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载匠心不改
——记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加工中心操作调整工王聪会
整理技术交流材料,设置会议议程,联系技术交流人员……5月23日,在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内,记者见到了今年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聪会,他正忙碌着为陕西兵器系统内将进行的8家工作室联盟技术交流会做着准备。
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王聪会在操作调整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4年,凭着一手过硬的技能技艺,他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中关键重要零件的试制生产任务,先后获得了“陕西省技术能手”“三秦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也从一名普通机械加工工人成长为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
勤奋好学,掌握关键技术
1999年,19岁的王聪会毕业后来到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成为数控加工中心的一名操作调整工。工作没多久,他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
“所里引进了一台新的进口加工设备,也是所里的第一台五轴数控加工加床,在当时算是全国比较先进的机器。”王聪会回忆道,当时没有专业的人来教授设备使用,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所里把这台设备交给了他,希望他能尽快掌握设备使用。
当王聪会在车间里看到这台新设备时,却傻了眼。“本来想着对照着说明书就能操作设备,没想到机床上的文字、说明书全是英文,连按钮是啥意思都不知道。”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英语水平不高的王聪会随身携带着英文词典。那段时间,他上班围着机床转,下班在家里继续学英语,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说明书的翻译,掌握了机器的使用方法。
参加工作以来,王聪会一直奋斗在军品试制生产一线,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兵器工业职业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工决赛第一名、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第一名、决赛第九名的佳绩。
刻苦钻研,攻破技术难题
王聪会长期承担着所里产品试制验证和生产加工任务,是产品生产前端最重要的环节。“每天要面对新产品和新图纸,都是不一样的加工任务,创新攻关成了家常便饭。”他说。
2019年,在负责“连续变焦电视光学系统核心零件精密加工”项目时,由于原材料的非线性结构,极差的零件刚性和极高的加工精度,一时难住了王聪会和团队成员。
但王聪会并没有退缩,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工艺攻关,优化装夹、加工、检测过程,对样品分组,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优化比对,最终提高了曲线筒零件的加工、测量精度和尺寸一致性,一次合格率由63%提升到98.4%。
经过20多年学习钻研,王聪会尤其擅长弱刚性零件加工、数控经济加工、钛合金高速铣削和数控编程,主持完成了13项职工自主攻关创新课题,加工产品涉及机载、舰载、车载等多个领域,累计创效5000余万元。
授业解惑,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作为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和“王聪会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王聪会还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
“为单位培养更多后备人才,也是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王聪会说。他不仅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毫不吝啬地传授给工友们,还组织职工进行专业培训。
“每当现场有同事找师傅探讨问题时,大多数情况下他不会直接告诉我们解决方法。”王聪会的徒弟王银卜说,“师傅总是引导着我们,然后从因素入手,自主分析,找到解决方法,这一点对我产生了不少启发。”
王聪会带了许多徒弟,先后培养技师6名、高级技师4名、关键技能带头人4名,大部分都成了数控制造领域的骨干,可以独当一面,解决技术难题。
“未来,我将继续在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不断攻克更多的技术难题,努力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王聪会说。
本报记者 李旭东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整理技术交流材料,设置会议议程,联系技术交流人员……5月23日,在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内,记者见到了今年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聪会,他正忙碌着为陕西兵器系统内将进行的8家工作室联盟技术交流会做着准备。
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王聪会在操作调整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4年,凭着一手过硬的技能技艺,他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中关键重要零件的试制生产任务,先后获得了“陕西省技术能手”“三秦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也从一名普通机械加工工人成长为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
勤奋好学,掌握关键技术
1999年,19岁的王聪会毕业后来到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成为数控加工中心的一名操作调整工。工作没多久,他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
“所里引进了一台新的进口加工设备,也是所里的第一台五轴数控加工加床,在当时算是全国比较先进的机器。”王聪会回忆道,当时没有专业的人来教授设备使用,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所里把这台设备交给了他,希望他能尽快掌握设备使用。
当王聪会在车间里看到这台新设备时,却傻了眼。“本来想着对照着说明书就能操作设备,没想到机床上的文字、说明书全是英文,连按钮是啥意思都不知道。”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英语水平不高的王聪会随身携带着英文词典。那段时间,他上班围着机床转,下班在家里继续学英语,仅用3个月就完成了说明书的翻译,掌握了机器的使用方法。
参加工作以来,王聪会一直奋斗在军品试制生产一线,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兵器工业职业技能大赛加工中心操作工决赛第一名、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第一名、决赛第九名的佳绩。
刻苦钻研,攻破技术难题
王聪会长期承担着所里产品试制验证和生产加工任务,是产品生产前端最重要的环节。“每天要面对新产品和新图纸,都是不一样的加工任务,创新攻关成了家常便饭。”他说。
2019年,在负责“连续变焦电视光学系统核心零件精密加工”项目时,由于原材料的非线性结构,极差的零件刚性和极高的加工精度,一时难住了王聪会和团队成员。
但王聪会并没有退缩,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工艺攻关,优化装夹、加工、检测过程,对样品分组,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优化比对,最终提高了曲线筒零件的加工、测量精度和尺寸一致性,一次合格率由63%提升到98.4%。
经过20多年学习钻研,王聪会尤其擅长弱刚性零件加工、数控经济加工、钛合金高速铣削和数控编程,主持完成了13项职工自主攻关创新课题,加工产品涉及机载、舰载、车载等多个领域,累计创效5000余万元。
授业解惑,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作为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和“王聪会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王聪会还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
“为单位培养更多后备人才,也是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王聪会说。他不仅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毫不吝啬地传授给工友们,还组织职工进行专业培训。
“每当现场有同事找师傅探讨问题时,大多数情况下他不会直接告诉我们解决方法。”王聪会的徒弟王银卜说,“师傅总是引导着我们,然后从因素入手,自主分析,找到解决方法,这一点对我产生了不少启发。”
王聪会带了许多徒弟,先后培养技师6名、高级技师4名、关键技能带头人4名,大部分都成了数控制造领域的骨干,可以独当一面,解决技术难题。
“未来,我将继续在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不断攻克更多的技术难题,努力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王聪会说。
本报记者 李旭东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