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有何用意
12月4日,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开始公示,83人和50个团队位列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尚属首次,可见其规格之高、分量之重。
从公示名单中,也不难体会到这一点。从领域上看,中国天眼、“华龙一号”“天河”超级计算机、复兴号……50个团队的研究范畴中,上到浩瀚宇宙,下到微观粒子,无不是“国之重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对象上看,除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级创新平台外,名单中还涵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以及民营企业中头部企业、产业链“链主”、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主体,可谓是充分竞争、优中选优。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向他们致以最高礼赞,也是对自主创新的礼赞。同时,这也是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应有之义——卓越工程师之“卓越”,代表的不只是“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实力,还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心怀“国之大者”的站位。
工程师的角色为何如此关键?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曾这样描述:“如果将创新链从前至后按1到9排序,1到3是在实验室的研发阶段,7到9就是产业落地,那么4到6中间的这一段就是工程师发挥智慧与力量的范围。”也就是说,科学家的“大脑”和工程师的“双手”同样重要。从数量上看,今天的中国是拥有工程师最多的国家,2000年至2020年这20年间培养了6000万名工程师,但高层次人才的缺口依然很大,世界顶级大师和科技领军人才尤为欠缺。前不久,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名呼吁,要重视改变人才培养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从全球范围来看,“工程师红利”也正在成为新的竞争筹码。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全球创新版图加快重构,一味做技术的跟随者显然行不通,必须抢占创新制高点,塑造新质生产力,避免被“卡脖子”;另一方面,全球科技进入一个多点突破、相融汇聚的阶段,创新活动逐渐交叉化、复杂化,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向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也少不了一支一专多能、有突出创新能力、可解决复杂难题的工程师队伍。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期待此次表彰成为弘扬“工程师文化”的重要契机,营造出尊重技术、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高维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12月4日,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开始公示,83人和50个团队位列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尚属首次,可见其规格之高、分量之重。
从公示名单中,也不难体会到这一点。从领域上看,中国天眼、“华龙一号”“天河”超级计算机、复兴号……50个团队的研究范畴中,上到浩瀚宇宙,下到微观粒子,无不是“国之重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对象上看,除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级创新平台外,名单中还涵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以及民营企业中头部企业、产业链“链主”、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主体,可谓是充分竞争、优中选优。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向他们致以最高礼赞,也是对自主创新的礼赞。同时,这也是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应有之义——卓越工程师之“卓越”,代表的不只是“摘取皇冠上的明珠”的实力,还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心怀“国之大者”的站位。
工程师的角色为何如此关键?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曾这样描述:“如果将创新链从前至后按1到9排序,1到3是在实验室的研发阶段,7到9就是产业落地,那么4到6中间的这一段就是工程师发挥智慧与力量的范围。”也就是说,科学家的“大脑”和工程师的“双手”同样重要。从数量上看,今天的中国是拥有工程师最多的国家,2000年至2020年这20年间培养了6000万名工程师,但高层次人才的缺口依然很大,世界顶级大师和科技领军人才尤为欠缺。前不久,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名呼吁,要重视改变人才培养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就是一个典型实例。
从全球范围来看,“工程师红利”也正在成为新的竞争筹码。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全球创新版图加快重构,一味做技术的跟随者显然行不通,必须抢占创新制高点,塑造新质生产力,避免被“卡脖子”;另一方面,全球科技进入一个多点突破、相融汇聚的阶段,创新活动逐渐交叉化、复杂化,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向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也少不了一支一专多能、有突出创新能力、可解决复杂难题的工程师队伍。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期待此次表彰成为弘扬“工程师文化”的重要契机,营造出尊重技术、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高维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