说,亲眼所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听了,平静而有力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这段话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延安的著名的“窑洞对”。

穿越光阴,抵抗彷徨。一个当时只有几百名党员的政党,能够平静地这样预言未来的中国,凭借的是对主义的坚守,对信仰的忠贞,对光明的向往。

在《中国工人》杂志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历史的耐心》,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每一段光阴酝酿的故事里,蕴含的都是历史的耐心……站在时光的视野里,淡定面对哪怕已经乱如蓬草的棋局。支撑这份耐心坚持到底的,是在每一个细微却坚定的行动里,对于未来的信心……历史的耐心不会辜负每一个向前奔跑的人,历史的耐心正慢慢浮现出未来的答案。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我在一名工友的笔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当时的中华民族列强环伺、风雨飘摇,可一百年后我们的民族却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共产党,让我们憧憬着未来、憧憬着梦想。让我们的诗和远方,永远驰骋在星辰大道上!

诵读这些红色经典,细细地品味字里行间孕育的青春和生命,忽然觉得自己就像一名虔诚的朝圣者,向前的脚步里充满了生生不息的力量!□胡银霞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