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营销”成生意 家长还需有定力
关键字:家长,生意,营销,焦虑
“暑假不学习,你的孩子将会比别人落后多少?”“暑假不努力,开学两行泪。”“暑假是孩子被别人超越的高危期。”……
进入暑假,很多学生家长在刷短视频时都会发现,大量“资深教师”“教育培训专家”苦口婆心地告诫家长,暑假对孩子的学业如何重要,不遗余力地给家长和学生制造“暑期焦虑”,不少家长更是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
焦虑制造者 话术统一
在某短视频平台7月19日的一条视频中,一位“资深教师”一本正经地分析道:“平时学习是直线跑道,寒暑假是弯线跑道,直线跑道上大家都在学习,拉不开差距,只有弯道才有可能赶超别人。人生也是如此,你停下来就会被超越,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之处……”
记者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输入“暑假”“教育”“培训”等关键词,立即涌现出大量教育视频。据观察,这类视频往往都有共同的特征,“经验丰富的老师”情真意切地为家长分析孩子暑假不努力的“严重后果”,在博主口中,暑假是“逆袭”的关键节点,但话音一落,就开始卖书卖课。
这类账号大多都开通了购物橱窗,商品从几十元的书籍、试题到几千元的线上线下课程,应有尽有,其中一种售价62.8元起的“学霸笔记”销量已接近60万份。
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学与咨询服务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国有认为:“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利用家长特别关注孩子教育的心理,通过营造紧张氛围,制造焦虑情绪,从而绑架家长的思想,达到‘恐吓式’营销的目的。”
家长面面观 心态各异
“9月份孩子就六年级了,这几年寒暑假,我基本都在陪读,但时常还会被其他同学‘弯道超车’。目前已在直播间买了不少学习资料,准备让孩子在暑假‘冲一下’。”市民付女士表示,拼一下或许还有机会。
“我不会辅导孩子,为了不掉队,课余时间只能靠补课,线下不行就只能线上。效果只能通过成绩检验了。”作为家里“教育主管”的王先生,十分关注女儿在学校的成绩动态。“对于升学,我女儿能拿出什么样的竞争力?”每次刷完视频,王先生愈发陷入升学焦虑的“无底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家长受到网络短视频的影响而陷入焦虑,也有部分家长保持理性态度,认为暑假不是第三学期,应该让孩子有放松身心的时间。
“这些视频账号看起来像是分享经验,其实有点危言耸听,目的是挣钱,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80后二孩家长赵先生看来,与其焦虑,不如把精力放在健全孩子心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上来。
“如果家长陷入心理焦虑中,教育的主要方式就会变成控制和拒绝,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很容易‘继承’家长的焦虑情绪,对心理健康会造成负面影响。”周国有说。
专家话焦虑 平心静气
“缓解因‘暑假可怕体’产生的焦虑,家长应以平和、冷静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成长,焦虑只会给家庭带来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周国有认为,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不可能一招制胜,一个暑假不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家长应该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拥有这种心态,家长将更能理性接受孩子在学业上的变化,从而减轻教育焦虑。
“家长应该看清焦虑炒作背后的利益链。”在教育系统从业30多年的退休教师王晓玲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路径,如果盲目跟风,在暑假强加给孩子过多的课业负担,孩子倍受煎熬,家长的焦虑也不会得到缓解。
“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假期负担,让孩子的暑假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王晓玲认为,暑假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他们在假期更需要的是社会实践、体会自然、经历考验。让孩子身心愉悦地享受假期,培养他们阳光、积极的心态,这对学习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正确认识教育本质,理性评估孩子特点,合理制定学习目标,杜绝不切实际的攀比,放下心理包袱,才能不被人为制造的焦虑所裹挟。□本报记者 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暑假不学习,你的孩子将会比别人落后多少?”“暑假不努力,开学两行泪。”“暑假是孩子被别人超越的高危期。”……
进入暑假,很多学生家长在刷短视频时都会发现,大量“资深教师”“教育培训专家”苦口婆心地告诫家长,暑假对孩子的学业如何重要,不遗余力地给家长和学生制造“暑期焦虑”,不少家长更是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
焦虑制造者 话术统一
在某短视频平台7月19日的一条视频中,一位“资深教师”一本正经地分析道:“平时学习是直线跑道,寒暑假是弯线跑道,直线跑道上大家都在学习,拉不开差距,只有弯道才有可能赶超别人。人生也是如此,你停下来就会被超越,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之处……”
记者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输入“暑假”“教育”“培训”等关键词,立即涌现出大量教育视频。据观察,这类视频往往都有共同的特征,“经验丰富的老师”情真意切地为家长分析孩子暑假不努力的“严重后果”,在博主口中,暑假是“逆袭”的关键节点,但话音一落,就开始卖书卖课。
这类账号大多都开通了购物橱窗,商品从几十元的书籍、试题到几千元的线上线下课程,应有尽有,其中一种售价62.8元起的“学霸笔记”销量已接近60万份。
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学与咨询服务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国有认为:“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利用家长特别关注孩子教育的心理,通过营造紧张氛围,制造焦虑情绪,从而绑架家长的思想,达到‘恐吓式’营销的目的。”
家长面面观 心态各异
“9月份孩子就六年级了,这几年寒暑假,我基本都在陪读,但时常还会被其他同学‘弯道超车’。目前已在直播间买了不少学习资料,准备让孩子在暑假‘冲一下’。”市民付女士表示,拼一下或许还有机会。
“我不会辅导孩子,为了不掉队,课余时间只能靠补课,线下不行就只能线上。效果只能通过成绩检验了。”作为家里“教育主管”的王先生,十分关注女儿在学校的成绩动态。“对于升学,我女儿能拿出什么样的竞争力?”每次刷完视频,王先生愈发陷入升学焦虑的“无底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家长受到网络短视频的影响而陷入焦虑,也有部分家长保持理性态度,认为暑假不是第三学期,应该让孩子有放松身心的时间。
“这些视频账号看起来像是分享经验,其实有点危言耸听,目的是挣钱,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80后二孩家长赵先生看来,与其焦虑,不如把精力放在健全孩子心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上来。
“如果家长陷入心理焦虑中,教育的主要方式就会变成控制和拒绝,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很容易‘继承’家长的焦虑情绪,对心理健康会造成负面影响。”周国有说。
专家话焦虑 平心静气
“缓解因‘暑假可怕体’产生的焦虑,家长应以平和、冷静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成长,焦虑只会给家庭带来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周国有认为,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不可能一招制胜,一个暑假不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家长应该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拥有这种心态,家长将更能理性接受孩子在学业上的变化,从而减轻教育焦虑。
“家长应该看清焦虑炒作背后的利益链。”在教育系统从业30多年的退休教师王晓玲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路径,如果盲目跟风,在暑假强加给孩子过多的课业负担,孩子倍受煎熬,家长的焦虑也不会得到缓解。
“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假期负担,让孩子的暑假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王晓玲认为,暑假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他们在假期更需要的是社会实践、体会自然、经历考验。让孩子身心愉悦地享受假期,培养他们阳光、积极的心态,这对学习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正确认识教育本质,理性评估孩子特点,合理制定学习目标,杜绝不切实际的攀比,放下心理包袱,才能不被人为制造的焦虑所裹挟。□本报记者 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