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22期:第02版 综合

汉服跟拍摄影师——

激发古城文旅融合新活力的年轻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摄影师崔健在西安兴庆公园为客户拍照。


“来,头向右边转一点,心里想着高兴的事,微笑……非常好,再来一张!”国庆假期,崔健为客户拍摄汉服写真的单子排得满满的,8天假期只休息了一天。他在小红书APP上开通了一个名为“摄影师白羊座”的账号,不少顾客通过平台上他发布的照片,慕名而来预约拍摄。

近年来,伴随着沉浸式旅游的兴起,一种新的职业方向悄然兴起——汉服跟拍摄影师,这群年轻人激发了西安的文旅融合新活力。

其实,这种形式和影楼的婚纱摄影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影楼的婚纱摄影叫“外拍”,按提前约定好的内容,摄影师安排在特定场合进行婚纱拍摄。而跟拍摄影只是临时约定,在旅游景点即兴进行汉服人像拍摄,叫“跟拍”。

现在各个景点除了旅游的人以外,穿着汉服的人也非常多,而跟拍这种新兴的消费模式更是随处可见。

每天下午5点左右,摄影师小鱼(化名)就会拿着大型补光灯,挎着单反相机,拉着道具小车,前往大雁塔西侧的红墙边开始拍摄的准备工作,这里是大雁塔下摄影师最密集的地方。

“我今年4月开始在这里拍照,生意特别好,有时候都忙不过来,每天晚上甚至可以挣到上千元。现在摄影师越来越多,竞争激烈了,收入也少了一些。”小鱼说。

在大雁塔西侧的观景平台上、陕西民俗大观园、慈恩镇东南侧、大雁塔南、北广场等地也聚集了大量的摄影师,他们指导身穿汉服的游客在拍摄时变化动作和更换道具,利用大型补光灯和单反相机夜间拍摄的优势,让身着汉服的游客与大雁塔以及仿古建筑夜景融合在一起。

悦悦(化名)是一个新疆姑娘,当年只身来西安干摄影时,汉服还只是“小圈子”文化。随着西安旅游在短视频平台的爆火,大量的流量涌入了这座千年古都,催生了类似汉服文化周边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我最开始拍写真比较多,后来随着汉服文化的流行,工作重心向汉服专业拍摄转移。”在悦悦的记忆中,刚开始做汉服摄影,主要在周末接单。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汉服,在2021年以后,她接单的数量明显增长。

现在,悦悦已经成立了工作室,遇到业务繁忙时,一天可以接到4个客单,平均每个客单的拍摄时长为2小时左右。“我会在网络平台上发一些作品来吸引客人,他们看到后觉得不错就会联系我们,紧接着就是确认拍摄环节。还有一种形式,就是跟汉服体验馆合作,游客在他们店内化妆、租衣服,有拍摄需求的,店方就会推给我们这种合作的摄影师。”

根据不同类型客户选择不同摄影风格,从而展现他们各自专属的美丽,这是悦悦的经营之道。“有的游客在网上看到古装剧里冷清的造型不错,想给自己也拍一套,我们会根据其个人脸型等提出一些衣服和妆面的建议。有些人比较适合可爱型,还有一些更适合端庄华丽的风格,我们就会根据个人特点提供建议。”

如今,悦悦在淡季一个月可接到二三十个客单,旺季时则更多。在节假日高峰期的当月,可以接到四五十单的样子,最高收入可达到3万元左右。

“目前,我的客户群体涵盖范围比较广,从学生到上班族,有孩子妈妈带着孩子,以及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有来拍照的。”悦悦表示,“看着周围的人对汉服越来越认可,大众接受度逐渐提升,以及整个民族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我觉得这个行业依旧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汉服产业的确在不断发展与上升之中。作为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高峰论坛之一,第二届汉服创意与汉服版权论坛日前在沪举办。论坛报告透露的数据显示,我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连续四年保持70%以上的高速增长。2023年汉服市场规模预计达125.4亿元,2025年有望达到191.1亿元,同比增长13.2%,未来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

汉服文化兴起的背后,是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当与旅游结合后,成为新的经济形式,让西安这座历史古城在年轻人的装扮下,多了柔软丰厚又新潮自信的颜色。

文/图  本报记者  刘诗萌


采访手记

我认识的第一位汉服跟拍摄影师,是堂妹在小红书找的一位一脸秀气的00后女孩——咪咪。

我问咪咪:“现在的跟拍摄影师都是00后吗?”“基本都是,顾客喜欢让年轻人拍,觉得拍摄选景和姿势指导比较好。”

“跟拍圈”的摄影师们都很年轻。摄影,在他们眼里不仅仅是光与影,更是人与人的互动。摄影师不单单是按下快门的“工具人”,更是记录生命时光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随着95后、00后逐渐成为沉浸式旅游、国风消费主力人群,汉服跟拍市场的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年轻人敏锐捕捉到了市场热点,并发掘出其中的商机,既促进了消费,也催生出了新的职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