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行业的“先行者”
——记省劳动模范、神木市电石集团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郭顶
郭顶在车间巡查。
初冬时节,神木市气温已经降到零下十摄氏度左右,但在神木市电石集团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分厂生产车间内,却感受不到一丝寒意。副厂长郭顶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正在察看设备运行情况及安全生产情况。
熟悉郭顶的人都知道,他曾是一名普通工人。工作十几年来,他完成技术创新十八项,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价值,填补了不少行业技术空白,先后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磨砺:从最基础的岗位干起
今年38岁的郭顶,2005年进入化工企业工作,在最基础的清净工岗位上干了三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三年后,郭顶成为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聚氯乙烯分厂乙炔工段一班副班长。在公司“自动化减人,机械化代人”思想的指导下,郭顶开始观察车间各项设备的运行情况。乙炔生产的原材料是电石,电石破碎后需进入反应装置。传统生产中,这个环节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备料,工人劳动强度大,一旦操作失误,很容易造成超压,导致乙炔气体泄漏。
郭顶每天盯着这个装置思考,能不能变人工操作为智能化自动操作?他研究起了生产程序中的逻辑关系,撰写逻辑资料,在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支持下,反复讨论修改,进入编程。通过技改增加硬件和编入逻辑程序后,将发生备料和振料改为自动控制,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杜绝了因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
攻克这一难题后,郭顶又开始关注烧碱副产品浓次氯酸钠的变废利用。他结合现有装置科学将一二线次钠系统进行改造,有效降低新鲜工业水使用量40M3/ h,并且回收次氯酸钠中溶解乙炔约10NM3/h左右。
针对乙炔发生器运行过程中,电石进料时粗乙炔气从下储斗上窜至上储斗,再经氮气置换外排,造成大量损失的问题,他提出通过技术革新调整储斗氮气保护压力,每次可节约1.29M3,每台发生器每小时下翻板下料阀活动3次,满负荷时,有7台发生器在同时使用,每小时可节约27.1M3粗乙炔气。
淬炼:在生产实践中走向成熟
在该公司二期项目建设中,郭顶受到重用,负责乙炔装置建设和试开车等工作。为了加快项目进程,他克服严寒冰冻,组织解决了电石料仓不下料、工艺管线配管图纸与现场不符、系统乙炔流量波动等问题,使得二期乙炔装置一次性顺利开车成功。
2005年至2016年,郭顶一直奔忙在一线,时常蹲守现场,从实践中摸索,深挖装置潜力,完成技术改进18项,仅调整储斗氮气保护压力这一项,每天就可为公司节约2500元。
2017年,因公司兼并重组,郭顶被调整到神木市电石集团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担任安全专工、生产技术部主管、电石分厂主管、三分厂副厂长。在负责安全工作期间,他组织修订汇编了115项安全规章制度,带头编制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145项、整理汇编事故案例176例。在电石分厂组织编制《检修过程风险控制标准流程》共计56项,《区域风险管控手册》15项,进一步系统提升了分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近两年,他又牵头编制了《电石生产标准手册》《电石冶炼标准作业指导书(SOP)》等,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生产,提高设备开车率,使电石产量同比提升了10%,大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电石生产多是人工操作,郭顶对生产装置进行配料自动化、激光自动测糊柱等技改工作,从本质上规避了电石炉操作人员因失误造成的安全风险,同时减少了工作量。他参与实施的电石炉下料用气动插板阀、压力机缓冲座、电石炉出炉机器人电缆防护装置三项技术改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他还参与了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组织制定的《电石装置安全设计规范》等多项行业标准制定,为电石行业标准化生产作出了贡献,被大家誉为解决问题的“主攻手”,当仁不让的“急先锋”,电石行业的“先行者”。
□本报记者 兰增干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郭顶在车间巡查。
初冬时节,神木市气温已经降到零下十摄氏度左右,但在神木市电石集团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分厂生产车间内,却感受不到一丝寒意。副厂长郭顶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正在察看设备运行情况及安全生产情况。
熟悉郭顶的人都知道,他曾是一名普通工人。工作十几年来,他完成技术创新十八项,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价值,填补了不少行业技术空白,先后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磨砺:从最基础的岗位干起
今年38岁的郭顶,2005年进入化工企业工作,在最基础的清净工岗位上干了三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三年后,郭顶成为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聚氯乙烯分厂乙炔工段一班副班长。在公司“自动化减人,机械化代人”思想的指导下,郭顶开始观察车间各项设备的运行情况。乙炔生产的原材料是电石,电石破碎后需进入反应装置。传统生产中,这个环节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备料,工人劳动强度大,一旦操作失误,很容易造成超压,导致乙炔气体泄漏。
郭顶每天盯着这个装置思考,能不能变人工操作为智能化自动操作?他研究起了生产程序中的逻辑关系,撰写逻辑资料,在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支持下,反复讨论修改,进入编程。通过技改增加硬件和编入逻辑程序后,将发生备料和振料改为自动控制,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杜绝了因操作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
攻克这一难题后,郭顶又开始关注烧碱副产品浓次氯酸钠的变废利用。他结合现有装置科学将一二线次钠系统进行改造,有效降低新鲜工业水使用量40M3/ h,并且回收次氯酸钠中溶解乙炔约10NM3/h左右。
针对乙炔发生器运行过程中,电石进料时粗乙炔气从下储斗上窜至上储斗,再经氮气置换外排,造成大量损失的问题,他提出通过技术革新调整储斗氮气保护压力,每次可节约1.29M3,每台发生器每小时下翻板下料阀活动3次,满负荷时,有7台发生器在同时使用,每小时可节约27.1M3粗乙炔气。
淬炼:在生产实践中走向成熟
在该公司二期项目建设中,郭顶受到重用,负责乙炔装置建设和试开车等工作。为了加快项目进程,他克服严寒冰冻,组织解决了电石料仓不下料、工艺管线配管图纸与现场不符、系统乙炔流量波动等问题,使得二期乙炔装置一次性顺利开车成功。
2005年至2016年,郭顶一直奔忙在一线,时常蹲守现场,从实践中摸索,深挖装置潜力,完成技术改进18项,仅调整储斗氮气保护压力这一项,每天就可为公司节约2500元。
2017年,因公司兼并重组,郭顶被调整到神木市电石集团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担任安全专工、生产技术部主管、电石分厂主管、三分厂副厂长。在负责安全工作期间,他组织修订汇编了115项安全规章制度,带头编制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145项、整理汇编事故案例176例。在电石分厂组织编制《检修过程风险控制标准流程》共计56项,《区域风险管控手册》15项,进一步系统提升了分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近两年,他又牵头编制了《电石生产标准手册》《电石冶炼标准作业指导书(SOP)》等,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生产,提高设备开车率,使电石产量同比提升了10%,大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电石生产多是人工操作,郭顶对生产装置进行配料自动化、激光自动测糊柱等技改工作,从本质上规避了电石炉操作人员因失误造成的安全风险,同时减少了工作量。他参与实施的电石炉下料用气动插板阀、压力机缓冲座、电石炉出炉机器人电缆防护装置三项技术改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他还参与了中国电石工业协会组织制定的《电石装置安全设计规范》等多项行业标准制定,为电石行业标准化生产作出了贡献,被大家誉为解决问题的“主攻手”,当仁不让的“急先锋”,电石行业的“先行者”。
□本报记者 兰增干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