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77期:第01版 首版

用担当奉献彰显榜样精神

——陕西省国防工会培育选树劳模工匠综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期,2023年陕西国防产业工匠的评选结果刚刚揭晓,有15名陕西国防系统的优秀一线职工获此殊荣。同时,2023年的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劳动模范评选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近年来,陕西省国防工会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结合陕西国防系统企业实际以及职工队伍实际,在培育选树劳模工匠方面进行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优秀职工在获得认可和归属感的同时,也影响和带动了广大职工技能报国的热情。

选树劳模工匠人才,凝聚奋斗力量

陕西省国防系统覆盖航空、航天、兵器、船舶、邮政、电子、核工业、通信八大行业265家企事业单位,职工30余万人。我省国防科技工业体系齐全,聚集了大量国防科技工业的高端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从2018年开始,省国防工会联合省委军民融合办以国防科技工业劳动竞赛委员会的名义,评选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劳动模范,这在全国产业工会属于首创。自开展评选以来,共有275名优秀职工脱颖而出。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劳动模范在更高层级荣誉的评选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荣誉作用,已经成为激励广大职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重要抓手。

经过多年的实践,省国防工会在大国工匠的培养、选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徐立平、张新停、李世峰、胡洋、刘湘宾、何小虎等6位大国工匠和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以及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能工巧匠。

“我给大家展示的是石英半球谐振子,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精密陀螺仪的核心部件,卫星能否到达预定轨道、导弹能否命中目标、潜水器能否到达指定海域,靠的就是陀螺仪这双‘眼睛’的精准定位。”7月28日,在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陕西展厅,大国工匠、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数控铣工刘湘宾热情地向观展职工介绍自己的创新成果。在大国工匠板块,徐立平、张新停、李世峰等陕西国防系统大国工匠、三秦工匠用匠心筑梦的故事闪耀会场,已成为陕西省国防系统的闪亮名片。

自2020年起,省国防工会每年组织获得系统内省部级劳模、国防劳模、三秦工匠、陕西产业工匠和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成员开展疗休养活动,除安排体检、红色基地参观学习等活动外,还安排劳模、工匠围绕如何发挥劳模、工匠作用、建立创新工作室联盟、名师带徒等议题进行座谈交流。3年来共组织了9批430余名劳模工匠疗休养。

省国防工会在劳模、工匠选树上采用重点培育、逐级推荐、严格审核、宁缺毋滥、确保质量。在发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作用上,大力营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氛围,让劳模工匠走向上讲台。实施“名师带徒”传授绝技、绝活,培养造就一大批劳动模范、工匠人才。

5年以来,省国防系统获得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最美奋斗者13人,全国劳动模范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人、省劳动模范52人,部级劳动模范32人,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9人,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劳动模范275人,大国工匠4人,中国质量工匠2人,三秦工匠39人,陕西产业工匠人才60人,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23人,陕西省带徒名师39人。

创建工作室联盟,激发创新活力

2019年,省国防工会对基层优秀工作室开展调研考察,发现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成为困扰一些生产企业的“拦路虎”。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提高工人的技能和素质,才能突破这一瓶颈。

怎么突破?这让省国防工会工作人员陷入深深思考。期间,他们听到这样一件事,航天六院801所需要在钛合金上加工四方孔,而按照现有工具和方法,只能加工出圆孔,这个难题一时难以解决。于是,六院在各单位征集加工方案。7103厂杨峰技能大师工作室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根据老一辈在铸铁上加工方孔的方法,应用其工作原理,通过改进刀具结构、材料及切削角度,设计出新型刀柄结构,终于在塑性材料上成功加工出四方孔。

这件事给了省国防工会极大启发,在一次会议讨论中,思想的碰撞催生出“工作室联盟”的想法:通过将同一工种优质资源联合起来,解决单一工作室存在的各种短板及问题,从而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筹备“创新工作室联盟”便成为省国防工会一项重要的工作。

陕西省国防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军工劳模服务团为依托,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整合,采用1+2+N联盟模式即:1个国家(或省)级示范型创新工作室+2个省(国防)级创新工作室+N个企事业单位创新工作室进行联盟结对,搭建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平台,创建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

航天六院7103厂杨峰技能大师工作室、西北工业集团朱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分别成为以钳工类和数控类为主的领衔工作室。朱力说:“省国防工会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会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宽广,无论哪个工作室都会受益。”

各级各类工作室在推动企业完成科研生产任务、解决技术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优秀带头人提升技能、科研攻关提供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省总工会对作用发挥显著的省级工作室联盟、联盟牵头工作室可优先推荐参评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各成员工作室领衔人将优先评选“三秦工匠”“陕西产业工匠人才”。

截至目前,创建国家级创新工作室12个(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省级创新工作室35个(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4个),国防系统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131个。

5年来,435个项目、成果、操作法等获得陕西省职工科技节不同奖项。钳工和数控加工两个创新工作室联盟被命名为陕西省首批创新工作室联盟。创建挂牌陕西省职工创新工作室6个、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4个、国防系统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96个。

建设劳模服务团,集众智破瓶颈

2016年10月,省国防工会成立了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将所属的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核地质)、军工电子、邮政、通讯等八大行业的省部以上劳模、三秦工匠、大国工匠等纳入其中。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始终坚持集智攻关、培养人才的工作方向,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创新成果推广和转化,解决企业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

2018年以来,省国防工会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劳模服务团服务方式,不断扩大技能竞赛工种和参赛职工,启动第二批跨行业、跨企业、跨地区名师带徒活动,组建职工创新工作室同业联盟,充分发挥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的作用,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

省国防工会组织劳模工匠开展跨行业、跨企业班组共建、名师带徒活动,全系统班组共建结对2200余对,“师带徒”结对2800余对;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组织军工劳模服务团成员赴一线授课,培训班组长和一线职工超过5万人次,大大提升了系统班组建设的整体水平,也让陕西军工劳模在服务大局、助力职工成长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省国防工会开展劳模服务团成员进校园活动,设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航西飞培训中心、西安航天技工学校等3家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校园服务指导工作站”。委派服务团成员进校园传授绝技、绝活,与校方沟通实时进行技能培训,指导学校技能比武和技能大赛等。有10名服务团的劳模与工匠人才和13所高职院校签约成为特约教授,定期进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宣讲,进校园传授绝技、绝活与技能培训,指导学生技能提升,取得良好成效。

通过劳模服务团这个平台,省国防工会组织顶尖劳模工匠集智攻关,仅2022和2023年就帮助近百家企业解决制约企业科研生产的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近500个,军工劳模服务团成员进企业现场每年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跨行业、跨企业名师带徒超过1000人次。

本报记者  郝佳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