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生活巨变凝聚前行力量
——省总“三忆改革发展史不忘初心感党恩”主题教育活动走进延安
本报记者 刘强 摄
10月18日,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来自全省建设系统的40多名职工代表,长途跋涉来到延安参加陕西省总工会“三忆改革发展史不忘初心感党恩”主题教育活动。一大早,他们先是走进王家坪革命旧址,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虔诚地接受着红色教育的洗礼,凛冽的寒风并未影响大伙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热情。
上午10时许,在毛泽东送长子毛岸英到农村劳动时谈话的石桌旁,“三忆改革发展史不忘初心感党恩”主题教育活动室外座谈会正式启帷。11名一线职工代表,分别结合成长经历、所见所闻,从吃穿住用行等切身感悟出发,深情回顾起40年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基础分局的姚舜义师傅回忆说:“小时候由于经济困难,家里缺衣少穿,只有冬天才能穿上鞋……”这位49岁的安康汉子朴实的话语,把大家带回改革开放前的那段艰苦日子。
按着时间脉络,他谈到家里在改革开放后,先是有了自行车、摩托车,直至小轿车;谈到乡村公路村村通、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铁走出国门。他的语气从低沉逐渐走向高亢,四周工友们皱着的眉头也渐渐舒展,不忘初心感念党恩的主旨也开始沁入人心。
“我爸说,‘我闺女修了这么多年高速铁路,当爸爸的该去看看干的都是些啥,把全世界都震动了!’”中铁二十局集团蒙华铁路7标项目部员工杜苗从今年国庆节父亲的延安之行谈起,她分享的主题围绕产业工人身上宝贵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展开。当讲到“当年,毛泽东主席就是在这个石桌前,决定让毛岸英当农民,师从边区著名劳模吴满有,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时,她情绪激动地说,来到延安,看过上小学时读过的《杨家岭的早晨》课文里,描写毛主席种植的菜园,重温了延安精神、劳模精神和南泥湾精神,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洗礼,坚守中国制造的意志更加坚定。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技术员弥杨志非常赞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箴言。他回顾了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道路行程的变迁,以及观看反映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些大型纪录片的感受,加深了对改革开放40年自己身边微观变化的新认识。此次延安行让这个90后更加坚定了参与改革,与改革共成长、与企业共命运的信心和决心。
宣讲成员中,既有60后和70后,还有80后和90后,大家成长年代不同,出生地域有别,但都有一个共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不会有自己和家人的共同幸福生活。“身教重于言传”,他们表示要通过实际行动带动周围的同事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再接再励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宣讲结束后,省建设工会主席徐富权总结说,7月份以来,全省建设行业36个工会组织启动的“三忆”主题教育宣讲活动,走进企业,走进班组,劳模、工会干部、一线职工,人人通过“三忆”,凝聚了正能量,促进了生产发展。如今,陕西建设行业已有100万职工积极参与其中。此项活动还走出国门,走进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省各地市工会、省级产业工会和企业工会的“三忆”活动也已全面展开。
当日,与会人员又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里的延安时期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窑洞前,延安市总工会主席黑树林为大家介绍了延安时期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在全民抗战中的历史和作用,介绍了大生产运动暨边区劳模运动的诞生和历史。
刚听完介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五工程局工会副主席崔庆文就迫不及待地同大家分享体会:从延安时期,党中央就高度重视一线劳动者,重视发扬劳模精神,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再次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技术工人待遇问题,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文件和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赞美劳动者。我们要发扬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带领全省产业工人为陕西的追赶超越贡献力量。
即将赴京参加中国工会十七大的黑树林,非常认同崔庆文的观点。他说,省总工会在延安开展“三忆”活动,是引导广大职工不忘初心,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进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自己更要讲政治、守规矩,要带头分享“三忆”体会,不忘初心再前行,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砥砺奋进新时代。本报记者 薛生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记者 刘强 摄
10月18日,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来自全省建设系统的40多名职工代表,长途跋涉来到延安参加陕西省总工会“三忆改革发展史不忘初心感党恩”主题教育活动。一大早,他们先是走进王家坪革命旧址,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引领下,虔诚地接受着红色教育的洗礼,凛冽的寒风并未影响大伙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热情。
上午10时许,在毛泽东送长子毛岸英到农村劳动时谈话的石桌旁,“三忆改革发展史不忘初心感党恩”主题教育活动室外座谈会正式启帷。11名一线职工代表,分别结合成长经历、所见所闻,从吃穿住用行等切身感悟出发,深情回顾起40年改革开放给国家、社会和个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基础分局的姚舜义师傅回忆说:“小时候由于经济困难,家里缺衣少穿,只有冬天才能穿上鞋……”这位49岁的安康汉子朴实的话语,把大家带回改革开放前的那段艰苦日子。
按着时间脉络,他谈到家里在改革开放后,先是有了自行车、摩托车,直至小轿车;谈到乡村公路村村通、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铁走出国门。他的语气从低沉逐渐走向高亢,四周工友们皱着的眉头也渐渐舒展,不忘初心感念党恩的主旨也开始沁入人心。
“我爸说,‘我闺女修了这么多年高速铁路,当爸爸的该去看看干的都是些啥,把全世界都震动了!’”中铁二十局集团蒙华铁路7标项目部员工杜苗从今年国庆节父亲的延安之行谈起,她分享的主题围绕产业工人身上宝贵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展开。当讲到“当年,毛泽东主席就是在这个石桌前,决定让毛岸英当农民,师从边区著名劳模吴满有,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时,她情绪激动地说,来到延安,看过上小学时读过的《杨家岭的早晨》课文里,描写毛主席种植的菜园,重温了延安精神、劳模精神和南泥湾精神,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洗礼,坚守中国制造的意志更加坚定。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技术员弥杨志非常赞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箴言。他回顾了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道路行程的变迁,以及观看反映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些大型纪录片的感受,加深了对改革开放40年自己身边微观变化的新认识。此次延安行让这个90后更加坚定了参与改革,与改革共成长、与企业共命运的信心和决心。
宣讲成员中,既有60后和70后,还有80后和90后,大家成长年代不同,出生地域有别,但都有一个共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不会有自己和家人的共同幸福生活。“身教重于言传”,他们表示要通过实际行动带动周围的同事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再接再励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宣讲结束后,省建设工会主席徐富权总结说,7月份以来,全省建设行业36个工会组织启动的“三忆”主题教育宣讲活动,走进企业,走进班组,劳模、工会干部、一线职工,人人通过“三忆”,凝聚了正能量,促进了生产发展。如今,陕西建设行业已有100万职工积极参与其中。此项活动还走出国门,走进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全省各地市工会、省级产业工会和企业工会的“三忆”活动也已全面展开。
当日,与会人员又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里的延安时期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窑洞前,延安市总工会主席黑树林为大家介绍了延安时期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在全民抗战中的历史和作用,介绍了大生产运动暨边区劳模运动的诞生和历史。
刚听完介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五工程局工会副主席崔庆文就迫不及待地同大家分享体会:从延安时期,党中央就高度重视一线劳动者,重视发扬劳模精神,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再次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技术工人待遇问题,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等文件和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赞美劳动者。我们要发扬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带领全省产业工人为陕西的追赶超越贡献力量。
即将赴京参加中国工会十七大的黑树林,非常认同崔庆文的观点。他说,省总工会在延安开展“三忆”活动,是引导广大职工不忘初心,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进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自己更要讲政治、守规矩,要带头分享“三忆”体会,不忘初心再前行,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砥砺奋进新时代。本报记者 薛生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