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端焰:玩转数控机床的技术达人
9月12日,在商洛市商南县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记者见到了商洛市第四届劳动模范刘端焰。一身浅灰色的工作服干净整洁,身形偏瘦,皮肤白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技术员。而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工作中的刘端焰,就如他名字中的“焰”字那般,充满着热情和活力。
今年35岁的刘端焰在数控加工领域已经坚守了11年,长期专注于数控机床编程、工装夹具设计、产品加工工艺设计和改进等工作,解决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
在生产一线锤炼技艺
2020年,在外地工作多年的刘端焰回到自己的家乡,来到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员,从事产品的试制、加工工作。
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是商南县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专注于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应急消防、军警执法、工业照明等领域。
虽然之前在数控加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第一次从事照明设备的生产加工,刘端焰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之前从事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和照明设备的加工工艺有所不同。”刘端焰说,在工友们的帮助和自己的主动学习下,仅用2个月的时间便对工作熟悉了起来。
随着生产的需要,公司的数控设备不断增加,原有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2021年,公司首次引进智能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产品在生产线上加工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机器人作业中的自动上料联动加工时,吹气无法达到人工清理的效果,刘端焰反复观察实验,发现了可以改进的办法,他连夜拿出了整改方案,采取在机床主轴上加装一种中心出水装置,让冷却液从机床内部把残渣冲出,这一改进解决了所有问题,供应商现场拍手叫好,为后续的机器人引进提供了基础。
在钻研中碰撞出创新火花
在刘端焰初入公司时,谁都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能够给公司带来巨大变化。
刘端焰进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车间里反复检查每一台设备,依据以往工作经验,他能准确判断出,哪台零件需要保养了、哪个压力不够,设备转速功能调至多少能减少零件的损坏等等。
入职公司几个月后,刘端焰交上了一份厚厚的工艺改进计划书,里面详细记录了每种零件的改进方向以及每个产品的优化策略。
通过这份工艺改进计划,将照明产品颈部件零件的加工时长由3分钟缩减到2分30秒,尾盖的加工时长由1分30秒缩减到1分10秒,一个个零件加工效率的提升,使得公司的整体效率提升了8%,大大缩短了工时,节约了加工成本。
公司拥有30多台机床,7组机器人,4条电路生产线,这些设备经过刘端焰调试、保养、维修,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降低了使用故障。自他来那年,首次实现了公司设备全年无大修。
刘端焰以其精湛的技艺,在2021年被公司授予“突出贡献奖”,2022年获得商洛市首届数控车床大赛一等奖,同年荣获“商洛市技术能手”称号。
在“传帮带”中传承劳模精神
“企业的发展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不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刘端焰说。
为了使公司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他毫不吝啬地传授着自身多年打磨的技术,手把手地教授新员工每一项技艺,并且在车间里面收了贾海清等10个徒弟。
从设备讲解到设计工艺,再到软件应用,最后进行程序编制,如今,经他手培养的每个徒弟都能够自主操作、自主设计、自主编程。公司的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起来了,产品也越来越好了,吸引了许多委托加工订单,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2022年,刘端焰结合公司内部生产需要,编制了《数控加工技术人员培训教材》,系统开设数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并得到职能部门的认证,颁发《数控车床操作证书》,进一步提高了员工专业素养。
获得商洛市第四届劳动模范荣誉后,刘端焰工作的动力更足了,他又忙碌着制定技改方案,解决疑难故障,指导协调设备调试、维护,传授设备操作技巧……□本报记者 李旭东
刘端焰在操作设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9月12日,在商洛市商南县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记者见到了商洛市第四届劳动模范刘端焰。一身浅灰色的工作服干净整洁,身形偏瘦,皮肤白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技术员。而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工作中的刘端焰,就如他名字中的“焰”字那般,充满着热情和活力。
今年35岁的刘端焰在数控加工领域已经坚守了11年,长期专注于数控机床编程、工装夹具设计、产品加工工艺设计和改进等工作,解决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题。
在生产一线锤炼技艺
2020年,在外地工作多年的刘端焰回到自己的家乡,来到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员,从事产品的试制、加工工作。
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是商南县首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长期专注于大功率发光二极管照明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应急消防、军警执法、工业照明等领域。
虽然之前在数控加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第一次从事照明设备的生产加工,刘端焰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之前从事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和照明设备的加工工艺有所不同。”刘端焰说,在工友们的帮助和自己的主动学习下,仅用2个月的时间便对工作熟悉了起来。
随着生产的需要,公司的数控设备不断增加,原有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2021年,公司首次引进智能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产品在生产线上加工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机器人作业中的自动上料联动加工时,吹气无法达到人工清理的效果,刘端焰反复观察实验,发现了可以改进的办法,他连夜拿出了整改方案,采取在机床主轴上加装一种中心出水装置,让冷却液从机床内部把残渣冲出,这一改进解决了所有问题,供应商现场拍手叫好,为后续的机器人引进提供了基础。
在钻研中碰撞出创新火花
在刘端焰初入公司时,谁都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能够给公司带来巨大变化。
刘端焰进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车间里反复检查每一台设备,依据以往工作经验,他能准确判断出,哪台零件需要保养了、哪个压力不够,设备转速功能调至多少能减少零件的损坏等等。
入职公司几个月后,刘端焰交上了一份厚厚的工艺改进计划书,里面详细记录了每种零件的改进方向以及每个产品的优化策略。
通过这份工艺改进计划,将照明产品颈部件零件的加工时长由3分钟缩减到2分30秒,尾盖的加工时长由1分30秒缩减到1分10秒,一个个零件加工效率的提升,使得公司的整体效率提升了8%,大大缩短了工时,节约了加工成本。
公司拥有30多台机床,7组机器人,4条电路生产线,这些设备经过刘端焰调试、保养、维修,大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降低了使用故障。自他来那年,首次实现了公司设备全年无大修。
刘端焰以其精湛的技艺,在2021年被公司授予“突出贡献奖”,2022年获得商洛市首届数控车床大赛一等奖,同年荣获“商洛市技术能手”称号。
在“传帮带”中传承劳模精神
“企业的发展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不断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刘端焰说。
为了使公司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他毫不吝啬地传授着自身多年打磨的技术,手把手地教授新员工每一项技艺,并且在车间里面收了贾海清等10个徒弟。
从设备讲解到设计工艺,再到软件应用,最后进行程序编制,如今,经他手培养的每个徒弟都能够自主操作、自主设计、自主编程。公司的技术人才队伍培养起来了,产品也越来越好了,吸引了许多委托加工订单,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2022年,刘端焰结合公司内部生产需要,编制了《数控加工技术人员培训教材》,系统开设数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并得到职能部门的认证,颁发《数控车床操作证书》,进一步提高了员工专业素养。
获得商洛市第四届劳动模范荣誉后,刘端焰工作的动力更足了,他又忙碌着制定技改方案,解决疑难故障,指导协调设备调试、维护,传授设备操作技巧……□本报记者 李旭东
刘端焰在操作设备。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