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人社系统以高素质人力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
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
本报讯(记者 王何军)11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强化人才链、构建创新链、完善政策链、优化服务链四个方面介绍人社工作服务保障全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在完善政策链方面,我省构铸人才创新“稳定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和兼职创新创业,离岗期限由3年延长至6年,离岗期间各项权利、福利待遇不受影响,消除人才“后顾之忧”。近三年,累计5000余名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选树创新创业“领头雁”。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每年支持开展省科学技术奖评选,表彰一批项目成效突出的科技人员和团队。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助力秦创原建设,增设“创新驱动秦创原奖”。聚焦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每两年开展陕西青年科技奖和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今年还开展了优秀民营企业及时性表彰,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20家优秀民营企业、100名优秀企业家获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科研人员活力不断增强。拓展人才发展“新通道”。聚焦科研成果更好更快落地转化,以“三项改革”为牵引,创新开展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在工程系列中增设技术转移转化职称专业,明确了“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畅通申报通道,主动靠前服务,全省已有417人取得技术转移转化专业职称资格,有效破解了科研成果“没人转、谁来转”的问题。
在强化人才链方面,我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紧扣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选拔培育,以实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三秦英才”特支计划、陕西省首席技师等人才项目为抓手,围绕重点产业链、基础研究、实体经济等精准选人育人。持续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冠名联合培养。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专业技术人才221万人,高技能人才159.6万人,其中国务院特贴专家1965人,中华技能大奖10人,全国技术能手99人,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脱颖而出。优化人才评价体系。瞄准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发展实际需求,坚持破除“四唯”,突出放权松绑,全面完成了25个主体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任务,不断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人才,近三年,有2.9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级职称。全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岗位,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赋予企业更大的技能人才评价自主权。截至目前,全省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480家,累计开展评价5785批次,发放等级证书44万人次。
在构建创新链方面,我省强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基地等3种创新平台建设,以“站”强基,“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近三年,省级财政支持博士后创新创业8700万元,新设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基地46个,目前我省共有博士后科研平台407个,年均进站博士后1100人,平均年龄31岁。支持国有大型企业、“链主”企业与高校共建平台,共育人才。
在优化服务链方面,我省助企纾困“增活力”。着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顶格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2021年以来,通过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企业减少成本122.59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8.12亿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5400万元,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制定实施支持全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6个方面18条措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保障用工“聚合力”。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就业服务等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支出就业补贴资金80.45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2.96万人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讯(记者 王何军)11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强化人才链、构建创新链、完善政策链、优化服务链四个方面介绍人社工作服务保障全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在完善政策链方面,我省构铸人才创新“稳定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和兼职创新创业,离岗期限由3年延长至6年,离岗期间各项权利、福利待遇不受影响,消除人才“后顾之忧”。近三年,累计5000余名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选树创新创业“领头雁”。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每年支持开展省科学技术奖评选,表彰一批项目成效突出的科技人员和团队。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助力秦创原建设,增设“创新驱动秦创原奖”。聚焦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每两年开展陕西青年科技奖和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今年还开展了优秀民营企业及时性表彰,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20家优秀民营企业、100名优秀企业家获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科研人员活力不断增强。拓展人才发展“新通道”。聚焦科研成果更好更快落地转化,以“三项改革”为牵引,创新开展技术转移转化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在工程系列中增设技术转移转化职称专业,明确了“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畅通申报通道,主动靠前服务,全省已有417人取得技术转移转化专业职称资格,有效破解了科研成果“没人转、谁来转”的问题。
在强化人才链方面,我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紧扣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选拔培育,以实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三秦英才”特支计划、陕西省首席技师等人才项目为抓手,围绕重点产业链、基础研究、实体经济等精准选人育人。持续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冠名联合培养。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专业技术人才221万人,高技能人才159.6万人,其中国务院特贴专家1965人,中华技能大奖10人,全国技术能手99人,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脱颖而出。优化人才评价体系。瞄准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发展实际需求,坚持破除“四唯”,突出放权松绑,全面完成了25个主体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任务,不断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人才,近三年,有2.9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级职称。全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岗位,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赋予企业更大的技能人才评价自主权。截至目前,全省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480家,累计开展评价5785批次,发放等级证书44万人次。
在构建创新链方面,我省强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基地等3种创新平台建设,以“站”强基,“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近三年,省级财政支持博士后创新创业8700万元,新设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基地46个,目前我省共有博士后科研平台407个,年均进站博士后1100人,平均年龄31岁。支持国有大型企业、“链主”企业与高校共建平台,共育人才。
在优化服务链方面,我省助企纾困“增活力”。着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顶格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2021年以来,通过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企业减少成本122.59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8.12亿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5400万元,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制定实施支持全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6个方面18条措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保障用工“聚合力”。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就业服务等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支出就业补贴资金80.45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2.96万人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