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28期:第02版 综合

弹好劳模服务“三重奏”

——陕西工会劳模服务工作综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7月12日,在陕西省首届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班毕业典礼上,全国劳动模范、国铁西安局西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董宏涛作为毕业生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还拿到了优秀毕业生证书。

开设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班,让劳模工匠通过学习提升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是陕西省总工会近年来在劳模服务方面的一项重要创新之举。

在新中国70多年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陕西涌现出了成千上万名各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他们是陕西各行各业的“顶梁柱”,是这座城市的“脊梁”,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引领进步的旗帜。

新时期,为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浓厚社会氛围,讲好劳模故事,用优秀品质引领社会风尚,陕西各级工会在劳模服务工作中,坚持科学培养选树劳模,深化关心关爱劳模行动,充分发挥劳模价值引领作用,弹好劳模服务“三重奏”,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真正使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让劳模精神始终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支撑。

选树典型,激发奋进力量

无论时代如何更替,城市如何变迁,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敬仰,并铭记在心,时刻以他们为榜样,如西安前进企业集团出租车驾驶员刘自立、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护士长刘胜妮、引汉济渭项目部总设计师李凌志……他们都有一个光荣的称谓——劳模。

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陕西省每五年进行一次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把他们选树出来,成为全省干部群众学习的楷模。

近年来,陕西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劳模培育选树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建立健全劳模评选机制,坚持严格把关、逐级审核,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开展评选表彰工作,一批批先进典型得以涌现出来。

在202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500名陕西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100个先进集体,激励全省广大职工群众凝聚智慧和力量,赓续奋斗、再立新功。

评选劳模先进的过程中,陕西把关注点放在长期工作在生产、科研、教育、农村一线,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具有时代特色的普通劳动者身上。在2022年表彰的500名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一线劳动者有352名,占总数的70.4%。

中国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西北工业集团零件加工四分厂班组长江振卫,用5年时间,带领团队完成创新项目30余个,为企业节创资金50余万元;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电焊工商杰,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焊接水平,参与了多个国家的多个重点大型项目建设……

在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长期扎根一线,依靠勤劳和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

“要把社会认可、群众公认的那些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先进典型评选出来,给长期坚守在一线的人员以激励。”省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张朝惟说。

“作为引汉济渭项目的总设计师,很荣幸能够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二十多年来,我和团队成员们扎根秦岭,奉献青春,守望相助。凿终南隧道修坦途,穿秦岭隧洞润关中。我将不忘初心,为陕西水利事业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当被评为省劳模后,引汉济渭项目部总设计师李凌志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和干劲。

表彰大会召开后,全省工会充分运用各级各类媒体、工会阵地宣传先进典型事迹,组织劳模工匠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发挥好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尊重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氛围。

真情服务,提升劳模礼遇

将劳模选树出来后,如何更好地关心关爱他们,这成为陕西工会又一工作重点。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持续在劳模服务管理上下足功夫,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劳模服务工作,为劳模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更好条件。

2020年10月,省总工会依据有关政策规定,结合陕西劳模服务管理工作实际,在广泛征求吸收各级工会、广大劳模意见的基础上,首次研究出台了《陕西省劳模服务管理工作办法(试行)》,不断提升劳模的政治经济待遇,增强劳模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陕西工会在礼遇劳模工作中不断创新,在全国首创“劳模证”,目前已为7500名省部级以上劳模颁发劳模证。

省劳动模范陈雪萍在铜川市人民医院检查眼睛时,使用铜川市总工会发放的劳模证,不但可以便捷就医还受到了院方的热情服务,仅用25分钟就完成了挂号、问诊、检查、验光等一连串就诊环节。

在西安、铜川、延安等城市,持有劳模证,劳模可以享受在机场、车站优先购票、进站,免费乘坐公交车,购买电影票、美容美发享受折扣等服务。

在推出“劳模证”制度之后,省总工会又制作了6500个“劳模之家”光荣牌,郑重地挂在劳模家门口,既提升了劳模家庭的荣誉感,更激发了他们持续奉献的使命感。

“门口挂着‘劳模之家’光荣牌,随身携带‘劳模证’,既是我们家的荣耀,也是我必须永葆劳模本色的一面镜子,我将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劳动模范,不遗余力地弘扬劳模精神!”全国劳动模范、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公司电力工窦铁成说。

陕西工会还不断提升劳模待遇,持续把各种实事做到劳模的心坎上。同时,以提高劳模政治经济待遇、学历层次、社会地位为突破口,出台相关政策,不断提升劳模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2年省总工会提高了对省劳模的奖励标准,奖金从2017年的1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2万元。2023年春节前夕,省总工会向577名全国劳模共计发放专项补助508.6万元,向7229名省部级劳模发放专项补助共计1626万元,向200位高龄、困难的省部级以上劳模寄送省总工会温暖大礼包,此外还邀请劳模代表到西安音乐厅观看2023陕西新年音乐会。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省总工会已累计向省部级及以上劳模发放专项补助资金上亿元。

近年来,陕西在给足劳模经济待遇的同时,其政治待遇也有明显提升。其中,积极邀请劳模参加党和国家庆典及各级党委、政府举办的重要庆典、纪念活动等。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省3名劳模家属登上国庆花车,13名劳模受邀到天安门广场观礼;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省13名劳模及家属代表受邀到天安门广场观礼。2018年以来,省总工会共组织劳模50多批1000余人次参加重大活动。

2020年,在陕西省总工会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共同努力下,首次实现了45名劳模工匠成为交大学子,进入名校接受再教育,为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开辟了新途径,探索出陕西经验。

全国劳动模范、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钳工张新停高兴地说:“这次我能步入大学校门,而且是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我一定在学习期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把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更好地在岗位上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示范引领,发挥劳模“品牌”效应

近年来,陕西工会注重发挥劳模工匠精神引领、创新引领、传承引领、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劳模工匠引领系列活动,着力提升职工群众创新创造活力,让劳模工匠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领头雁”。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陕西省总工会第一时间成立“劳模工匠宣讲团”,在全省企业中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一时间,有全国劳动模范、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航空部件厂铆装钳工薛莹,全国劳动模范、咸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纺部车间赵梦桃小组生产组长何菲等15名出席党的二十大的陕西劳模、工匠党代表为成员的宣讲团,在全省职工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宣讲活动。

党的二十大代表,省劳动模范、西安市莲湖区劳动一坊社区党委书记周建玲参会回来后,第一时间就向辖区居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一名党的二十大代表、省劳动模范,我更有责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周建玲说。

各宣讲团成员围绕党的二十大,结合自身成长成才经历、所在企业改革发展变化、自身家庭生活状况变迁,以及参会所见所感所悟,宣讲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广大职工中入脑入心。

企业有难题,劳模工匠一呼必应,在陕西国防系统企业中已成为一种常态。陕西省国防工会创新劳模示范引领机制打破行业、企业、地域局限,成立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以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科研难题。

省国防工会通过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这个平台,开展跨行业、跨企业名师带徒活动,让1000多名青年职工直接得到了名师指导,许多职工得以晋升为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名师带徒”成为国防系统职工素质提升最直接、最有效的品牌。

除了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加快职工队伍成长以外,在助力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中,均有陕西劳模的身影,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劳模的大爱与担当,不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2021年末,省劳动模范、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数控铣工何亚军身穿红色志愿服,在其所居住的小区中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劳模也是楷模,从我们制造专业的角度来说,就是做好模具。”何亚军表示,他要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志愿者“模具”,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他的影响下,其所在劳模创新工作室的7位劳模、工匠也分别在不同地方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省劳动模范张小蔚发起并成立了由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志愿服务队,坚持为居民提供免费水电气暖维修、义诊、帮扶支教等服务,并不断扩大志愿服务范围,成为西安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

“未来,我们将继续在劳模服务管理工作中创新举措,引领全省广大劳动者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榜样,推动更多劳模和工匠人才竞相涌现,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三秦大地蔚然成风。”张朝惟表示。

本报记者  李旭东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