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会友
世间有这么一种情愫,虽不能时时相聚,却能一见如故,这便是同窗之情,文友之念。
初冬寒风习习。陕西工运学院八五级三位老校友,亦是文友的胡文学、李靖瑜和笔者事先约定:“以书会友”。老来怀旧,掐指一算,离别校园已30多年,细想人生能有几个30年啊!
我和胡文学先后来到李靖瑜家,老友重逢,喜不自禁,我发现已退休多年的两位学友头发斑白、苍老许多,可谓岁月不饶人啊!一阵寒暄,三人围着茶几坐定,各自拿出已出版的书籍,如同“桃园三结义”的兄弟,相互交换“见面礼”。
古稀之年的胡文学公开出版的书是20余万字的散文集《小屋绿梦》。其实,当年我在陕西工运学院上学时,就曾拜读过他许多散文,“每当工作累了,写书乏了,抬起疲倦的双眼,漫过盈盈丝瓜架,一片绿意便涌遍全身,写作灵感一下子来神。”“这绿,不是扎扎实实的葱绿,也不是深深沉沉的墨绿,是花影摇曳中飘飘渺渺的绿,是染醉人心灵的绿,一直透到我心灵的深处。”该篇发表在全国有影响的《散文》月刊上,多美的绿梦,多美的人生。难怪以其作为书名。正在翻阅欣赏,李靖瑜从卧室里拿来一部他新创作出版的“长安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沣桥传奇》,47万字的大部头,拿在手中沉甸甸地,如同“秦砖一样厚重”。提及李靖瑜,不能不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当年在工运学院时,我和他同班同舍,无话不谈,相处两年,依稀记得当年几个文友聊起文学创作,他少言寡语,静默无声。颇有意趣的是,毕业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让我闲暇时到他家里取书,我一头雾水,他说:“我写的长篇小说《龙吟长安》出版了。”我忙应承:“好,抽空去取。”大概过了半年,我到他家里取书,当他把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63万字长篇小说《龙吟长安》递到我手里,霎那间,万般惊奇,十分诧异。他说,这部书稿整整花了4年时间,现被一家影视公司看中,拟改编电视连续剧。一晃,又是几年,同一家出版社又出版了其47万字的长篇小说《沣桥传奇》;第三部是55万字的电视连续剧剧本;第四部是以“十三香”为背景的35万字长篇小说;第五部是写留守儿童的长篇小说《桃花沟》。另外还写了两个中篇,一是老教师帮助后进生考上大学的励志故事;一是潼关军民消灭日本间谍的历史故事。他说,“我一直在写”。乖乖,瞧瞧自己呈送两位文兄的,只是出版了一部宣传工会工作的《工会新闻作品集》,实乃相形见绌,自叹不如。
热聊之中,三人彼此交流了文学创作的体会和打算。你一言、他一语,兴趣盎然,热火朝天。胡文学说,近年来,他身体不大好,多次住院,今天来时口袋还装着药哩!“我想今生再出版一本诗集,因我早年是写诗起步的,曾在《诗刊》《延河》等国内文学期刊发表许多诗篇。”李靖瑜也畅谈了自己的夙愿,如今写些散文、诗歌,聊以自慰。涉猎别的行当,隔行如隔山,还是写点曾经的经历和熟悉的生活吧。三人又是一番深度交流和探讨。胡文学说:“一部作品不可能一帆风顺,作者倘若跳出‘瓶颈’,逾越‘沟坎’,笔耕不辍,砥砺奋进,终会梦想成真。”我洗耳恭听,在大我一轮的两位文兄面前,我也袒露了我的习文情怀,至今虽已出版第四本30万字的《工会新闻作品集》,仅是“豆腐块”矣,不足为奇,何足挂齿。我直言,“咱两位文兄走的是阳关道,我过的是独木桥,即便手头尚有一部正在运作的长篇知青纪实文学,这类自传体回忆录欲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难啊!”谈及职工业余作者“出书难”,又是焦点话题,一番热议。
“哗啦啦”房门被捅开,李靖瑜的家人回来了。这时,大家一看表,下午6点多了,三位校友竟不知不觉唠嗑、切磋了5个多钟头。真应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张翟西滨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世间有这么一种情愫,虽不能时时相聚,却能一见如故,这便是同窗之情,文友之念。
初冬寒风习习。陕西工运学院八五级三位老校友,亦是文友的胡文学、李靖瑜和笔者事先约定:“以书会友”。老来怀旧,掐指一算,离别校园已30多年,细想人生能有几个30年啊!
我和胡文学先后来到李靖瑜家,老友重逢,喜不自禁,我发现已退休多年的两位学友头发斑白、苍老许多,可谓岁月不饶人啊!一阵寒暄,三人围着茶几坐定,各自拿出已出版的书籍,如同“桃园三结义”的兄弟,相互交换“见面礼”。
古稀之年的胡文学公开出版的书是20余万字的散文集《小屋绿梦》。其实,当年我在陕西工运学院上学时,就曾拜读过他许多散文,“每当工作累了,写书乏了,抬起疲倦的双眼,漫过盈盈丝瓜架,一片绿意便涌遍全身,写作灵感一下子来神。”“这绿,不是扎扎实实的葱绿,也不是深深沉沉的墨绿,是花影摇曳中飘飘渺渺的绿,是染醉人心灵的绿,一直透到我心灵的深处。”该篇发表在全国有影响的《散文》月刊上,多美的绿梦,多美的人生。难怪以其作为书名。正在翻阅欣赏,李靖瑜从卧室里拿来一部他新创作出版的“长安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沣桥传奇》,47万字的大部头,拿在手中沉甸甸地,如同“秦砖一样厚重”。提及李靖瑜,不能不说,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当年在工运学院时,我和他同班同舍,无话不谈,相处两年,依稀记得当年几个文友聊起文学创作,他少言寡语,静默无声。颇有意趣的是,毕业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让我闲暇时到他家里取书,我一头雾水,他说:“我写的长篇小说《龙吟长安》出版了。”我忙应承:“好,抽空去取。”大概过了半年,我到他家里取书,当他把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63万字长篇小说《龙吟长安》递到我手里,霎那间,万般惊奇,十分诧异。他说,这部书稿整整花了4年时间,现被一家影视公司看中,拟改编电视连续剧。一晃,又是几年,同一家出版社又出版了其47万字的长篇小说《沣桥传奇》;第三部是55万字的电视连续剧剧本;第四部是以“十三香”为背景的35万字长篇小说;第五部是写留守儿童的长篇小说《桃花沟》。另外还写了两个中篇,一是老教师帮助后进生考上大学的励志故事;一是潼关军民消灭日本间谍的历史故事。他说,“我一直在写”。乖乖,瞧瞧自己呈送两位文兄的,只是出版了一部宣传工会工作的《工会新闻作品集》,实乃相形见绌,自叹不如。
热聊之中,三人彼此交流了文学创作的体会和打算。你一言、他一语,兴趣盎然,热火朝天。胡文学说,近年来,他身体不大好,多次住院,今天来时口袋还装着药哩!“我想今生再出版一本诗集,因我早年是写诗起步的,曾在《诗刊》《延河》等国内文学期刊发表许多诗篇。”李靖瑜也畅谈了自己的夙愿,如今写些散文、诗歌,聊以自慰。涉猎别的行当,隔行如隔山,还是写点曾经的经历和熟悉的生活吧。三人又是一番深度交流和探讨。胡文学说:“一部作品不可能一帆风顺,作者倘若跳出‘瓶颈’,逾越‘沟坎’,笔耕不辍,砥砺奋进,终会梦想成真。”我洗耳恭听,在大我一轮的两位文兄面前,我也袒露了我的习文情怀,至今虽已出版第四本30万字的《工会新闻作品集》,仅是“豆腐块”矣,不足为奇,何足挂齿。我直言,“咱两位文兄走的是阳关道,我过的是独木桥,即便手头尚有一部正在运作的长篇知青纪实文学,这类自传体回忆录欲交由出版社公开出版,难啊!”谈及职工业余作者“出书难”,又是焦点话题,一番热议。
“哗啦啦”房门被捅开,李靖瑜的家人回来了。这时,大家一看表,下午6点多了,三位校友竟不知不觉唠嗑、切磋了5个多钟头。真应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张翟西滨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