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90期:第03版 教育

陕西高校“双一流”建设博采众长再启航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应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服务新发展格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大学创新体系,深化科教融合育人,坚持引育并举,全方位打造一流师资……9月15日,在陕西省政协“加强我省高校学科建设,推进新一轮高校‘双一流’建设”对口协商座谈会上,省政协副主席孙科提出了自己看法,与大家交流。

当天,省政协组织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部分副主任,部分常委、委员,部分省级民主党派负责同志,有关方面专家学者代表,同时邀请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有关领导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一同为陕西高校“双一流”建设把脉。

优化财政投入公共价值

“国家政策绩效导向、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基础办学条件急需改善是制约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突出因素。”省政协委员、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云贺说。

他以西安理工大学财政投入力度不够和基础办学条件落后为例进行说明。学校年度预算经费近5年基本为每年10亿元,主要来源于陕西省财政资金专项投入,年度增幅较小,而东部同类型地方高校年度预算增幅均有较大增长,如浙江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地方高校2021年度经费预算均在20亿元以上。西安理工大学现有大部分的学生教学与生活空间均为办学之初建立,长期缺乏专项经费支持,距离现代化校园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影响了对优质学生生源的吸引力,增加了高水平人才引进的难度。

刘云贺建议,省上协同省属高水平高校争取国家支持,比如推动国家设立“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学专项”,专项支持和改善西部地方高校基础办学条件,从而实现东西部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消除西部高等教育的后顾之忧。

“尽管各级政府均加大了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但鉴于‘双一流’高校建设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以及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区域经济结构性不均衡的现实,要优化财政投入公共价值,助力‘双一流’高校高水平建设。”省民盟副主委、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崔亚丽说。

她建议,要持续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围绕培养所需人才、解决重大瓶颈等问题,加强与有关高校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培养、科技合作攻关等方式,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集中资源发展优势学科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十四五”期间,我省着力提升高校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力争新增1至2所学校、3至5个学科建成国家“双一流”院校和学科,省财政投入“双一流”建设资金将达43.7亿元。

“相较目标和投入,我省高校学科建设存在学科发展与招生难之间的矛盾,省属高校科研能力较弱等问题需要解决。”省政协常委、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鲍崇高说。

他建议严格控制学科扩张,集中资源发展优势学科。“省属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签订合作意向,及时调整高校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向;定期对就业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已经饱和或前景不乐观的学科与专业进行严格控制,减少资源投入。还要整合现有资源,对具有明显就业市场优势的专业进行建设,提升优势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鲍崇高说。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1周年之际,在西安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形成了54项主要合作共识和倡议,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

“我省提出要大力发展‘四个经济’,其中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致公党西北大学委员会委员,西京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王颖说,我省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学科众多,但学科设置和学科结构没跟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尤其是国际商务、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产业领域缺乏强势学科,难以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王颖建议,整合我省高校经济贸易学科专业优质资源,加强面向中亚五国合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人才队伍建设,设立中国-中亚经贸学院。坚持国际化定位,突出经贸特色,推进与相关高校联合协作,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中亚经贸学院。

省政协委员、西安航空学院院长祁玉龙建议,支持行业特色高校实施部省共建,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与行业特色高校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大部省合建行业特色高校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和优化部省会商机制,帮助和指导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及毕业生就业工作。他建议,地方政府应把行业特色高校作为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健全高校人才队伍机制

当前,人才强国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双一流”建设全面推进,一流师资、一流人才的数目是“双一流”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

“发挥好我省高校资源优势,持续提升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聚集、培育、选拔人才水平,建立健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刻不容缓。”省农工生态工作委员会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单卫星建议,要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构建良性的人才集聚大环境,深化改革人才评价机制。

单卫星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他建议,要支持和鼓励高校科教工作者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水平,围绕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

在如何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方面,鲍崇高认为,省属高校应该因地制宜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政策,改革人才管理机制。完善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培养机制,制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带头人的积极性,组建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力量集中、研究成果有分量的科研创新团队,引领和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他还建议,要壮大科研团队,以国家基金申报为抓手,鼓励研究方向较为相近的教师共同申报项目,展开联合攻关,吸纳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进入团队,逐步壮大研究队伍。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