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底色夯实发展底气
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煤、天然气、水泥灰岩保有储量均居第四位……丰富的资源储备,让陕西不仅在保供方面勇挑重担,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也不断迈上新台阶。
笔者走进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块电子大屏呈现在眼前,井上井下生产场景尽收眼底。“发现井下有违章行为后,‘千眼’视频监控系统会自动识别、记录。”工作人员李杰介绍。“千眼工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行“可视化+安全”管控模式,实现采掘头面、生产系统、重要岗位关键工序的可视化、操作行为可视化。
近年来,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不断推进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调度员薛鹏飞说,智能化改造升级既实现了减人增效,也为安全管理工作高效赋能。
与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样,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多单位告别了“傻大黑粗”。目前,陕煤集团全面完成矿井智能化改造,下属38对智能化矿井年产能达到1.8亿吨,占总产能的93%。
为推动国企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陕西省国资委围绕创新谋划产业化项目、配置资本和人力资源、打通产业链条、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目标-管理-考核”一体推进的创新工作体系。
“我们将着力推动陕西工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康宁说,当前陕西工业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
陕西高校多、科研院所多、创新人才多,创新已成为三秦大地的共识。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说,陕西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9月底,陕西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52.64亿元,同比增长55.28%;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254家;6441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同比增长41%。
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位于陕西西咸新区,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线上线下服务的联结点与承接实体,设置有商事、税务服务、政策服务、科技政务等八大类10个服务窗口,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一站式的全流程服务。
2022年底,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双中心’、做优‘秦创原’、做强‘硬科技’,为西安打造国家创新名城提供了有力支撑。”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建勋表示,西安将继续聚焦科技前沿、成果转化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小切口”的创新同样能带来大收获。走进位于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非遗文化产业园的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数十名工人正埋头工作,一根根藤条在指尖慢慢变成一把把藤椅。
“将藤条变为藤具,需要蒸煮、剥皮、编织、打磨、上漆等20多项繁复工艺。好的藤编产品制作很难被机器完全替代,这是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良顺说。近年来,南郑区积极传承推广“汉中藤编”非遗技艺,形成了藤编、竹编、棕编、扇编、草编“五编”特色产业,全区藤编年产量达到18万余件,藤编产业年均销售额达6000余万元。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为长远发展积蓄着能量。如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陕西也在创新中不断探索。
商洛市地处秦岭腹地,依托充沛的水力和山地资源,致力于建设全国最大的抽水蓄能产业基地。在镇安县月河抽水蓄能电站,笔者看到4座机组正加紧安装,首台机组正在调试发电。
“抽水蓄能电站如同一个绿色超级充电宝,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黑启动六大功能和容量大、工况多、速度快、可靠性高、经济性好五大优势。”陕西镇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伟说,电站减少了化石燃料消耗和污染排放,增强了西北电网灵活调节和抵御风险能力,推动电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大力实施矿业规模化、绿色化、延链化、安全化、数字化转型。”商洛市委书记赵璟表示,一方面,要在当好秦岭卫士上作示范,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跑陕西全省;另一方面,要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作示范,探索更多践行“两山”理念的新路径。(杨开新 雷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煤、天然气、水泥灰岩保有储量均居第四位……丰富的资源储备,让陕西不仅在保供方面勇挑重担,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也不断迈上新台阶。
笔者走进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块电子大屏呈现在眼前,井上井下生产场景尽收眼底。“发现井下有违章行为后,‘千眼’视频监控系统会自动识别、记录。”工作人员李杰介绍。“千眼工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行“可视化+安全”管控模式,实现采掘头面、生产系统、重要岗位关键工序的可视化、操作行为可视化。
近年来,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不断推进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调度员薛鹏飞说,智能化改造升级既实现了减人增效,也为安全管理工作高效赋能。
与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样,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多单位告别了“傻大黑粗”。目前,陕煤集团全面完成矿井智能化改造,下属38对智能化矿井年产能达到1.8亿吨,占总产能的93%。
为推动国企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陕西省国资委围绕创新谋划产业化项目、配置资本和人力资源、打通产业链条、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目标-管理-考核”一体推进的创新工作体系。
“我们将着力推动陕西工业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康宁说,当前陕西工业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
陕西高校多、科研院所多、创新人才多,创新已成为三秦大地的共识。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说,陕西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不断取得新进展。截至9月底,陕西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52.64亿元,同比增长55.28%;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254家;6441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评审,同比增长41%。
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位于陕西西咸新区,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线上线下服务的联结点与承接实体,设置有商事、税务服务、政策服务、科技政务等八大类10个服务窗口,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一站式的全流程服务。
2022年底,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双中心’、做优‘秦创原’、做强‘硬科技’,为西安打造国家创新名城提供了有力支撑。”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建勋表示,西安将继续聚焦科技前沿、成果转化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小切口”的创新同样能带来大收获。走进位于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非遗文化产业园的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数十名工人正埋头工作,一根根藤条在指尖慢慢变成一把把藤椅。
“将藤条变为藤具,需要蒸煮、剥皮、编织、打磨、上漆等20多项繁复工艺。好的藤编产品制作很难被机器完全替代,这是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良顺说。近年来,南郑区积极传承推广“汉中藤编”非遗技艺,形成了藤编、竹编、棕编、扇编、草编“五编”特色产业,全区藤编年产量达到18万余件,藤编产业年均销售额达6000余万元。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为长远发展积蓄着能量。如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陕西也在创新中不断探索。
商洛市地处秦岭腹地,依托充沛的水力和山地资源,致力于建设全国最大的抽水蓄能产业基地。在镇安县月河抽水蓄能电站,笔者看到4座机组正加紧安装,首台机组正在调试发电。
“抽水蓄能电站如同一个绿色超级充电宝,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黑启动六大功能和容量大、工况多、速度快、可靠性高、经济性好五大优势。”陕西镇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伟说,电站减少了化石燃料消耗和污染排放,增强了西北电网灵活调节和抵御风险能力,推动电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大力实施矿业规模化、绿色化、延链化、安全化、数字化转型。”商洛市委书记赵璟表示,一方面,要在当好秦岭卫士上作示范,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跑陕西全省;另一方面,要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作示范,探索更多践行“两山”理念的新路径。(杨开新 雷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