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二郎山——
一山藏百庙 一庙藏古今

早闻陕西神木有一座山顶天宫,其险不亚于华山,灵秀可与峨眉媲美,百座庙宇建造于悬崖峭壁之上,享有“陕北小华山”之美誉。滚滚的窟野河依山奔流向前,雄伟的长城迤逦穿行于后,地造人设,浑然天成。
又闻此处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令人惊奇的是,一山之巅矗立着上百座寺庙,历经几百余年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于山脊之上,犹如凌霄宝殿之玉宇琼楼。一山藏百庙,一庙藏古今。人文厚重,景色优美,雄奇壮观。
这一座山,就是藏于陕西神木的二郎山。山上的庙,就是集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
二郎山,位于神木市城西一公里处。古属羌山,俗称“西山”,因山体中部有两处凸起,状如骆驼双峰,又名“驼峰山”。其海拔为1028米,据《榆林地区志》记载:建筑群创建于元代。现存多为明清建筑,据清道光21年《榆林府志》载:“驼山寺在神木县驼峰山,元至正中(1341-1368)建……”传说,明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来此,观其山形似笔架,赐名“笔架山”。清道光21年(1841)、民国30年(1941),以及1961年、1981年至1985年均有维修。从现存重修诸神庙梁上题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修中可知至少470余年。按其创建于元代计算,距今至少有650余年历史。
跋涉于高山巅,漫步于众寺庙,纵观二郎山风景区,这里不仅有重峦叠嶂、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而且有青灯古刹、雕梁画栋的古典建筑。目之所及,其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俯视山下,秀美的窟野河奔流于前,雄伟的万里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是沙石相间,一片密林;东边是石壁陡峭,松柏挺立。而在前后相距一公里的山脊之上,由南向北,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布局着百余座庙、殿、亭、阁。观之疏密相间,形态各异。赏之精妙绝伦,虽险若固。这里至今保存有完整的石刻照壁、藻井、石牌坊等珍贵的文物遗迹,壁画、雕刻等内涵丰富、题材各异、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相距一公里的山脊之上,依山就势地布局着从山脚的石窟地藏阁一直到北山顶的山神庙,大约有殿、庙、亭、阁等100多座古庙群建筑。了解得知,这里的主要寺庙有:地藏洞、八仙洞、浩然亭、二郎庙、关帝庙、诸神殿、三教殿、祖师庙、圣母殿、倒座观音殿、山神庙等等。
二郎山古寺庙历来为晋、陕、蒙等地毗邻省区游客游览的热点。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等传统庙会,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这座神秘的仙山天宫,届时商贾云集、游人涌动,场面极为壮观,也许这就是属于这片土地人民的仪式感。而每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穿过庙宇旁边的夕阳霞光闪耀,让人恍然分不清天上人间。中华建筑之奇妙绝伦,使得二郎山凭借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香客前来观光游览。
登临二郎山,不仅可以观赏古寺庙建筑群,还可探寻厚重的历史文化,聆听脍炙人口的传说。据当地一位老者讲述,自古以来,二郎山就流传有神奇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天神杨戬奉玉帝之命,肩挑两座大山,星夜兼程赶路。这次他的任务是把这两座大山分别安放在神木的城西和城北,以此作为屏障,遮挡大漠之风沙。
一日,当二郎神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跨过了黄河,在一小山丘休息时,抬头见太阳快要落山了,便赶紧继续前行。途中碰到了一位老大娘,他近前问道:“你老人家说说,我赶太阳落山前能到神木城吗?”老大娘随口道:“远着哩,你到不了啦!”二郎神情急之下便道:“即使我人到不了,我的头也要到!”于是,他停下步伐,立地弓步,聚神运气,使出浑身解数,须臾之间,只见他的头腾空而起,飞到了神木城西北造就了一座山,他的身躯就化作了一座台,造就了今日之二郎山和天台山。
攀登二郎山,俯视眼前,脚下是悬崖绝壁,窟野河、秃尾河从前缓缓流过。极目远眺,神木城高楼林立,欣欣向荣。环顾四周山梁,沟壑纵横,豪气一派。纵横四野,凝思神木悠远灿烂的文明,一种逼人的英气,一种诱人的神秘沐浴心神,浸润河川;伫立山头,回望二郎山山脊,注视跌宕起伏的身躯,一种慑人的雄浑,一种撼人的气概跨越历史,流经岁月。
漫步于座座古寺庙,看对联碑刻题词,观赏品读间,感悟领悟中。这“一山藏百庙,一庙藏古今”的神秘之地,看似一种束缚、一种框架,抑或一种象征,其实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宣告,它所展示的是一种带有中国历史印迹的宗教文化。
走进二郎山赏景悟道,探寻其前世今生所倾注的沧桑历史,寻觅其古建筑古寺庙留给我们的历史记忆。此行,赋予我最大的人生感悟是:庙,亦如人生。在岁月中跋涉,每座庙宇都有它的故事。光阴流转,时不再来,如今的二郎山虽修复了许多当年的景致,但凄凉的美感和如影随形的沧桑,依然震撼人心,神话故事依然感动我心。花已谢,草已枯,山依然,庙依存,烟雨仍蒙蒙,世事却变迁。□解德辉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早闻陕西神木有一座山顶天宫,其险不亚于华山,灵秀可与峨眉媲美,百座庙宇建造于悬崖峭壁之上,享有“陕北小华山”之美誉。滚滚的窟野河依山奔流向前,雄伟的长城迤逦穿行于后,地造人设,浑然天成。
又闻此处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令人惊奇的是,一山之巅矗立着上百座寺庙,历经几百余年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于山脊之上,犹如凌霄宝殿之玉宇琼楼。一山藏百庙,一庙藏古今。人文厚重,景色优美,雄奇壮观。
这一座山,就是藏于陕西神木的二郎山。山上的庙,就是集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古建筑群。
二郎山,位于神木市城西一公里处。古属羌山,俗称“西山”,因山体中部有两处凸起,状如骆驼双峰,又名“驼峰山”。其海拔为1028米,据《榆林地区志》记载:建筑群创建于元代。现存多为明清建筑,据清道光21年《榆林府志》载:“驼山寺在神木县驼峰山,元至正中(1341-1368)建……”传说,明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来此,观其山形似笔架,赐名“笔架山”。清道光21年(1841)、民国30年(1941),以及1961年、1981年至1985年均有维修。从现存重修诸神庙梁上题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修中可知至少470余年。按其创建于元代计算,距今至少有650余年历史。
跋涉于高山巅,漫步于众寺庙,纵观二郎山风景区,这里不仅有重峦叠嶂、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而且有青灯古刹、雕梁画栋的古典建筑。目之所及,其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俯视山下,秀美的窟野河奔流于前,雄伟的万里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是沙石相间,一片密林;东边是石壁陡峭,松柏挺立。而在前后相距一公里的山脊之上,由南向北,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布局着百余座庙、殿、亭、阁。观之疏密相间,形态各异。赏之精妙绝伦,虽险若固。这里至今保存有完整的石刻照壁、藻井、石牌坊等珍贵的文物遗迹,壁画、雕刻等内涵丰富、题材各异、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相距一公里的山脊之上,依山就势地布局着从山脚的石窟地藏阁一直到北山顶的山神庙,大约有殿、庙、亭、阁等100多座古庙群建筑。了解得知,这里的主要寺庙有:地藏洞、八仙洞、浩然亭、二郎庙、关帝庙、诸神殿、三教殿、祖师庙、圣母殿、倒座观音殿、山神庙等等。
二郎山古寺庙历来为晋、陕、蒙等地毗邻省区游客游览的热点。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等传统庙会,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这座神秘的仙山天宫,届时商贾云集、游人涌动,场面极为壮观,也许这就是属于这片土地人民的仪式感。而每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穿过庙宇旁边的夕阳霞光闪耀,让人恍然分不清天上人间。中华建筑之奇妙绝伦,使得二郎山凭借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香客前来观光游览。
登临二郎山,不仅可以观赏古寺庙建筑群,还可探寻厚重的历史文化,聆听脍炙人口的传说。据当地一位老者讲述,自古以来,二郎山就流传有神奇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天神杨戬奉玉帝之命,肩挑两座大山,星夜兼程赶路。这次他的任务是把这两座大山分别安放在神木的城西和城北,以此作为屏障,遮挡大漠之风沙。
一日,当二郎神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跨过了黄河,在一小山丘休息时,抬头见太阳快要落山了,便赶紧继续前行。途中碰到了一位老大娘,他近前问道:“你老人家说说,我赶太阳落山前能到神木城吗?”老大娘随口道:“远着哩,你到不了啦!”二郎神情急之下便道:“即使我人到不了,我的头也要到!”于是,他停下步伐,立地弓步,聚神运气,使出浑身解数,须臾之间,只见他的头腾空而起,飞到了神木城西北造就了一座山,他的身躯就化作了一座台,造就了今日之二郎山和天台山。
攀登二郎山,俯视眼前,脚下是悬崖绝壁,窟野河、秃尾河从前缓缓流过。极目远眺,神木城高楼林立,欣欣向荣。环顾四周山梁,沟壑纵横,豪气一派。纵横四野,凝思神木悠远灿烂的文明,一种逼人的英气,一种诱人的神秘沐浴心神,浸润河川;伫立山头,回望二郎山山脊,注视跌宕起伏的身躯,一种慑人的雄浑,一种撼人的气概跨越历史,流经岁月。
漫步于座座古寺庙,看对联碑刻题词,观赏品读间,感悟领悟中。这“一山藏百庙,一庙藏古今”的神秘之地,看似一种束缚、一种框架,抑或一种象征,其实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宣告,它所展示的是一种带有中国历史印迹的宗教文化。
走进二郎山赏景悟道,探寻其前世今生所倾注的沧桑历史,寻觅其古建筑古寺庙留给我们的历史记忆。此行,赋予我最大的人生感悟是:庙,亦如人生。在岁月中跋涉,每座庙宇都有它的故事。光阴流转,时不再来,如今的二郎山虽修复了许多当年的景致,但凄凉的美感和如影随形的沧桑,依然震撼人心,神话故事依然感动我心。花已谢,草已枯,山依然,庙依存,烟雨仍蒙蒙,世事却变迁。□解德辉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