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20期:第04版 视角

由天然盐湖到“红色盐都”

——榆林定边盐场发展史揭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三五九旅窑洞遗址。


讲述陕西国家工业遗产的故事②

10月19日,深秋的陕北晴空万里,辽阔的田野披着金色的光芒,目及之处一派清明景象。

记者为了探寻国家工业遗产故事,来到了位于陕北榆林市西大门、素有“旱码头”之称的定边县。当置身于黄土高原之上的盐场堡镇,望着五彩斑斓的盐湖群,耳边似乎就响起了那久远的驼铃声,眼前仿佛也浮现出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走西口运盐的骡队、马队、牛车队,还有挑担的货郎队……

据介绍,这里是陕西省唯一的湖盐产区,其产盐历史始于秦汉,昌于唐宋,盛于明清。在这个被称为“定边盐场”的地方,从东北到西南分布着大大小小14个天然盐湖,湖盆总面积98平方公里,现探明资源总储量为3101.8万吨,盐湖群盐霜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

“这里有定边盐业史,还有盐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延长石油定边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定边盐化工公司”)宣传办负责人杨涛说。


定边盐场的历史及地位

常言道,居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的“盐”,不仅是我们生活无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而且是工、农、牧、渔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工之母”,目前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已达14000多种,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和尺度。同时,盐业收入也是历朝历代国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被称之“财政支柱”和“国之大宝”。

据考证,我国远在五千年前就发现了盐并开采利用,早在战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在治水的同时,勘察地下盐卤分布状况,始凿盐井,因之也使我国成了盐井的发明地。盐业发展到目前,以生产划分,主要有海盐、矿盐、湖盐三大种类。从世界范围比较来看,我国是盐湖最多国家之一,现已探明有1500多个盐湖,其中定边盐湖是陕西省唯一的盐湖。

杨涛介绍,定边的盐湖群中有两个盐湖最具有特色,一是最大的盐湖——苟池盐湖,开采始于汉代,史上称为青盐,特点是粒大,色青,茬硬,味咸,该湖盆面积为19.8平方公里;二是与之临近的花马池盐湖,湖盆面积为6.78平方公里,开采始于秦汉,因明朝政府实行用盐换马,此湖便被称之“花马大池”。这里的湖盐特点是“玉洁冰鲜,不劳煮泼,成之自然”且“朝取暮生,暮取朝复”。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盐业发展,在我国先后出现了很多因盐而兴而名的城镇,而且贯穿了东西南北,比如西藏的盐井县、新疆的盐湖镇、四川的盐源县、江苏的盐城等地,自古就有盐都、盐池、盐城之称。定边县也因出产盐而在古时曾被称之“盐州”。北宋元符二年,著名政治家、诗人范仲淹取“底定边疆”之意,改名为“定边”,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定边盐场所在的镇因盐而名“盐场堡镇”。

定边盐湖在秦汉时期已开始生产食盐,产品销往现在的延安、榆林、庆阳一带。在明朝实行的“盐马开中”和“盐布开中”政策之后,曾经形成了经甘肃华池到定边、安边、靖边,直趋汉中与陕甘茶马古道衔接的“盐马古道”,成为连接三秦大地的重要商道。

同时,在“盐马交易”政策引导下,定、靖边地居民纷纷牵驴驱马,走上驮盐换马的经商之路,踩出了一条经盐池、到定边、直达边地马市的名闻陕北的“盐马古道”,继而形成了以盐马交换为主要内容的“三边贸易圈”。“三边贸易圈”是继陕南“陕甘茶马古道”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条盐马古道,对促进沿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朝时期,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兰州设盐务署管理盐务。由于朝廷内外兵患不止,朝廷税收入不敷出,不久即在定边的花马池创设花定盐厘局,增加了盐税收缴数量,以充实府库。

1927年爱国将领冯玉祥成立了花定运盐署,管理定边盐场。1935年民国政府将定边盐场收回中央直管。

定边盐化工公司负责工业遗产工作的王飞说,在促进陕西尤其是陕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定边盐场的贡献是重要而巨大的。

20世纪50年代末,盐务局干部职工在老盐湖打盐。

20世纪60年代,二人手摇水车给盐田灌水。


革命时期的“中央第一财政”

记者从定边湖盐展览馆展出的资料信息中了解到,1934年,以刘志丹、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甘肃华池南梁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了陕甘边区盐场堡盐厂(今定边盐化工公司前身)。如今在该展览馆里,还能见到当年边区政府曾经使用过的刻印有“边区盐场堡盐厂”字样的秤砣。

1936年,定边全县解放后,时任中央经济部部长毛泽民率领中央经济团来到定边,成立了以经营食盐为主的“三边贸易公司”。

抗战时期,党中央为了缓解陕甘边区经济等困难,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开发定边盐湖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120师359旅部队官兵来到定边盐场,开展打盐大生产运动。

据相关资料,当年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该旅部队官兵在花马池湖畔边墙上挖窑洞175孔,割草铺地为床、垒土筑灶为炊,同群众一起砍柴压坝、修田整畦、打井挖巷、筑路平坨,进行盐田基本建设,先后修筑盐坝800余块,新修盐田1094亩,打井108眼,年打盐30余万驮。特别是1941年那一年,产盐70余万驮(每驮150斤),创革命时期年产盐量最高水平。

同时,当年边区政府号召发动大运盐高潮,累计有26000余头牲口,把定边食盐运送到了陕甘宁边区各分区及周边国统区,解决了260余万抗日军民的食盐困难,还为边区换回了棉布、医药、钢铁、纸张、百货等大量急需物资与外汇,稳定了边区财政金融市场,保证了抗日军费开支,为粉碎敌人经济封锁、为边区财政供给、经济建设和支援前线作出了巨大贡献,定边盐业当年被毛泽东誉为“中央第一财政”,因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永恒记忆。

1940年六七月,盐务归八路军军委接管后,成立了三边盐务局,并以部队打盐为主。其时,由三边分区专署专员罗成德同志兼任三边盐务局局长。此后,除了359旅的4支队伍在定边各盐湖打盐外,还有驻地军警一团、保安大队及定边、盐池机关干部、学生等,在老湖盐成熟时突击捞盐。

1942年在陕甘宁边区英模大会上,毛主席为领导三边军民开展盐业大生产运动取得辉煌成绩的罗成德同志题词“不怕困难”,以表彰八路军指战员对边区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时隔50多年的1987年,为缅怀当年的革命英雄,纪念定边盐湖对革命战争的巨大贡献,当年的359旅旅长、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为定边盐化厂命名“陕西省定边三五九盐化厂”。

1994年,全国人民政协副主席、时任359旅政治委员王首道为定边盐化题词:“抗战垦荒南征北返,功勋卓著彪炳千秋”。

至此,奠定了定边盐业在近代及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刻印有“边区盐场堡盐厂”字样的秤砣。

←三五九旅官兵自己动手,挖掘窑洞安家。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变化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定边盐场发展史,其实就是定边盐化工公司的现代发展史。

据王飞介绍,1936年定边解放后,定边盐场归边区政府管辖。此后,长期负担着陕、甘、宁、晋等地的食盐、工业盐供应。

1958年,国家确定“以盐为纲”的盐业综合利用方向和以“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60年初,在定边县工业局、榆林地区工业局积极努力下,省轻工业局批准在定边成立“地方国营定边盐化厂”。1960年3月8日,定边县政府决定成立“地方国营定边盐化厂”。当年3月15日正式成立,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为刘帮清,第一任厂长为张俊祥。

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企业,定边盐场长期支撑着地方财政,利税贡献曾经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0%以上。计划经济时期,累计生产盐产品800多万吨,实现产值43亿余元,上缴利税3.2亿余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定边盐化厂经历了改革开放大潮的诸多洗礼,运行体制几度变更,但对于地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只增不减,始终保持着名副其实的地方支柱产业地位。

2001年,响应国家改革的号召,定边盐化厂进行了触动产权、变更体制的企业改制。

2011年9月,定边县政府与延长石油集团根据“资源整合、以油促盐、企地共赢”发展策略,将定边盐化工公司进行了整体上划。2012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了延长石油定边盐化工有限公司,为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发展到目前,该公司作为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应急商品生产企业之一,已建成盐田4100亩、硝田1200亩,下设5个原盐生产厂,拥有年产10万吨食用盐和5万吨工业盐洗涤生产线各一条,可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

陕西省劳动模范,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冯建亮表示,在历届领导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奋斗下,特别是近年来,坚持“立足主业、综合利用、深度加工、滚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企业已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盐田

硝田

未来将是“ 红色盐都旅游休闲区 ”

定边盐场 2019 年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单位,2021 年被榆林市委评为“榆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事实上,定边盐化工公司针对千年盐湖和工业遗产,早已着手发挥特色资源效应。冯建亮告诉记者,在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下,他们立足盐湖红色文化,围绕打造红色盐都,已在积极推进定边盐场工业遗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规划并完成了部分359旅打盐盐田修缮、大坝恢复修缮、红色教育培训教学点、工业遗产展览馆、359旅盐田体验打盐以及相关配套项目等建设。

如今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现代化大型设备采盐时“喷水吞珠”的壮丽场景,欣赏到高原盐湖日出和晚霞落辉的绚丽画卷,还可以透过清凌凌的湖水观赏到形状各异、正在生长的栩栩如生的朵朵盐花,感受到盐湖世界的神秘之美。

冯建亮说:“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划,在项目整体实施完成后,在这里不仅能够享受到盐泉漂浮、原始捞盐等水上休闲、运动娱乐,以及黑泥美容、盐浴、盐敷疗养等为一体的盐湖特色旅游,还可以吃到盐湖养殖的特色水产品南美白对虾、大青蟹;通过古盐市、激情盐景园、古法制盐、盐博物馆、盐神庙等,可随时穿越历史,触摸到盐业发展文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令人随处都可感受到定边盐场人坚韧进取、薪火相传的拼搏奋斗精神,以及“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延长石油优良传统精神。

打盐体验。

文/本报记者  杨志勇

图/延长石油定边盐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