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54期:第03版 一线•广告

在建设一线谱写“匠心曲”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玉龙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苦点累点是应该的,苦和累就是这个职业赋予你的属性,想轻轻松松就干好一个项目,那是不可能的。”8月10日,记者见到了性格爽朗说话干脆、被称为“技术专家”“项目舵手”的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玉龙。

2006年,李玉龙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后入职中铁七局三公司。17年来,他先后参与郑西客专、沪宁铁路、昆枢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从名不见经传的见习生成长为身挑重任的项目总工,所负责的项目经常被学习观摩。他总结施工经验,编撰的多部技术方案、立项科目和发明专利为企业创造了上千万元的效益,先后获得中国中铁岗位能手、中国中铁优秀青年总工、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现在的他已是中铁七局三公司永柳高速项目部经理。面对记者,他满怀深情地讲述了那些与历练相伴的日子。

披荆斩棘  在荒郊野外用砍刀开路

广西永柳高速是一个体量124亿元、全长78公里的重大工程,李玉龙所在分部承建其中的64公里。

“从无到有是最难的。项目地处荒郊野外,刚去的时候,没人、没路、没车、没通讯,啥都没有。”提起正在建设的永柳高速,李玉龙感慨地说,那种孤独难以言喻。

野猪、毒蛇、蜘蛛随时都可能出现,施工人员一手拿着砍刀,一手拽紧身上的安全绳,背上还背着各种设备。“为了安全,也为了开路,砍刀必须随时在手,加上各种毒蛇出没,这次修铁路的经历感觉和红军过草地差不多。”李玉龙说,山里没有信号,为方便联系,他们只能统一对讲机时刻表,约定每一个小时开一次机。

每个点相隔5至10公里会有一人值守,从早上6时一直工作到晚上8时,食物和水全靠皮卡车来回运送。“租住的彝族老乡的房子,下面喂养家禽牲畜,上面住人。几十人挤在一个四面透风的大通铺上,冬天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到身上,好不容易睡着,通铺底下的牛羊猪又会时不时地叫唤几声。”李玉龙回忆道。

攻坚克难  做“粤北第一桥”的建造者

说起印象最深刻的项目,李玉龙说:“那非韶关丹霞大桥莫属了,这是公司承接的第一座斜拉桥项目。”大桥全长1027米,主塔高109.5米,桩基长度102.024米,梁面宽度44.5米,人们形象地称该桥“上天百米高,入地百米深”。

在设计建造方面,大桥的高度、难度、施工工艺等在粤北地区均为第一,被称为“韶关门户”“粤北第一桥”。

建设过程中,李玉龙和广大施工人员克服疫情、地质结构差、技术要求高、雨季长等困难,严格施工,先后攻克断裂段砂卵石覆盖层串珠式溶洞、变截面大直径超百米深孔桩基、复杂地质深水施工平台及千吨级双壁吊箱钢围堰等多项技术难题,提前45天完成丹霞大桥栈桥,创造了粤北地区桥梁建设史上“七个第一”,先后获得韶关大干160天劳动竞赛优胜单位等荣誉,3次获评韶关市交投先进单位和安全先进单位。2022年,该工程荣获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李春奖)。

有丹霞大桥这项优质工程作基础,三公司先后在韶关连续中标7个项目,实现滚动发展营业额21亿元,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牢记使命  让企业文化代代相传

“我的每一项荣誉都离不开公司的培养和师傅的用心点拨,我要把企业的这个好传统传承下去。”李玉龙说。因此,他时刻用一言一行去影响身边人。

工作中,他尤其重视对青年人的培养,为徒弟量身定制带教计划,采用“宏观指导+个别帮助+岗位提素+定向考核”的方式,使新入职大学毕业生在最短时间胜任岗位工作。他积极主持开展电焊、测量、试验、BIM等职工技能比武活动,促进青年职工技艺切磋、共同进步。

李玉龙经常和年轻技术人员交流自己的工作心得,并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徒弟,为徒弟全面搭建职工创新创效平台,通过创新工作室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科研尖兵。先后培养项目经理3人,省技术能手2人,项目总工7人,项目副经理6人,技术骨干31人,国家BIM一级建模师3人,二级建模师1人。

当记者问他应该怎么做新时期的奋斗者时,李玉龙认真思考了一会说:“不管什么时代,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希望我能干好每一个项目,多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骨干,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本报记者   王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