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硝烟为何弥漫美国大学
新一轮巴以冲突的战火已经“烧”到了美国名校,这一次是哈佛大学。
1月2日,哈佛大学校长克洛迪娜·盖伊宣布辞职。自去年7月上任以来,盖伊曾享有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校长、第二位女校长的光环,如今因在校园“反犹”问题上的立场招致非议而被迫辞职,成为哈佛大学史上任期最短的校长。
盖伊在声明中说,她近几个月来目睹学校的紧张和分裂削弱了信任的纽带,人们对她反对仇恨和维护学术严谨的承诺产生怀疑。在与哈佛大学校董委员会成员沟通后,她决定辞去校长一职,这符合哈佛大学的最佳利益。
盖伊去年10月曾因学术论文中存在不当引用等问题受到质疑,但哈佛大学校方12月12日发表声明称,相关行为并未达到“研究不当行为”的程度。盖伊辞职的主要原因,无疑与巴以冲突有关。
近三个月来,巴以冲突的硝烟正以另一种形式弥漫在美国社会,撕裂着群体认知,而盖伊的辞职,凸显出所谓的“政治正确”正在疯狂蚕食高等教育应有的理性与包容。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多所美国高校都因校园内的“反犹”活动而被推上风口浪尖,学生被迅速划分为“亲以”和“亲巴”两大阵营并紧张对峙,有的甚至升级为暴力冲突。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商界部分人士似乎在逼迫高等教育界对校园“反犹”活动拿出所谓的“正确而明确的立场”。
去年10月19日,哈佛大学34个学生组织联合发表公开信,因立场被指过于倾向巴方而成为众矢之的。组织内成员因而被贴上“反犹”标签,个人信息乃至家人信息遭“人肉搜索”曝光,部分华尔街人士称将永不录用该组织成员。
去年12月5日,在一场国会听证会上,当被议员问到“提议对犹太人种族灭绝在哈佛算不算严重骚扰行为”的时候,盖伊回答“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场的麻省理工学院与宾夕法尼亚大学两校校长也未给出明确的“是”或“否”答案。事实上,他们都表达了对反犹主义的憎恶,但是拒绝明确将反犹言论列为违反校园准则的行为。
这种基于校园规则的回应,在一些人看来则是一种“政治不正确”。于是,美国国会70多名议员联名写信,敦促这三所大学罢免其校长,原因是他们未能解决校园里的“反犹”风波,“对学校管理不力”。
主张罢免名校校长的不止国会议员。哈佛大学部分校友捐助者也对学校在“反犹”风波中的行为不满,并警告称或将撤回捐款。亿万富翁、对冲基金首席执行官比尔·阿克曼在给哈佛大学校董委员会的公开信中表示,由于盖伊校长未能执行哈佛大学的有关规定,哈佛大学会考虑她继续担任这个职位吗?答案肯定是“不”。
尽管哈佛大学700多名教职人员签署请愿书,敦促管理层抵制罢免盖伊的呼声,但最终一切都无济于事。盖伊紧随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伊丽莎白·马吉尔,同样“选择”辞职。
盖伊宣布辞职后,美国国会议员艾尔西·斯特凡尼克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示“胜利”:三个红色警笛(代表三位校长)的表情符号下,配文“拿下两个”。斯特凡尼克还公开表示:“这次听证会将产生结构性的后果,将是高等教育界的一场地震。”
如此“地震”,让高等教育界忧心忡忡。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历史、种族和公共政策教授哈利勒·纪伯伦·穆罕默德说:“这是一个可怕的时刻。共和党国会议员已经向高校的独立性宣战,就像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所做的那样。盖伊的辞职只会让他们更加胆大妄为。”
2023年2月,美国大学理事会提供的一门教授非洲裔美国人历史的大学预修课程在佛罗里达州遭到阻击。保守派共和党人德桑蒂斯领导的佛州政府以课程“向学生灌输政治理念、无教育价值”为由,禁止本州学校开设该课程。
如此“地震”,更让人联想到为祸一时的“麦卡锡主义”。虽然麦卡锡时代已过去60多年,但是其所缔造的“白色恐怖”并未散去。如今,美国围绕巴以冲突问题而产生的族群仇恨与社会分裂进一步加剧,盖伊因言获罪,表明歇斯底里、偏执和非理性情绪又在沉渣泛起。
树欲静而风不止。校园里的树影婆娑,在美国身份认同政治盛行的当下,万难扛住“政治正确”的飓风。其实,当盖伊校长并不想在“反犹主义”问题上给出一些人想要的明确答案时,她的哈佛校长生涯实际已进入倒计时。□曹元龙阮紫嫣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一轮巴以冲突的战火已经“烧”到了美国名校,这一次是哈佛大学。
1月2日,哈佛大学校长克洛迪娜·盖伊宣布辞职。自去年7月上任以来,盖伊曾享有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校长、第二位女校长的光环,如今因在校园“反犹”问题上的立场招致非议而被迫辞职,成为哈佛大学史上任期最短的校长。
盖伊在声明中说,她近几个月来目睹学校的紧张和分裂削弱了信任的纽带,人们对她反对仇恨和维护学术严谨的承诺产生怀疑。在与哈佛大学校董委员会成员沟通后,她决定辞去校长一职,这符合哈佛大学的最佳利益。
盖伊去年10月曾因学术论文中存在不当引用等问题受到质疑,但哈佛大学校方12月12日发表声明称,相关行为并未达到“研究不当行为”的程度。盖伊辞职的主要原因,无疑与巴以冲突有关。
近三个月来,巴以冲突的硝烟正以另一种形式弥漫在美国社会,撕裂着群体认知,而盖伊的辞职,凸显出所谓的“政治正确”正在疯狂蚕食高等教育应有的理性与包容。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多所美国高校都因校园内的“反犹”活动而被推上风口浪尖,学生被迅速划分为“亲以”和“亲巴”两大阵营并紧张对峙,有的甚至升级为暴力冲突。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商界部分人士似乎在逼迫高等教育界对校园“反犹”活动拿出所谓的“正确而明确的立场”。
去年10月19日,哈佛大学34个学生组织联合发表公开信,因立场被指过于倾向巴方而成为众矢之的。组织内成员因而被贴上“反犹”标签,个人信息乃至家人信息遭“人肉搜索”曝光,部分华尔街人士称将永不录用该组织成员。
去年12月5日,在一场国会听证会上,当被议员问到“提议对犹太人种族灭绝在哈佛算不算严重骚扰行为”的时候,盖伊回答“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场的麻省理工学院与宾夕法尼亚大学两校校长也未给出明确的“是”或“否”答案。事实上,他们都表达了对反犹主义的憎恶,但是拒绝明确将反犹言论列为违反校园准则的行为。
这种基于校园规则的回应,在一些人看来则是一种“政治不正确”。于是,美国国会70多名议员联名写信,敦促这三所大学罢免其校长,原因是他们未能解决校园里的“反犹”风波,“对学校管理不力”。
主张罢免名校校长的不止国会议员。哈佛大学部分校友捐助者也对学校在“反犹”风波中的行为不满,并警告称或将撤回捐款。亿万富翁、对冲基金首席执行官比尔·阿克曼在给哈佛大学校董委员会的公开信中表示,由于盖伊校长未能执行哈佛大学的有关规定,哈佛大学会考虑她继续担任这个职位吗?答案肯定是“不”。
尽管哈佛大学700多名教职人员签署请愿书,敦促管理层抵制罢免盖伊的呼声,但最终一切都无济于事。盖伊紧随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伊丽莎白·马吉尔,同样“选择”辞职。
盖伊宣布辞职后,美国国会议员艾尔西·斯特凡尼克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示“胜利”:三个红色警笛(代表三位校长)的表情符号下,配文“拿下两个”。斯特凡尼克还公开表示:“这次听证会将产生结构性的后果,将是高等教育界的一场地震。”
如此“地震”,让高等教育界忧心忡忡。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历史、种族和公共政策教授哈利勒·纪伯伦·穆罕默德说:“这是一个可怕的时刻。共和党国会议员已经向高校的独立性宣战,就像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所做的那样。盖伊的辞职只会让他们更加胆大妄为。”
2023年2月,美国大学理事会提供的一门教授非洲裔美国人历史的大学预修课程在佛罗里达州遭到阻击。保守派共和党人德桑蒂斯领导的佛州政府以课程“向学生灌输政治理念、无教育价值”为由,禁止本州学校开设该课程。
如此“地震”,更让人联想到为祸一时的“麦卡锡主义”。虽然麦卡锡时代已过去60多年,但是其所缔造的“白色恐怖”并未散去。如今,美国围绕巴以冲突问题而产生的族群仇恨与社会分裂进一步加剧,盖伊因言获罪,表明歇斯底里、偏执和非理性情绪又在沉渣泛起。
树欲静而风不止。校园里的树影婆娑,在美国身份认同政治盛行的当下,万难扛住“政治正确”的飓风。其实,当盖伊校长并不想在“反犹主义”问题上给出一些人想要的明确答案时,她的哈佛校长生涯实际已进入倒计时。□曹元龙阮紫嫣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