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95期:第04版 创造

外婆的童谣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兴中

小时候,我听过狼外婆的故事,也唱过澎湖湾的歌谣,但是这些都无法抹去外婆之于我的记忆。外婆一生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新中国成立时她二十四岁,只短暂上过几天扫盲班。

忘不了她教给我们的唯一一首童谣:“月亮爷,明晃晃。我到河里洗衣裳,衣裳洗得白白的,打发哥哥出门去。哥哥要骑花花马,妹妹要坐花花轿。出了南门打三炮,你看热闹不热闹。”当时听的时候觉得很土,尤其是和着她浓重的关中东府方音。还有小时候我对河流没有印象,一听到这首童谣就自然想到外婆家老屋门前的大涝池和一段基本干涸的排碱沟。现在想起来又觉得好笑,她常说我们淘气,说我们不懂,“逮住叫爷哩,放了胡蹦哩”,可她教给我们的童谣不就是典型的关中话么!忘不了她教育我们学好的话,“小娃勤,爱死人;小娃懒,鞭杆撵。”“男人是个耙耙,女人是个匣匣。不怕耙耙没齿,就怕匣匣没底。”忘不了她让我们猜过的唯一一个谜语,“东边来了个蹦跶蹦,先穿皮袄后翻领。”小孩子不知道谜底,就死缠烂磨地问她,把她问得泼烦了,就用食指弯成一个钩子刮一下我的鼻子,笑着说:“我说的就是你这个小狗。”当时我半信半疑,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谜底我至今捉摸不透。

可是斯人已去,我又该去问谁呢。我的恩师段国超先生三十多年前和我外公是固市中学的同事,他看到我写的这些怀念文章后,写信嘱我节哀,并说人老了,总有这么一天。这些我哪里会不知道呢,可是在外婆生前,我们未能长谈,现在她离我们而去了,我的脑海里能捕捉到关于她的任何记忆,哪怕只言片语,都令人难以释怀。

记忆中的外婆总是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可我知道她有一种要强的性格。屋里屋外,田间地头,总是赶在人前,绝不落后。她对子女的教育,包括对我们的教育也一样严格。我小时候做作业时,她静静地坐在我旁边,看着我写字,六十多岁的人认真地像个孩子!偶尔也叫我教她认字,拿铅笔在我用过的生字本后面写汉字,尽管写得有些歪歪扭扭,我当时还笑她写得不好。这时她老人家就回我一句:“我可没花那么多钱。”这句她常说到的话我一直记得。

前不久,我听了王辅生老先生的代表作《看女》,这位已故的被秦腔届誉为“东方卓别林”的老艺术家的戏,是外婆生前最喜欢听的。小时候我也模仿过王老先生在剧中扮演的角色任柳氏,那时家里人都说我有表演天赋,外婆也乐呵呵地说过:“我娃演得好。”外婆走了,她教给我们的童谣也成为我们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单位:中铁一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