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33期:第01版 首版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为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揭牌,全总领导向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授予“全国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基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研究实践中心”牌匾——

在劳模精神发祥地建成的劳模工匠学院开学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7月25日,我国劳模运动、劳模精神发祥地,延安大生产运动旧址——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天蓝草绿,热闹非凡,一件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大事件在这里发生。

往日:劳模精神发祥于这里

1941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向中共中央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连年自然灾害的侵袭和十多万非生产人员的增加,使边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饿死、解散、还是自己动手的关键抉择,毛泽东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运动就此陕甘宁边区开展起来了。

三五九旅指战员高唱“一把老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歌曲,浩浩荡荡开进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打响了向荒山要粮的战斗。在旅长王震率领下,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经过三年的耕耘,开荒10万亩。

期间,涌现出了吴满有、赵占魁、刘玉厚、郝树才等一大批劳动英雄和模范人物,形成了如今的劳模精神。南泥湾大生产时代已经远去,但大生产运动所凝结成的劳模精神却永远彪炳史册,传承后人。

今朝:建起劳模精神传承学府

80年后的今天,这里诞生了一座专注于劳模工匠精神传承的工会院校——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在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深化新时代工匠学院建设。”

考虑到延安南泥湾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是劳模精神的发祥地,具有唯一性、至高性、特质性。基于此,省总提出建设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得到全总同意。

在全总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由省总工会筹集建设资金3.12亿元,延安市划拨建设用地79.1亩,省、市总工会共同建设,秉承“培育产业工人队伍领军人才、助力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使命,以“思想政治引领、综合素质提升、疗养休养并重”为功能定位,面向工会工作者、产业工人、广大职工进行革命传统、专业技能、公共实训教育培训及劳模工匠疗休养的示范院校正式建成。

建设过程中,省总工会主席郭大为要求,要强化人文、气质、内涵的理念,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把延安的历史文化精髓展现出来,凸显劳动元素和“工”字符号,彰显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劳模工匠学院建成精品工程、劳模工匠的精神高地。

项目于2021年7月16日开工建设,按照“两年建成投入使用,三年形成品牌效应”的总体要求,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推动项目建设,将劳模设计、劳模建设、劳模管理贯穿全过程。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元超团队担纲设计。赵元超表示,我们充分挖掘南泥湾劳模精神和历史,尊重自然山水,礼赞劳动伟大和工匠精神,运用现代建筑布局原理融入周围山水,建筑采用传统的砖石和清水混凝土材料充分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和在地性。整体风格朴素大气、浑然天成,给人强烈的体验性和纪念性,在平凡中追求卓越;理性与浪漫交织、现代与传统结合,小中见大、步移景异,时空变幻,营造了亲切宜人的劳模之家。

EPC总包牵头单位陕西建工第十三建设集团,更是将学院作为争创鲁班奖的项目高质量建设。“单外墙真砖实砌就做了三个样板墙,反复对比计算,只因为材料配比后灰缝平整度观感要达到最佳。”34岁的陕建十三建项目施工员王峰说,干就要干精品,细节绝不含糊。

“围绕要求,我们倡导所有参建单位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事无巨细,全过程把精益求精、争创一流做到极致。”省总工会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建设工作专班主任安强满脸喜悦地说,“感谢每个参建方,我们不辱使命,按期圆满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当下:劳模工匠共同见证开学

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中心广场内,彩旗飘飘,人声鼎沸。大家激动地合影留念,留下最珍贵的瞬间。

“用劳模精神建劳模学院承红色基因创百年名校”“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办好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造就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产业工人队伍”“弘劳模精神争创一流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等横幅随处可见。

学院综合楼三楼礼堂座无虚席。全国总工会,延安市委市政府,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省级相关部门及省总工会相关领导,各市(区)总工会、各省级产业工会负责同志,省总相关部门、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及延安时期劳动英雄后辈代表,学院首批全体学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必将载入史册的大喜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上午9时45分,《义勇军进行曲》铿锵雄壮的旋律响起,在催人奋进的歌声中,现场迎来了令人激动的时刻。

全国劳模窦铁成、大国工匠徐立平走上台,缓缓拉开红绸缎。当“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11个大字全部展露出来后,大礼堂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徐立平激动地说:“作为陕西省的一名劳模工匠,我一直非常期待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的建成。”作为劳模精神的发祥地,学院的建成和投用一定会在深化劳模工匠精神与理论研究,展示劳模工匠文化内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马月逢在致辞中表示,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召开80周年之际,我们在陕北好江南,鲜花送模范的南泥湾举行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开学典礼,对于传承光荣传统,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省总工会主席郭大为郑重为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职工代表颁发了劳动证书和纪念章,一同留下对这个伟大工程的最美好记忆。

现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王利中,亲手把“全国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基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研究实践中心”牌匾,交到陕西工运学院党委书记严天池手中。

这意味着,这里将成为“三个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升华和产生新内涵的精神新高地,也将成为全国产业工人、工会干部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持续发扬劳模工匠精神的加油站……

未来:劳模工匠传承精神高地

“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创造了农业生产奇迹,也涌现出一批劳动英雄,特别是‘气死牛的劳动英雄郝树才’的故事,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震撼。时代在变迁,精神永流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首批学员代表,全国劳模、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夏复山激动万分。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广大学员将不负劳模工匠荣誉称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开拓、创新、超越,影响和带动工友朋友们,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郭大为指出,建设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工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阵地。他强调,高质量建设,更要高质量管理,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人为本,专业立院、质量兴院、特色强院,文化塑造,环境赢人,高点起步,高标准办学。要面向全国、创新思维、放大优势、品牌管理,以红色教育长精神,以专业培训提素养,以学养结合促建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精心设置课程,请名师上名课,请劳模工匠上讲台努力把学院办成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高地、培育劳模工匠的人才摇篮、服务全国广大职工的“职工之家”。

“现在,我宣布,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开学!”上午10时15分,郭大为郑重宣布。

大礼堂内的掌声再次响起来,经久不息。

来自全省的120名劳模工匠、技术骨干将参加为期一周的免费学习,接受政治理论,延安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技能交流与传承,革命传统教育,劳模身心调理与休养等培训。

严天池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中央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基本要求,不断弘扬南泥湾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学院建设成培养新时代新生代劳模工匠的精神高地。

“作为首批学员,我很激动很开心,我将以各位劳模工匠为榜样,努力在技术创新中争创一流,精益求精,不断向劳模工匠看齐。”延长油田定边采油厂油田工程作业大队技术骨干、秦凤民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秦凤民感慨道。秦凤民的师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秦工匠王海荣则说:“不管是工会工作者,还是产业工人、广大职工都将在这里进行革命传统、专业技能、公共实训教育培训及劳模工匠疗休养,而且都是示范级,想想都让人兴奋!”

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开学典礼结束后,作为首批客人,所有来宾详细参观了整个校园及劳模馆。

深入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每一处,浓厚的劳动氛围和浓郁的书香气息成为大家的第一感受。过程中,或一处的标识,或一处的摆设,又或者一处的设计,无不凸显着劳动元素和“工”字符号,彰显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广大学员纷纷表示,这里是劳模工匠之家,是属于我们劳模工匠自己的学院,让人倍感亲切。要从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守初心,勇往直前,永不懈怠,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当好新时代的“垦荒人”,矢志不渝地奉献于事业,服务于人民。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