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林则徐留在陕西的足迹
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到蒲城为恩师王鼎守心丧时居住的地方,也是目前陕西省内唯一保存下来的林则徐三次到陕期间住过的一座完整的寓所。
林则徐少年时所作的七言联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显示出他广阔的胸襟与气魄。虎门销烟,是中外历史上禁烟运动中最辉煌的壮举。
前不久,笔者来到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探寻林则徐在陕西留下的足迹,感受他的胸怀与坚韧。
受命于危难
1846年,林则徐上任陕西巡抚不久,就向道光帝请了3个月假。获准后,他就来到了恩师——军机大臣王鼎的故里蒲城。当时,他所下榻的王鼎族弟王仲山的家里,就是现在纪念馆的所在地。
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又称王家大院,整个建筑形式为关中典型的“四进式”建筑。院落里青砖遍地,飞檐斗拱,肃穆寂静。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长期以戴罪之身四处漂泊,尤其在发配新疆“赎罪”期间,更是饱受精神与疾病的折磨。颠沛流离数年之后,总算从发配之地到达陕西任职。到蒲城时,林则徐已六十多岁。
纪念馆内的南厅挂着林则徐当时写的“味兰书屋”匾额,西厢房挂着“槐荫山房”匾额,前厅门额上悬挂着“寿萱堂”匾额,中厅门额上挂着“慈惠徽音”匾额,后楼挂着“肄经阁”匾额。在蒲城期间,林则徐留下了大量的墨迹,仅为此宅院就书写了8块匾额,保存下来的有7块。
“味兰书屋”这块匾额上林则徐所书下款的文字,可以确定他到蒲城的时间。匾上所书“道光丙午嘉平望月”即1847年1月30日。历史学家刘仲兴和王仲谋考证后,确定林则徐到蒲时间是在1847年1月26日至3月31日之间。
林则徐为什么来蒲城?通过参观纪念馆第一展室“王鼎以血醒君荐林公”,人们可以猜出一二。
19世纪中叶,中国大地鸦片烟毒横流、民生凋敝,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查禁鸦片。经过两个多月的兼程跋涉,于1839年初抵达广州。面对广东沿海鸦片烟贩猖狂走私的实际情况,他意识到仅仅是严禁吸食已不足禁绝鸦片,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着重于遏制鸦片的输入,查禁走私。在弄清了鸦片毒害相关情况后,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新砌的销烟池内,将收缴的英国趸船上的鸦片全部销毁。
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这位民族英雄的身后,有一位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保荐他、支持他禁烟抗敌的幕后英雄人物——军机大臣王鼎。
王鼎是蒲城人,和林则徐属于生死之交。
1811年春,林则徐授翰林院庶吉士,与在翰林院任职的王鼎相识。面对鸦片严重危害国家、毒害百姓的状况,道光帝下诏令林则徐进京,并连续8次召见林则徐。加上军机大臣王鼎的极力推荐,林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在风雨如晦的时代,林则徐如一道亮光,虽不能照彻整个苍穹,但在他的辉映下,天地间有了鲜亮的色彩。林则徐所至之处,必造福当地百姓。即使在遣戍新疆时,他仍以花甲之岁、带病之躯,垦田勘荒,从不懈怠。
以命相交的挚友
林则徐到达广州之后,以“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决心,雷厉风行地开始销毁鸦片,狠狠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可是动摇不定的道光帝,又听信投降派的谗言,反降罪于林则徐,以“深负委任”“办理不善”“误国病民”等罪名将其流放伊犁。王鼎为此十分震惊和气愤,立即开始多方周旋,全力营救林则徐。
王鼎不顾自己70多岁高龄,愿意前往河南治理水灾,请求道光帝允许准备赴伊犁戍边的林则徐和他一道治理水灾以“戴罪立功”。道光帝批准了王鼎的请求。然而,在治黄工程胜利竣工时,道光帝又降旨让林则徐“着仍往伊犁”,让王鼎良苦用心全成泡影。与林则徐告别时,王鼎老泪纵横、涕泣不已,而林则徐忍痛以诗安慰道:“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尚方。”
王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次挺身而出向道光帝保荐林则徐。但王鼎的建议不仅没有被采纳,道光帝还不让他上朝议事。王鼎深感无力回天,便留下了“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四不遗书,在1842年自缢身亡,“以血醒君”。
林则徐和王鼎在河南挥泪分别之后,行至西安,一方面安置有病的家眷,一方面等待王鼎上谏皇帝后的好消息。不料,他盼来的却是恩师尸谏而亡的噩耗。他拖着沉重的步履,离开了西安,踏上了西去的征途。戍边期间,林则徐一直怀念着恩师王鼎。
1845年9月,道光帝以林则徐“自备斧资,效力奔驰,将近一载,著有微劳”,将其召还。1846年,林则徐任陕西巡抚。他觉得离恩师墓地已至最近处,该实现奠师之望了。多年在外,长期劳累,疾病缠身,他也有了请予开脱的理由,便向皇帝呈了《患病未愈请开缺调治析》。得道光帝批假3个月后,他立即专程来到蒲城为王鼎守心丧。□张斌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到蒲城为恩师王鼎守心丧时居住的地方,也是目前陕西省内唯一保存下来的林则徐三次到陕期间住过的一座完整的寓所。
林则徐少年时所作的七言联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显示出他广阔的胸襟与气魄。虎门销烟,是中外历史上禁烟运动中最辉煌的壮举。
前不久,笔者来到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探寻林则徐在陕西留下的足迹,感受他的胸怀与坚韧。
受命于危难
1846年,林则徐上任陕西巡抚不久,就向道光帝请了3个月假。获准后,他就来到了恩师——军机大臣王鼎的故里蒲城。当时,他所下榻的王鼎族弟王仲山的家里,就是现在纪念馆的所在地。
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又称王家大院,整个建筑形式为关中典型的“四进式”建筑。院落里青砖遍地,飞檐斗拱,肃穆寂静。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长期以戴罪之身四处漂泊,尤其在发配新疆“赎罪”期间,更是饱受精神与疾病的折磨。颠沛流离数年之后,总算从发配之地到达陕西任职。到蒲城时,林则徐已六十多岁。
纪念馆内的南厅挂着林则徐当时写的“味兰书屋”匾额,西厢房挂着“槐荫山房”匾额,前厅门额上悬挂着“寿萱堂”匾额,中厅门额上挂着“慈惠徽音”匾额,后楼挂着“肄经阁”匾额。在蒲城期间,林则徐留下了大量的墨迹,仅为此宅院就书写了8块匾额,保存下来的有7块。
“味兰书屋”这块匾额上林则徐所书下款的文字,可以确定他到蒲城的时间。匾上所书“道光丙午嘉平望月”即1847年1月30日。历史学家刘仲兴和王仲谋考证后,确定林则徐到蒲时间是在1847年1月26日至3月31日之间。
林则徐为什么来蒲城?通过参观纪念馆第一展室“王鼎以血醒君荐林公”,人们可以猜出一二。
19世纪中叶,中国大地鸦片烟毒横流、民生凋敝,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查禁鸦片。经过两个多月的兼程跋涉,于1839年初抵达广州。面对广东沿海鸦片烟贩猖狂走私的实际情况,他意识到仅仅是严禁吸食已不足禁绝鸦片,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着重于遏制鸦片的输入,查禁走私。在弄清了鸦片毒害相关情况后,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新砌的销烟池内,将收缴的英国趸船上的鸦片全部销毁。
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这位民族英雄的身后,有一位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保荐他、支持他禁烟抗敌的幕后英雄人物——军机大臣王鼎。
王鼎是蒲城人,和林则徐属于生死之交。
1811年春,林则徐授翰林院庶吉士,与在翰林院任职的王鼎相识。面对鸦片严重危害国家、毒害百姓的状况,道光帝下诏令林则徐进京,并连续8次召见林则徐。加上军机大臣王鼎的极力推荐,林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在风雨如晦的时代,林则徐如一道亮光,虽不能照彻整个苍穹,但在他的辉映下,天地间有了鲜亮的色彩。林则徐所至之处,必造福当地百姓。即使在遣戍新疆时,他仍以花甲之岁、带病之躯,垦田勘荒,从不懈怠。
以命相交的挚友
林则徐到达广州之后,以“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决心,雷厉风行地开始销毁鸦片,狠狠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可是动摇不定的道光帝,又听信投降派的谗言,反降罪于林则徐,以“深负委任”“办理不善”“误国病民”等罪名将其流放伊犁。王鼎为此十分震惊和气愤,立即开始多方周旋,全力营救林则徐。
王鼎不顾自己70多岁高龄,愿意前往河南治理水灾,请求道光帝允许准备赴伊犁戍边的林则徐和他一道治理水灾以“戴罪立功”。道光帝批准了王鼎的请求。然而,在治黄工程胜利竣工时,道光帝又降旨让林则徐“着仍往伊犁”,让王鼎良苦用心全成泡影。与林则徐告别时,王鼎老泪纵横、涕泣不已,而林则徐忍痛以诗安慰道:“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尚方。”
王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次挺身而出向道光帝保荐林则徐。但王鼎的建议不仅没有被采纳,道光帝还不让他上朝议事。王鼎深感无力回天,便留下了“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四不遗书,在1842年自缢身亡,“以血醒君”。
林则徐和王鼎在河南挥泪分别之后,行至西安,一方面安置有病的家眷,一方面等待王鼎上谏皇帝后的好消息。不料,他盼来的却是恩师尸谏而亡的噩耗。他拖着沉重的步履,离开了西安,踏上了西去的征途。戍边期间,林则徐一直怀念着恩师王鼎。
1845年9月,道光帝以林则徐“自备斧资,效力奔驰,将近一载,著有微劳”,将其召还。1846年,林则徐任陕西巡抚。他觉得离恩师墓地已至最近处,该实现奠师之望了。多年在外,长期劳累,疾病缠身,他也有了请予开脱的理由,便向皇帝呈了《患病未愈请开缺调治析》。得道光帝批假3个月后,他立即专程来到蒲城为王鼎守心丧。□张斌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