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伙张林勇救非洲幼儿
坦桑尼亚人记住了这张中国面孔
2022年11月6日,坦桑尼亚。这天对陕西人张林来说,原本是普通的一天。然而,一场意外的航空事故,却让很多坦桑尼亚人记住了这张中国面孔。
当天,坦桑尼亚一架民航客机不幸失事,坠入维多利亚湖。张林是这架飞机上唯一的中国乘客,他临危不乱,冷静自救,在水下帮乘务人员打开机舱门,帮助其他乘客逃生,并向一位托举着幼儿、正在挣扎的坦桑尼亚妈妈伸出了援手。
当天下午,坦桑尼亚总理马贾利瓦前往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并到医院看望了勇敢营救幼儿的张林。之后,张林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并分别被评为2022第四季度“西安好人”和2023第一季度“陕西好人”。
作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坦桑尼亚BK二标项目工程部部长,张林在非洲大地已经驻守了4年多,他用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品德,展现了中国交通建设者的良好形象。
“根本来不及多想,救人要紧”
张林回想当时的情况说,坦桑尼亚那天天气恶劣,他乘坐的PW494航班在抵达布科巴机场时遭遇了雷雨,机场能见度较低,迟迟得不到降落许可。在经过20多分钟的盘旋后,飞机开始下降,不幸的是,在降落过程中,飞机不慎坠入距机场直线距离约100米的维多利亚湖内。
瞬间大量湖水涌入机舱内,飞机前半截已经没入水中,而且在急速下沉。“我坐在倒数第二排,抬头就看见前面机身大部分被水淹没。我眼睁睁地看着水位一点一点上升,第一次感到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张林回忆道。
被水淹没几秒钟后,凭借长期的安全培训和对飞行器的爱好钻研,张林迅速给自己穿好救生衣,和其他乘客一起,帮助空乘人员打开了急救舱门。在此过程中,张林努力大声用英语维持秩序,疏导其他乘客有序逃生。
一边疏导、一边自救,张林也成功逃离机舱,慢慢游到机翼旁边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就在此时,他看见拥堵的舱门口有人正托举着一名幼儿向外挣扎。
“孩子很小,看着只有一岁多。情况紧急,根本来不及多想,救人要紧!”张林迅速果断地爬上机翼,小心走到机尾处,把正在挣扎哭喊的孩子救了过来,抱在了怀里,随后返回机翼,等待救援。
不长时间后,张林抱着一岁多的幼儿,和其他乘客一起得到救助,被送往当地医院。第二天,被救幼儿的母亲前往医院探望张林,激动地感谢他:“谢谢你!你是孩子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中国朋友的及时帮助,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坦桑尼亚媒体《国民报》报道,被救男孩的母亲鲁廷达怀有7个月身孕。事故发生时,每位乘客都在努力自救,鲁廷达右手拿着救生圈,只能用左手抱着孩子。一名中国乘客看到,便把孩子抱起来,带到来救乘客的独木舟上。
张林的事迹经报道后,被坦桑尼亚网友亲切地称为“平民英雄”“友谊使者”。大家在评论中为他点赞:“他身上所具备的中国人的高尚品质,将传遍世界!”
谈起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张林表示:“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尽力而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发挥一技之长 帮助当地改善环境
张林今年31岁,2019年10月前往坦桑尼亚参与当地建设。“4年来,我和同事先后参与了坦桑尼亚当地水电站建设、国道升级改造、边境公路项目建设等,把中国的先进技术带到了坦桑尼亚,帮助当地改善交通环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际工程经验。”
张林说,在非洲当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艰苦,大部分工程区域较为偏远,在没有建好办公用房之前,水、电、网等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印象最深刻的是2022年初我们负责的一条60公里长的边境公路项目,为了完成前期工程考察、临建办公用房和员工宿舍的搭建等,我们带了40箱方便面和足量的矿泉水,风餐露宿撑过了前期最难的一段日子。”
“在工作中大家发现,不同国家使用的施工规范、标准都不一样,前期培训员工不仅速度慢,效果也不好。为了更好地完成国际工程建设任务,公司推出了一套‘可视化技术交底’的培训办法,在充分调研当地施工规范的前提下,把培训内容制作成动漫或者视频,配上当地的语言,给员工培训,效果很不错。”
张林和项目管理团队积极践行属地化管理理念,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在当前正在实施的项目中,雇用的当地员工就有300多人。张林和同事一起,致力于“授人以渔”,培养了一大批懂管理、懂技术、懂施工的当地专业人才。
不仅如此,在保质保量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张林和项目同事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当地村子通水、通路、通电。看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张林发自内心地高兴。“我希望自己能发挥一技之长,帮助当地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带动村民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展现担当 增进中非友谊
和千千万万在外的游子一样,张林永远放不下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去年刚刚完成婚礼的他,就奔赴坦桑尼亚的工程建设一线,在工程现场一忙就是一整天,有时候手机都没有信号,处于“失联”状态。
尽管一年到头聚少离多,张林的家人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即将结束国内休假的他,将于7月底返回坦桑尼亚继续工作。“这片土地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将尽我所能增进中非友谊,展现中国交通建设者应有的担当。”他说。(朱雪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2022年11月6日,坦桑尼亚。这天对陕西人张林来说,原本是普通的一天。然而,一场意外的航空事故,却让很多坦桑尼亚人记住了这张中国面孔。
当天,坦桑尼亚一架民航客机不幸失事,坠入维多利亚湖。张林是这架飞机上唯一的中国乘客,他临危不乱,冷静自救,在水下帮乘务人员打开机舱门,帮助其他乘客逃生,并向一位托举着幼儿、正在挣扎的坦桑尼亚妈妈伸出了援手。
当天下午,坦桑尼亚总理马贾利瓦前往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并到医院看望了勇敢营救幼儿的张林。之后,张林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并分别被评为2022第四季度“西安好人”和2023第一季度“陕西好人”。
作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坦桑尼亚BK二标项目工程部部长,张林在非洲大地已经驻守了4年多,他用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品德,展现了中国交通建设者的良好形象。
“根本来不及多想,救人要紧”
张林回想当时的情况说,坦桑尼亚那天天气恶劣,他乘坐的PW494航班在抵达布科巴机场时遭遇了雷雨,机场能见度较低,迟迟得不到降落许可。在经过20多分钟的盘旋后,飞机开始下降,不幸的是,在降落过程中,飞机不慎坠入距机场直线距离约100米的维多利亚湖内。
瞬间大量湖水涌入机舱内,飞机前半截已经没入水中,而且在急速下沉。“我坐在倒数第二排,抬头就看见前面机身大部分被水淹没。我眼睁睁地看着水位一点一点上升,第一次感到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张林回忆道。
被水淹没几秒钟后,凭借长期的安全培训和对飞行器的爱好钻研,张林迅速给自己穿好救生衣,和其他乘客一起,帮助空乘人员打开了急救舱门。在此过程中,张林努力大声用英语维持秩序,疏导其他乘客有序逃生。
一边疏导、一边自救,张林也成功逃离机舱,慢慢游到机翼旁边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就在此时,他看见拥堵的舱门口有人正托举着一名幼儿向外挣扎。
“孩子很小,看着只有一岁多。情况紧急,根本来不及多想,救人要紧!”张林迅速果断地爬上机翼,小心走到机尾处,把正在挣扎哭喊的孩子救了过来,抱在了怀里,随后返回机翼,等待救援。
不长时间后,张林抱着一岁多的幼儿,和其他乘客一起得到救助,被送往当地医院。第二天,被救幼儿的母亲前往医院探望张林,激动地感谢他:“谢谢你!你是孩子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中国朋友的及时帮助,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坦桑尼亚媒体《国民报》报道,被救男孩的母亲鲁廷达怀有7个月身孕。事故发生时,每位乘客都在努力自救,鲁廷达右手拿着救生圈,只能用左手抱着孩子。一名中国乘客看到,便把孩子抱起来,带到来救乘客的独木舟上。
张林的事迹经报道后,被坦桑尼亚网友亲切地称为“平民英雄”“友谊使者”。大家在评论中为他点赞:“他身上所具备的中国人的高尚品质,将传遍世界!”
谈起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张林表示:“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尽力而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发挥一技之长 帮助当地改善环境
张林今年31岁,2019年10月前往坦桑尼亚参与当地建设。“4年来,我和同事先后参与了坦桑尼亚当地水电站建设、国道升级改造、边境公路项目建设等,把中国的先进技术带到了坦桑尼亚,帮助当地改善交通环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际工程经验。”
张林说,在非洲当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艰苦,大部分工程区域较为偏远,在没有建好办公用房之前,水、电、网等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印象最深刻的是2022年初我们负责的一条60公里长的边境公路项目,为了完成前期工程考察、临建办公用房和员工宿舍的搭建等,我们带了40箱方便面和足量的矿泉水,风餐露宿撑过了前期最难的一段日子。”
“在工作中大家发现,不同国家使用的施工规范、标准都不一样,前期培训员工不仅速度慢,效果也不好。为了更好地完成国际工程建设任务,公司推出了一套‘可视化技术交底’的培训办法,在充分调研当地施工规范的前提下,把培训内容制作成动漫或者视频,配上当地的语言,给员工培训,效果很不错。”
张林和项目管理团队积极践行属地化管理理念,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在当前正在实施的项目中,雇用的当地员工就有300多人。张林和同事一起,致力于“授人以渔”,培养了一大批懂管理、懂技术、懂施工的当地专业人才。
不仅如此,在保质保量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张林和项目同事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当地村子通水、通路、通电。看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张林发自内心地高兴。“我希望自己能发挥一技之长,帮助当地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带动村民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展现担当 增进中非友谊
和千千万万在外的游子一样,张林永远放不下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去年刚刚完成婚礼的他,就奔赴坦桑尼亚的工程建设一线,在工程现场一忙就是一整天,有时候手机都没有信号,处于“失联”状态。
尽管一年到头聚少离多,张林的家人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即将结束国内休假的他,将于7月底返回坦桑尼亚继续工作。“这片土地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将尽我所能增进中非友谊,展现中国交通建设者应有的担当。”他说。(朱雪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